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独立院校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布局方略
——以武汉传媒学院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影视广告广告学学期

韩 勇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浅析独立院校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布局方略
——以武汉传媒学院为例

韩 勇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独立院校的广告学专业正面临兄弟院校类似专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人才需求的急剧变化,在夹缝中艰难前行。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也成了这场竞争中关键的一环,武汉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市场为核心,走出了一条“模块化科学设置,阶梯式循序渐进”的良好生态布局之路。

模块化;阶梯式;生态布局

一、内核:模块化科学设置课程

2016年3月,武汉传媒学院启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工作。我校广告教研室高度重视本专业的方案制(修)定工作,深入研究本专业的市场行情,深入业界调研,分析比较高校相似专业的课程设置,最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

我们将本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打包设计,每个学期细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学期课题、核心课程+技能课程+支撑课程、集中实践。

我们具体将每学期的课题作为第一个模块,课程设置为第二个模块,集中实践为第三个模块,而在具体的课程设置这一块又细分为三个模块建构,分别为核心课程设置、技术课程和支撑课程。

以第四学期的课程设置为例,第一模块学期课题任务为制作影视广告;第二模块核心课程为《影视广告艺术》,技能课程为《电视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和《动画设计与制作》;第三模块集中实践为到影视广告公司相关专业实习2周。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学期课题任务为核心来设置课程,集中实践来服务课程设置这样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构成整个课程科学设置的强大内核。同时,我们也将8个学期的课程打包为8个模块来精心策划,科学设置。

二、外显:阶梯式循序渐进

8个学期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我们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布局方略,如:第一学期,学科认知;第二学期,创意策划;第三学期,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第四学期,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第五学期,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第六学期,技能综合能力;第七学期,广告公司运营能力;第八学期,专业综合能力。

因为很多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是盲目的,只是觉得这个专业自己感兴趣,但是对于这个专业到底会学一些什么课程,今后自己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学生还不是很清楚,所以第一学期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尽快熟悉本专业。从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就着重开始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按照创意策划、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和网络广告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程序设置。到了第六学期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做一个小结,进行专业汇报。第七学期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所以我们安排的课程是一些与广告公司运营能力相关的课程。第八学期就是对于学生大学四年综合能力的一个检验——毕业创作。

这样渐进式的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科的设置规律。这样学生从初入校园的懵懂无知到最后带着满满的行囊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就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华丽转身。

三、系统:内外循环生态布局

我们极力构建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的内循环和外循环相融合的、良好的课程生态布局系统。

内循环:指的是每学期课程的设置,三位一体,自成体系。每学期的课题任务为学期的中心任务,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都是为其服务的。围绕学期课题任务,我们的课程设置又分为三块:核心课程、技能课程和支撑课程。而课程的具体实践,我们有设置相应的集中实践活动来检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互为支撑的体系。

每学期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体现在打通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上,为了完成学期的课题任务,我们课程的设置有先上和后上之分。那么从第一门课开始,专业老师就要将学期课题任务告诉学生,并明确本专业课程要完成学期课题任务的哪一部分,后上的专业课程教师同样也要明确本专业课程要完成学期课题任务的哪一部分。这样在学期所有课程完成的时候,学生的学期课题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就实现了专业课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打破了以前学科之间的壁垒,有效地杜绝了不同学科有时会出现交叉重复的弊端。

外循环:一是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按照本专业培养新媒体广告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我们将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分为8个学期且各有侧重。从入学的对本学科的学科能力的认知,一直到第八学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有机的外循环系统。二是指集中实践环节的设计也自成体系。关于集中实践环节的设计我们遵循的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这样一个规律。如:一学期,了解市场社会调查;第二学期,认知职业成立广告模拟公司;第三学期,专业实习平面广告公司;第四学期,社会调查和影视广告公司专业实习;第五学期,则是社会调查和新媒体公司专业实习;第六学期,专业实习;第七学期,就是检验的时候,毕业实习走向市场。

由上可以看出,我们专业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一直是围绕市场做文章,从第一学期的了解市场一直到第七学期的走向市场,以及模拟广告公司的设立都是如此。模拟广告公司这一实践环节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我们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行业人士+高年级学生”五位一体立体运营的模式。高年级学生是主力军,负责带动低年级学生参与运作,辅导员参与,专业教师和班主任为专业指导,行业人士讲座的形式运行。

内外循环融合的生态布局:每学期课程的设置构成一个内循环,而四年八学期整个课程的设置又构成了一个外循环,这样内外循环一体统一在以市场为核心的架构下,形成了一个内外结合的良好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生态布局。

[1] 薛双芬.教育理论研究[J].地方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2012(06):110-111.

[2] 陈晓洁,刘冬涛.高校广告专业基于广告大赛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6):24-29.

F713.80

A

1674-8883(2016)22-0286-01

韩勇,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长期从事《网络传播学》《媒介融合》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影视广告广告学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现代影视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影视广告制作的发展与创新
脱靶篇
关于广告学专业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广告学本科专业特色发展分析
情感型广告创意在泰国影视广告中的运用
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