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国内青春校园电影

2016-02-28赫亚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语境青春

赫亚慧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国内青春校园电影

赫亚慧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那些年》2011年上映后,获得了1亿多的票房收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上映后,成为2013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第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乎每年都有同类电影出现。中小成本电影票房大获成功,不仅缓和了对国产电影“不食人间烟火”的指责,而且也使得“青春电影”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笔者认为,“青春电影”包含的范围太过宽泛,这些电影可以称为“青春校园电影”。笔者试着给青春校园电影界定一个概念:讲述发生在中学或大学,青年形象一般为12~26岁,在校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故事的电影题材。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观影人群的观影诉求,充分体现在电影票房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青春校园电影具有的特点上。那么,研究国内青春校园类电影的特点就成为必然。而后现代主义语境是当下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研究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人们的追求成因对青春校园电影的影响成为必然。

青春校园电影;后现代主义语境

一、青春校园类电影的特点

(一)青春校园电影的怀旧主题

青春校园电影通常以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当下的某个生活场景作为故事的开端,通过一件事而触发其对过去的怀念。在叙事时间上划分为两个时间跨度,即由当下生活形成的现实青春故事和由过去的学校生活构成的昔日青春故事,在现实和怀旧之间来回穿越,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但是这种忧伤感并没有给人一种负能量的引导,而更像表达“青春将散场,记忆永存”的珍贵情绪。《那些年》中的男主人公柯景滕收到初恋女友的一封结婚请柬,回忆着和初恋女友的种种,自此叙述时间进入到了昔日青春的轨道里。

(二)爱情的美好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象牙塔不是永远的避难所,读万卷书终究还是要走万里路,否则,那便是逃避。与王子和公主快乐地生活在爱情王国里的老掉牙桥段不同的是,青春校园类电影中的爱情大多无疾而终,有时甚至献出了生命。比如,《致青春》中的陈孝正和郑薇的爱情因陈孝正的出国而不了了之;《同桌的你》中的林一和周小栀的爱情,因为周小栀没能出国而遗憾分手,而周小栀嫁给别人,正如歌词所唱“谁把你的长发盘起”。终究还是现实太残酷,深情总归抵不过时间和现实的不成全。

(三)电影和畅销小说的双赢模式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观影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并且80后、90后正成为当下电影的主要观看人群。80后、90后在音响和电视画面的感官刺激中长大,不喜印刷媒介,而对电影有一种独特的情怀。而80后、90后,又身受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他们希望在读这些平台上的文字时,自己也有和别人一样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因此,这时他们的电影需求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纯观看,而是有了一些“带点文学气息”的美好愿景。80后、90后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抽不出时间看书,而由畅销书改编的电影,简直就是这些求知者的福音,一两个小时的电影,是对碎片化时间的整合,其可以在该影片中寻找自我认同,又可以在追忆青春时获得一些知识。

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国内青春校园电影

以下四个对后现代主义的追求成因,基本上能够解释后现代主义这一大环境对青春校园类电影所产生的影响。

(一)寻找自我认同

青春校园类电影的主要观看人群是80后、90后。而80后、90后已经迈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处在快节奏的环境压力下。加之80后、90后在音响和电视画面的感官刺激中长大,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缺乏对压力的必要容忍度,他们渴望治愈系减压,找回自己的个性,寻求自我认同,把各种压力和失落释放在具有感官刺激的电影里。另外,他们反对强势的灌输和说教,而青春校园电影用比较柔和的怀旧色调,比较诙谐的语调,相当接地气、富有现实生活气息的方式神不知不觉地把80后、90后引向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满足他们寻求自我认同的心理诉求。

(二)崇尚享乐的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是和消费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后现代主义崇尚消费,崇尚享乐。而这种文化追求,不仅体现在追求商业利益而生搬硬套商业卖点的电影创作者身上,还体现在盲目消费自己身体的主人公身上,而且体现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所需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的消费者身上。要知道,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的不是电影的文化艺术或电影的特效,而是电影带给他们的精神食粮,如通过或哭或笑的方式释放压力,而青春校园类电影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追求,不烧脑,更像是讲故事。

(三)时间被分割,思想太迷茫,阅读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迷茫”和“碎片化”这两个追求成因,必然成为影响青春校园类电影流行的最大社会因素。当下的社会青年,本身就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的灵魂没有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却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了微博、微信等这些社交媒体上,他们以为这些媒体所推送的心灵鸡汤就是拯救自己灵魂的“良药”。最终就必然导致他们信赖网络上的“十大畅销小说”,这样他们既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又可以卖弄从小说中获得的“思想”,而不至于让自己在与他人谈话时陷入被动。而青春校园电影大多由畅销小说改编,给这些没有整段时间读书而又灵魂饥渴的年轻人送去了一缕清风。

三、结语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青春校园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也出现了一些病症,如刻意地添加商业卖点,在叙事上过于意识流而脱离青年人的生活,电影情节和叙事的模式化而导致的同质化等病症,这些病症已经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不利于青春校园电影走类型化之路,创作者必须引以为戒。

J905

A

1674-8883(2016)22-0183-01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语境青春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跟踪导练(三)2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