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真人秀节目分析
——以《极限挑战》为例

2016-02-28王兰芬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巴赫金

王兰芬

(辽宁大学 新闻与研究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真人秀节目分析
——以《极限挑战》为例

王兰芬

(辽宁大学新闻与研究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真人秀作为制造笑点、缓解人们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狂欢。这不仅表现在节目形式上,其精神内涵更是渗透到节目中。

关键词:巴赫金;狂欢理论;《极限挑战》

真人秀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随后便席卷了欧美。近年来,大陆许多电视台纷纷借鉴、模仿、引进国外真人秀节目版权,中央电视台也不例外,可见真人秀节目已经得到中国大陆受众的广泛认可。

对于真人秀的定义,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在《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一书中,北京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谢耕耘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

“狂欢”一词由思想家、哲学家巴赫金提出,对狂欢包含的狂欢思想的总结包括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等方面。狂欢式是狂欢节的精神核心,它通过“加冕”、“脱冕”的形式完成人们对狂欢式的世界认知,使人们获得自由和平等、交替与变更思想、快乐的哲学和理想的精神。狂欢化则代表形式上的内化,把一切表面上稳定的、已成型的、现成的东西,全给相对化了;同时它又以自己那种除旧布新的精神,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人的内心深处,进入人与人关系的深层中去。”[1]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的欢乐与笑是使人达到自由的途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真人秀本身便是一种狂欢。

一、《极限挑战》节目概况

在娱乐定天下的时代,各大电视台纷纷模仿、引进国外真人秀节目,央视一套也加入其中,可见真人秀的魅力所在。真人秀没有辜负各电视台的期望,《爸爸去哪儿》、《全员加速中》等节目取得不俗成绩。东方卫视也不甘示弱,引进韩国经典真人秀节目《无限挑战》,后更名为《极限挑战》,并获得成功。

《极限挑战》是一档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六位固定成员分别是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每期邀请其他嘉宾进行开放式的户外挑战运动。

二、《极限挑战》中的狂欢

狂欢节的形式和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其追求自由、游戏娱乐的精神内核没有改变。在狂欢中,人们打破原有的社会阶级结构和身份等级秩序,通过“加冕”与“脱冕”、颠覆等方式,在虚拟的现实中获得自由、平等、亲昵的交流,获得快乐哲学。

(一)《极限挑战》的全民参与

作为广场式的狂欢,首先需要有广场式的环境。《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主要是主持人对明星访谈、与明星间互动游戏,很少与台下的观众有近距离的接触。然而,在以《极限挑战》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中,拍摄地点被安排在人流量多的广场、公园。孙红雷需要在公园向市民问路;张艺兴需要在地铁卖艺挣交通费,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游戏环境。其次游戏规则要求参与明星身上只带指定物品,要想在规定时间内获胜,必须借助广大市民的帮助。这样便可实现全民互动,不仅增加了收视,还为明星赢得亲民形象。

(二)《极限挑战》中的加冕与脱冕

巴赫金认为在狂欢节中没有等级结构,人们可以将国王拉下王位,同时将小丑“奉”为国王。也就是说,人们实现了对国王的脱冕和对小丑的加冕。

《极限挑战》中,孙红雷“厚脸皮”粘着黄磊、抢张艺兴的箱子、被幼儿园园长责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足智多谋、周旋于敌军内部的余则成,节目实现了对孙红雷的脱冕,事实证明生活中的他更受欢迎。

根据剧情设定,黄磊被冠为“神算子”。节目中,他表现优异,预测孙红雷将黄金藏起来,拿到5把金钥匙中的3把等,这不免给这位北京影视学院的教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三)《极限挑战》实现了狂欢中的自由与平等

巴赫金认为,在狂欢节中人与人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狂欢。

第一期《无限挑战》中,六位明星通过扔飞镖的方式决定叫醒下一位的方式。张艺兴在大哥孙红雷耳边吹风、罗志祥吻醒黄磊,他们通过毫无隔阂的形式叫醒年龄、声望不同的艺人。这种“没大没小”的自由、平等,给游戏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自由与平等不仅体现在游戏者之间,更表现在游戏中的任何场景中。节目要求嘉宾找到“有身份”的人取得游戏线索。王迅找到衣着不凡的男士,但未接上暗语。结果这位“有身份”的人竟是一名导游,她可拒绝回答嘉宾提出的多余问题。这是典型的普通人参与到节目中并扮演关键角色的例子。在这里,所有人都没有了社会上赋予的等级,仅仅是本质上的人。

(四)《极限挑战》反官方、反教条的快乐哲学

狂欢理论强调一种快乐的哲学氛围,他认为狂欢节的特征是笑声,是低级趣味与冒犯,也是堕落。巴赫金认为狂欢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实现集体理想的现实方式,这种方式以颠覆官方和教会的根本观念为宗旨。

在受众看来,孙红雷等男神与大众生活在两个世界。这种观念更多来源于经纪公司为艺人塑造的官方形象。然而,节目中我们看到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甚至“不正常”的明星。

可以说孙红雷是《极限挑战》的最大赢家,因为他了解真人秀节目主要看“艺能”。娱乐大众当然不能站在俯视的角度,这需要与大众亲昵交往,营造快乐氛围。

在笔者看来真人秀是“真”和“秀”的结合,作为现实生活中高人一等的游戏者通过节目融入大众,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展现真正自我,与大众一起创造欢乐,制造暂时的狂欢节盛世。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99-101.

[2]凌建侯.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9-53.

[3]张惠.狂欢理论视域下交友类真人秀节目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2-215.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17-01

作者简介:王兰芬(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巴赫金
大文本·大时间·大对话:巴赫金的俄罗斯性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
——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
——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
对话式教学视域下的高校日语教育模式
库切《内陆深处》的狂欢化色彩
雷蒙·威廉斯谈巴赫金小组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