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转变

2016-02-28耿子腾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

耿子腾(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转变

耿子腾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发展更多地呈现出融合新闻的传播形态,产生了传统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新特点,即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闻采访出现平民记者参与、整合式传播、信息源结构的变化;传播平台和载体出现新的传播介质;受众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并且受众群体开始产生细分;传播的互动性、时效性增强等。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集;新媒体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每一个行业、个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重塑一个行业的经营模式。作为互联网的核心,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新的传播技术和新媒体介入,从而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纷纷制定了数字化和跨媒体转型发展的策略。媒介融合也就成了新闻界当下最主流的发展现象。

一、电视新闻记者一专多能

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下,对传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电视、视频客户端、移动电视等新的传播方式需要记者职业技能的多样化,新闻采访要配合新闻媒介,既要懂得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又能够在采访中运用多种技术工具,从信息的生产到高新技术应用的全能型记者编辑,能够通过新媒体与新技术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更好地发挥新闻的作用,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二、传媒集团的“中央厨房”采编概念

多数传媒集团从各自独立的经营转向跨媒介的多种联合运作,特别是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发布上寻求合作。例如,国内一些媒体集团采用的“中央厨房”概念,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记者通”采集到的新闻源进入“中央厨房”后,再根据各个平台的传播特点和平台属性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在集中整合新闻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产品平台的差异化传播。人民日报建立的“中央播控平台”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和编辑制作中心,根据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特点,调整采编指挥,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媒体的新闻采集和发布。

三、普通民众的参与式报道

互联网的发展及新媒介的产生,赋予了普通民众参与新闻采访传播的能力,只要借助手机、微博、微信等平台就可以发布新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世界各地,很多非职业平民记者由于身处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因而能够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发布出来;在国内,很多重大突发事件也是通过微博和朋友圈让外界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现场,新闻播出的画面很多也是援引现场目击者通过手机拍摄的视频作为采用对象。

在传统媒体垄断新闻传播的时代,承担新闻信息采集与发布的主要是职业新闻记者和新闻通讯员。虽然媒体开设有热线电话或者专有的信访渠道来获取社会信息,但是这些远不能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源相提并论。虽然传统媒体仍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正在改变大众传播的方式,并且新闻的信息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受众与传者一体化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特征,点对点式的人际传播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四、互融互通,提升传播影响力

(一)通过新媒体征集新闻线索

自媒体时代颠覆了我们固有的对媒介和传媒人的认识,颠覆了传统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认知系统,颠覆了记者的权威性、神秘感甚至使命价值,它使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按动键盘,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任何突发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事人、关系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这一点,不管多么强大、拥有多少记者的传统媒体都无法实现。自媒体发布信息的及时性是所有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与事件发展同步的传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和电视网都难以做到的;自媒体的微博参与者可以协力搜索,可以拼接、补充信息,这也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所以,电视新闻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监控网友的评论、留言、私信等方式获取新闻线索,进而提供最鲜活的新闻素材。

(二)通过媒体融合增强与读者互动

坚持受众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是事关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抓住受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了媒体与受众的各种互动关系。电视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不能忽略其服务受众的作用,可以联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搭建生活服务咨询平台,为百姓解答一些政策咨询,帮助他们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通过新媒体增强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力

近年来,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多种媒体形态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催生传播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新旧媒体的融合能够使报道更为立体和真实,电视与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等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创新传播形态;手段融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内容,增添了感染力和可信度;观众融合,将新媒体用户和传统媒体读者、网络碎片化与电视新闻的权威性报道整合起来,聚合到同一主题中,扩大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新媒体的传播不受时空之限,在受到电视新闻固定播出时段限制时,新媒体则可补上短板,成为连续为公众提供资讯服务的载体。电视台依托频道旗下官方微博、网站、微信等,采编人员进入全媒体工作状态,采用全新的信息收集、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保持了24小时的新闻不断点。新媒体的成功“补位”,完成了新闻服务供给平台从电视向虚拟网络世界的“迁移”,新媒体的“几何级”传播效率、“接力式”传递方式,体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 于卓.论媒介融合下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窗,2014(5):12.

[2] 高宪春.新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发展的五大趋势[J].中州学刊,2015(4):168-172.

[3] 胡言会,石长顺.新兴媒体的电视化现象及其对媒体融合的启示[J].中州学刊,2015(7):174-176.

[4] 涂凌波,秦汉.媒体融合应如何体现用户导向——重思“参与式报道”理念[J].东南传播,2015(9):4-6.

[5]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5):22-26.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79-01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