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下的《春联》教学
2016-02-28执教点评巫新秋特级教师
执教/钟 莉 点评/巫新秋(特级教师)
【设计意图】
《春联》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作者主要用分类别和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春联的种类及其讲究对仗、声律美的特点。文章短小,语言简洁,仅用300多字就将春联的要点介绍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探秘之旅。
【教学过程】
一、理清框架,明确要点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春联(板书课题)。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温馨的词语,看到它,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春节欢乐祥和的景象。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能读出来吗?(读好课题)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哪几方面的知识?
2.相机板书:作用种类 讲究对仗 声律美 诵读有益
3.概括课文要点。
(1)谁能把它们连起来说说。
(2)我们把课文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来读读。
4.你们想过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春联的数量数不胜数,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本文作者用了300多字就把春联介绍得如此清清楚楚,他的绝招在哪里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秘。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提炼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关注作者仅用300多字的文章就将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春联,介绍得清清楚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教师这轻轻一点,激发了学生探究作者行文秘诀的兴趣,也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探寻作者的写作方法上。】
(点评:上课伊始,执教者用基于文体的发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哪几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说明要点,然后再用“作者是如何将春联介绍清楚”导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精读指导,体会写法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我们迅速的浏览全文,想想作者介绍得最详细的是哪部分?
2.这么重要的内容谁来读读?其他同学思考:春联的作用和种类两方面作者着重介绍了谁?(种类)
3.生回答。(引读春联种类部分)简单地说作者从内容上将春联分成这样四类,分别是——(全班齐读)
4.看看这段文字,发现什么规律没有?(相机板书:3个“有的”“更多的是”。)
5.这些词语的出现暗示了我们作者在对春联进行分类了。读课文时,对这些反复出现的文字,一定要细细体会,揣摩作者的用意。这样分类介绍有什么好处呢?(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这个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相机板书:分类别)分类别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得到,比如学校分班、收纳衣物等等。
【设计意图:分类别是作者介绍春联类别时使用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对此还较陌生。教学中我从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行说明方法的提炼,接着用生活中的例子激活孩子的认知体验,在他们的心里初步建立起分类别的概念并大致感悟它是能够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的一种说明方法。】
6.再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还藏着什么规律?(4 个“如”)作者的另一个高招就藏在“如”里面,你们看每写一个“如”后面就出现一副春联,是不是?(师读“如”,生接读例子。)
7.“如”是一个暗语,它在悄悄地告诉我们作者开始举例子了,这个方法就叫——举例子(相机板书)。
8.这些例子有的介绍了美丽的春光,如——。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生接例子)增加难度,变化顺序来接例子,例子不可张冠李戴。
9.前面作者已经用分类别的方法把春联的内容说得清楚明白了,干嘛还举例子,去掉这些例子行不行呢?(将去掉春联例子的文字与原文作比较)举例子有什么好处?(生动易懂)
10.一个种类一个例子,将春联的种类介绍得清楚明白,生动易懂。我们还原它的样子来读读,男生读类别,女生读例子。
11.生活中的春联是一条一条写在纸上,竖着贴在门上,像这样,是吗?你还会读吗?
(认识春联的上联、下联)
【设计意图:用找暗语的方式带领学生寻找文字的规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文本中的例子,再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初步体会举例子具有生动形象、帮助理解的作用。至此,学生们对文本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对内容的简单了解上,而是换了一个角度探索起作者写作的奥秘来。】
(点评:在这个环节学习了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均从在这段文字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没有”而来,聚焦到表达上。且教者并没有为教方法而教方法,而是向前走一步,体会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在体会“举例子”的好处时,采用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惯用策略:作比较。)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对仗有什么特点?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画出“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词)
2.这8个字的意思,你明白吗?(“词类相当”不明白)如果你是作者你准备用“分类别”还是“举例子”来介绍“词类相当”?(举例子)为什么?课文中有例子吗?是哪个例子?(指名读举例的内容)
3.上次举例子作者用了“如”这个暗语,这次暗语换成了——“就拿……来说”。看来举例子的暗语还挺多,我们要善于分辨。谁来读读这个例子?
4.“绿柳”对“红桃”,因为它们都是表示名称的词,“舒眉”对“开口”,因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怪不得春联又叫门对子,一点都不假。
5.书上还说“春联最讲究对仗”了,一个“最”字,你感受到什么?
6.所有的春联都是对仗的,那么换个例子试一试?同座商量一下,换成这个例子怎么对?
指名说: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___”对“___”……
7.请你用这种形式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其他3幅春联吧: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____,___”来说,“……”对“……”,“……”对“……”,……(每组选一个,同桌互说后再发言。)
8.春联最讲究对仗了,关于“对仗”我们要记住8个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还记得作者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对仗的吗?(举例子)举例子的好处是——生动易懂。
【设计意图:上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本教学环节中我继续沿着提炼说明要点——介绍说明方法的步骤进行教学,通过换例子的方式,强化了对“对仗”的理解,并且进一步深化了对举例子的认识,说明性文章教学特征越加清晰。】
(点评:在这一部分继续学习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例子,理解“词类相当”的意思,理解为什么是“最”讲究对仗。教者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用书中的表达形式,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练说第1自然段中4幅春联的对仗,充分体现了教什么就练什么,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语用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如果让你也用8个字来说说声律美的特点,你准备选哪些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哪个词难懂?
2.老师开始也不明白,可是课文也没有例子,我就只能去查词典了,词典上这么说: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现在你明白了什么?当你诵读时把握好了声音的高低起伏,停顿转折以后,听起来就会让人们觉得和谐动听了。
3.怎么读才能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呢?谁愿意来试试?(简单评价,给予肯定。)
4.你有你的读法,我也有我的读法。我可以试试吗?(范读)我们读得一样吗?秘密在哪里呢?
5.你们看上联末尾的字多半是三、四声,在古代称为仄声,要读短,下联末尾的字多是一二声,称为平声,读音要拉长。找到了方法,和老师一起来试试。
6.对这样诵读的方法感兴趣吗?要想读好也不容易,不过作者总是有办法的,他告诉我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多读多背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三、总结板书,回顾写法
课上到这要结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两种介绍事物的方法——分类别和举例子。分类别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的清楚明白,举例子能起到生动易懂的效果。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向课文学习,学习作者的好办法,再把这些好办法用到自己的习作里去。
(点评:我们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总结、概括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的总结环节,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提炼、强化一下语言训练的“点”:分类别、举例子,让“关注文体,聚焦表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