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探究

2016-03-01李翠莲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创新

李翠莲(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探究

李翠莲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的无限蔓延,中国电视行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它所面临的形势已经不仅仅是同行业间的竞争,还有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带来的种种威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特点、受众需求、传播渠道等多个因素促使电视节目形态向多元化发展。本文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对电视节目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系统分析,探讨节目形态的创新,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新媒体;节目形态;创新

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通过声音、图像等信号生成并传播的作品。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诞生于1956年,由美安培公司生产的第一台二英寸录像机录制而成。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品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电视节目自诞生以来,就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它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一种传播载体。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兴媒体,被很多人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如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手机短信、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等。

从广义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是一个广泛的传媒理念。这种传媒理念包含了传播渠道、传播媒介及传播内容,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源源不断地融入新的概念和含义,丰富其功能和传播形式,并与传统媒体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然后通过数字、网络技术以及PC、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以此形成的传播形态即新媒体。

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发布的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显示,作为最流行、最火热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根据腾讯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底,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QQ月活跃账户数超过8亿。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跑步应用来记录运动数据,进行路线分享;可以用手机即时拍照并发布在社交网站,记录生活点滴;还可以在微信群中随时与大家分享资讯、交流感受……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方式。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新媒体采取的是数字化传播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传播信息变成二进制元编码,以数据形式压缩至极小的空间,使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方便检索等优点。

2.互动性。新媒体以市场为传播主导,颠覆了传统媒体单向化、同质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增强了信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性,有效迎合了受众用户碎片化的信息需求,满足其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性表达、娱乐的需要。交互性使传者与受者极易发生角色转换,这种双重身份的互动特性可以使受众畅所欲言、及时发声与反馈,使媒体得以与受众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3.个性化。新媒体实现了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即传播者可以针对不同受众进行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受众对信息也有同样的可操控权,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选择、搜索甚至定制。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中被动接受信息的用户成为主动接受信息的一方。

二、电视节目形态及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

(一)电视节目形态概述

简而言之,电视节目形态就是电视节目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播出方式,具体到电视节目的名称、内容、主题、形式以及节目时间。但当代的电视节目形态有了一层新的含义,即电视节目的设计模板,也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等构成。

电视节目形态是伴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诞生之时便因其是电视节目创作实践的引导理论而进入大众研究领域,众多传播界、电视界学者也将电视节目形态的转型创新视为电视行业发展创新的核心要素。

(二)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

中国的电视节目可划分为以下阶段:70年代,以“宣教”为主,作为一种宣传的工具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80年代,宣教向文化转型,不仅是喉舌,而且传播知识、开阔视野;90年代,向宣教、娱乐等多元化模式发展,并出现新模式——向娱乐化、生活化、服务化、市场化转型,出现了新闻调查、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电视剧、晚会等新节目形式;2000年以来,中国电视节目开始追求国际化、市场化,电视台及其附属机构开始改革,制播分离、频道专业化、付费电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节目的互动性、服务性、娱乐性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电视行业面临转型和创新,而最好的载体就是电视节目形态,我们的电视人还能不能制造出别出心裁且具有超高收视率的节目形态将决定电视媒体的生死存亡。众所周知,电视是一种“类型化”媒介,模仿与借鉴是电视媒介传播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电视节目的创新转型也必将建立在“旧”的基础上,建立在已有类型的电视节目基础上,但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如何借鉴和模仿,才能冲出新媒体的“重重包围”,避开“同质化”竞争,取得独树一帜的成果。

三、新媒体如何推动电视节目形态创新

(一)通过互联网技术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民覆盖面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电视节目的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依靠巨大的网民群体,新媒体传播业已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冲击着传统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乐视、搜狐视频等视频网站及客户端近年来与电视频道齐头并进,从电视节目传播发展到兼顾节目制作及传播,网络视频终端更好地契合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它们拥有科学的运作机制,节目制作质量、效率更高,制作、传播成本更低廉,且更容易满足受众的需求,已经成为央视及地方卫视的有力竞争对手。面对竞争压力,地方卫视率先开始引进国外真人秀等网络电视节目,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最近,连央视也放下了“尊严”,做起了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视节目形态正在向网络节目靠拢、融合。

(二)通过受众需求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传统电视节目的受众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喝着茶水、嗑着瓜子的老百姓了,而变成了集观看、参与、互动、消费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受众。电视节目因其节目传输成本高、节目编排时空受限等因素无法兼顾每一位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而新媒体将受众需求作为突破点,细化受众群体,制作个性化、专业化的电视节目来满足不同的收视需求,继而获得高收视率及高回报,使之得以继续支持创作更多个性化的电视节目,形成良性循环,这也迫使传统电视媒体创新节目形态,按需制作电视节目。

(三)通过新媒体经济

每年的11月11日已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狂欢活动,2015年的“双十一”再创销售纪录。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销售额超过912亿,比去年多出400亿;京东商城销售额是过去5年“双十一”的总和,突破400亿。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乐视网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优酷网超过25亿美元,远超部分上星卫视的资产。由此可见,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正在催生新媒体经济。

利用新媒体经济雄厚的资金及各种资源,一些视频网站公司可以“随心所欲”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营销。在节目运营上从购买播放权向自主创作电视节目和出售网络电视节目版权延伸,如优酷网的《晓松奇谈》获得了一致好评和较高的收视率,继而被多家省电视台“收入囊中”。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台的融合也力促电视节目深化机制改革,整合频道资源,重组电视节目结构,购买收视率高的网络电视节目作为主打,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

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具体表现

(一)电视节目内容组织形式多元化

新媒体是对多种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形成跨平台、多媒体的融合内容产品,打通了传统媒体信息交流和利用的藩篱。例如,平面媒体可以从电视节目的视频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图片;电视节目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新闻消息、有趣的视频,剪辑成节目。多媒体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搭建了一个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平台,使电视节目原始素材的获取更为开放和便捷。此外,电视节目也以不同的姿态表现出来,如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衍生出节目背后的故事,投放在电视媒体之外的新媒体上也可以获取不小的收益。

电视节目内容的制作要以市场为先导,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各单位都应该直接参与到竞争中,按照市场的需求同步调整节目形式和内容,满足市场需求,发掘节目收益新的利润点,实现利润来源多渠道化,也要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手机和网络电视的普及加强了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受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加强电视节目互动性能够增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和指向性。

(二)电视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

在电视节目内容确定的情形下,节目播出形式的创新就是提升节目质量、优化节目结构的有力措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新模式也在不断改变。早期电视节目的发展主要以借鉴、模仿为主,对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进行学习和模仿,并根据自身实际,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造,这样能够缩短创制时间,控制创作成本。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过分依赖借鉴和模仿就出现了限制节目创新的弊端,即传统电视节目要按照事先编排的时间播出,通常情况下只能在相对一致的档期播放。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电视台提前宣传晚上八时黄金档引进的某部电视剧,这些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通常对应较高的制作成本,如果是黄金档,还要附加高额的广告费用,受众则无法利用电视随意观看,无法实现倒带、重看。而新媒体和传统电视的融合,使各类电视节目被打包上传到互联网上,观众可以任意点播,随时搜索,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目前,为了延伸节目的价值,电视台会将部分电视节目的播放权卖给新媒体,通过新媒体扩宽播出形式和受益模式。

(三)电视节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平衡

当前,能够获得较高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大抵是一些传播正能量的新闻及直播类节目。作为党的喉舌,央视在进行电视新闻的播报时,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对先进事迹之类的报道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掌控舆论的导向。例如,报道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展现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取得的成绩,激励受众的向上精神,将社会效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流行造成了电视受众需求的分类,受众需要正能量的传播,同时也需要娱乐、综艺、剧集等多元化的电视节目信息。传统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得社会效益,电视台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都需要不菲的经费,这些费用无法通过政府获得充足的补充。因此,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求新求变,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开始以市场导向、节目内容、表现形式等为出发点,兼顾制作、推广等多个环节,形成科学缜密的流程,并整合到高效的运营推广轨道中,实现了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速度相对落后,近些年,部分高水平的电视节目虽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却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而部分低俗无味、缺乏营养的电视节目反而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一定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五、结论

在不久的将来,以互联网产业为主的新媒体将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的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电视节目形态势在必行。但电视节目形态的“新”具体体现在哪里?技术、形式上的革新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理念上的革新才是核心,这也是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电视人需要冲破禁锢,大胆创新,有效利用手中的工具,厘清传统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保留优势,攻克劣势,创作出更多精彩且具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电视节目形态。

参考文献:

[1]钱庆义.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1(3):28-29.

[2]毕一鸣.现代媒介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J].新闻界,2002(6):32-33.

[3]孙宝国.数字时代的电视节目形态创新[J].视听界,2009 (1):66-68.

作者简介:李翠莲(1993—),女,辽宁丹东人,渤海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008-02

猜你喜欢

新媒体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