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

李 森

(菏泽电视台,山东 菏泽 274000)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李森

(菏泽电视台,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电视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也是相对的,他是由人主观反映出的一种客观。主观性的创作也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必不可少的,其可以让纪录片给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加入主观性可以让纪录片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是记录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创作。本文主要探讨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表现,探讨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主观性选择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实事,是一种现实性的电视、电影艺术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节目类型。电视纪录片的本质是记录,不能够脱离记录事件的客观性,但是在创作的艺术空间中具有主观性。因此,对于电视纪录片本身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交融的一种节目类型。纪录片不断地强调客观性,但是纪录片的主观性也是不可回避存在的,其实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主观性与客观性并不存在矛盾,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电视纪录片的关键。

二、电视纪录片创作时拍摄素材的主观性选择

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反映客观性,但是对于客观性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的选择,因此在对于电视纪录片的素材选择上就有了极大的主观性。

例如,拍摄福建土楼的纪录片,由于素材角度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极大的差别,土楼千奇百怪的传奇故事以及独特的构造,不同类别的电视纪录片节目对于记录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人文类纪录片,在拍摄素材的主观选择上就会选择反映福建土楼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氛围,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居民食物、节日、生活姿态等。例如,生活场景:当地居民自己磨豆腐吃、土楼水道内养乌龟,以此来测量水质这样的场景拍摄,来记录土楼居民独特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而历史建筑类电视纪录片则会在对于福建土楼的构造特点、年代以及建筑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选材拍摄。

三、纪录片在拍摄手法上的主观性选择

纪录片的拍摄并不都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在一旁拍摄就可以,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在发生的同时拍摄。而且电视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拍摄时限,因为拍摄记录具有一定的巧合性,如果等待拍摄期间,想要拍摄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并没有发生,就失去了记录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记录的手法上就有了选择性,拍摄手法的选择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对于经典内容的真实记录;另一种是对于真实事件的情景演绎。

例如,怒江峡谷的拍摄,要反映当地人民生活情况,记录镜头真实地拍摄了下来,当地居民溜索过江的艰难的生活场景也被鲜活地反映了出来,真实地再现了溜索运牛的场景。在拍摄的时候为了确保安全做了充足的准备。

而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情景演绎记录拍摄,也是电视纪录片的主观性拍摄手法。在反映湖南九嶷山瑶族的婚礼习俗时,由于时间关系,导致无法进行真实的拍摄,于是就根据当地真实的婚礼习俗,用情景演绎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婚礼习俗,达到了拍摄的目的。

四、电视纪录片创作对于编辑的主观性选择

在纪录片的拍摄素材和拍摄手法的确定,并不代表纪录片拍摄完成,它还需要后期编辑完成。这部分工作属于静态工作,对于拍摄静头衔接与主题表现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选择,不同镜头的组合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编辑者的思维对于拍摄纪录片也有着一定的主观影响。在纪录片拍摄完成之后会有一个主要的中心思想与记录核心,但是在最初中心思想是散乱的,需要编辑人员进行镜头组合。编辑剪辑工作的完成可以使纪录片的主体重新确立,也许与开始会有一定的偏离,这就需要后期编辑的主观性与拍摄记录的客观性相结合,和谐处理两者才能形成优秀的电视纪录片。编辑手法的使用也是促进纪录片趣味性的重要手法。例如,在拍摄一个题材为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节目时,在拍摄的前期,寻找了很多的一妻多夫以及一夫多妻的实例进行记录拍摄,但是当拍摄完成之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新颖的记录效果,他们跟普通人的生活起居并没有什么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一直延续并没有任何的新意。所以,我们改变了编辑手法,把这个当做一个宣传的点,用很长的时间去记录了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曲折路程,同样也达到了电视记录节目的目的。

五、电视记录主题思想的主观性选择

拍摄之前确定的主题思想,是整个纪录片的核心,在任何的创作中都包含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与创作目的,表达的方式种类很多,而主题思想的确立也是多种多样的,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也正是因为主题思想的不同,促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秀电视记录作品产生,在主题选择的时候我们也有一定的标准,不要轻易丢弃他人不想要的,也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自己想表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一些有趣的题材。因此,作为一个记录者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主观基础上客观地反映事实,达到记录的效果。

六、结语

纪录片主体是客观的,但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客观。纪录片的创作从社会、生活、历史等方面汲取素材,能够真实地反映某种客观情况或是事件,因此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合理地处理自我主观性与事件的客观性,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深刻体现记录的本质。电视纪录片在主观表现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把握、表现客观事物,达到纪录片的目的,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 刘洁,梁振红,韩柳洁.纪录片的虚构:与纪实一起抵达“深度真实”[J].中国电视(纪录),2010(09):57-58.

[2] 殷亮.理性看待纪录片剧情化的新走向[J].传媒观察,2011(11):28.

[3] 苏孝余.论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主观性[J].今传媒,2014 (04):31-32.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85-01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原型叙事中的奇石符号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