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连线报道如何让听众“看”新闻
2016-02-28马金林
马金林
(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2)
广播连线报道如何让听众“看”新闻
马金林
(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2)
作为在广播新闻中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播报方式,连线报道对于广播新闻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从进行广播连线报道的优势出发,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论述了进行广播连线报道的策略,为如何使听众通过广播连线报道“看”新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供相关人员参考。
广播连线报道;听众;“看”新闻
一、引言
广播连线报道的含义是指记者在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即时采访,并且通过自己的口述将新闻内容进行实时播报的方式。与传统的广播新闻播报方式相比,连线报道具有新闻性、可听性、互动性等诸多优点,因此,不断完善广播连线报道的方式是丰富听众用耳朵“看”新闻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广播连线报道的优势
(一)新闻性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成为“旧闻”。素以“短、平、快”取胜的广播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广播连线报道更凸显了新闻的时效性。广播连线报道使新闻事件能“零时差”传递给听众,进一步调动起听众的听觉神经以及对新闻的兴趣,让广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得以充分彰显。
(二)可听性
广播连线报道作为将记者的口述与现场的情况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播报形式,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进行广播新闻播报的声音具有更加丰富的元素。与此同时,当记者通过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述新闻事件时,可以增加听众的画面感和现场感,从而弥补广播新闻感染力不强的情况,并且提高了广播新闻的可听性。[1]
值得一提的是,广播连线报道的成败是以最终的播出效果来考量的,因此确保可听性时,必须牢记现场音响的合理应用。连线报道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现场发生的事实用新闻的视角和新闻语言进行组织,说清楚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态的发展趋势等信息。现场音响既是提升广播连线报道新闻价值的要素,又是影响广播播出效果的利刃。如果现场非常嘈杂,完全掩盖了记者的声音或是记者需要声嘶力竭地播报,显然是不合适的,甚至舍本逐末了。
(三)互动性
一般来说,广播连线报道从产生到落地基本上涵盖了记者、主持人、新闻当事人、现场群众、导播、听众这6个人物,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连线报道当中,其互动性不言而喻。
三、开展广播连线报道的策略
(一)对新闻现场和内容进行甄选
记者在选择新闻现场时,首先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甄选,在甄选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大型的比赛、突发事件以及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等都是进行广播连线报道的极好素材。作为新闻发生的起源地,通常而言即为开展广播连线报道的新闻现场,因此,对新闻现场的选择非常重要。记者在进行报道时所选取的新闻现场应当处于新闻发生的中心地带,同时确保周边地区具有能够对新闻发生的过程进行明确阐述的人或物,以便听众能够在收听新闻的时候,以最快的时间定位新闻发生地。同时,便于记者迅速找到可以辅助新闻报道的相关素材,进而丰富广播连线报道的内容。
(二)使报道具有画面感
广播连线报道对于记者的应变、分析、观察、总结以及表述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如何达到使听众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增强他们对新闻内容的印象,这成为连线报道记者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它要求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不仅要使报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符合听众的听觉习惯,同时还要注意与听众思考方式的契合度,也就是说,连线报道的记者需要通过自己对新闻的口述使听众形成完整的画面感。因此,记者应当大量应用细节描述的方式,通过记者的描述为听众勾勒出现场的画面,以声音再现新闻现场,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此之外,记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广播连线报道中听众对于新闻的了解完全依赖于记者的口述,因此,在报道的过程中切忌出现口述顺序和内容杂乱无章的表述。例如,在对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广播连线报道时,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开幕式的相关情况向听众作简要介绍,然后将现场的情况和环境描述出来,从而使听众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报道就会变得轻松许多。[2]
(三)借助现场音响增强报道的现场感
由于需要进行广播连线报道的新闻大多数具有突发性,这就决定了广播连线报道以告知性的内容为主,对新闻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挖掘的工作相对来说没有过多的强调。广播连线报道的这一特点就要求记者在到达新闻现场后要在第一时间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准确、系统的了解,然后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新闻底稿,随即开始进行报道。因此,记者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广播连线报道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记者在报道时应当具备在最短时间内选取与新闻现场相吻合的音响进行辅助的能力。其次,记者需要注意自己报道时的口吻与新闻现场的整体环境和气氛具有高度统一性,这是听众用耳朵来“看”新闻的基本要求所在,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连线报道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资料的准备和情绪准备。只有记者平时注意积累各种资料,才能在现场从容应对。情绪准备是指记者在进入现场前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自己到现场后迅速进入角色,做到张弛有度。
除此之外,广播连线报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音响等辅助设施在记者进行新闻播报过程中的重要性。记者只有对辅助设施进行巧妙、合理的运用,才能够增强听众的现场感,从而使听众对新闻的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广播连线报道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广播媒介传播新闻的内容载体。增强连线报道的新闻性、可听性及互动性是完善广播连线报道的基本方法,合理应用各种手段完善广播连线报道的策略,调动听众关注度使其能通过耳朵“看”新闻,则是广播连线报道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1] 相天春.连线报道为广播新闻注入新的活力[J].中国地市报人,2014(10):98-99.
[2] 叶军民.记者做好广播新闻直 播中的连线报道的策略探析[J].东南传播,2015(02):145-147.
G222
A
1674-8883(2016)22-0144-01
马金林(1981—),新疆乌鲁木齐人,长期致力于新闻编辑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