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银行角逐养老金融市场的几点思考
2016-02-27□葛敏
□葛 敏
对农业银行角逐养老金融市场的几点思考
□葛敏
据统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超2亿人,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高达36.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正步入“养老+”时代,养老金融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日益增加的养老金融需求,为农业银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转型发展新方向。
一、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12月,普华永道发布趋势报告称中国当前的老龄化趋势明显,预计2016年开始的5年时间内,中国养老市场消费总额将超过10万亿元。而当前中国的养老金融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庞大的老龄客户群体的迫切需求相差甚远。农行应及早抓住这一契机,竭尽全力角逐养老金融这片“蓝海”,将服务养老产业的机遇与自身的业务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占得先机、拔得头筹。
目前,农行所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向老年客户所推荐的业务基本局限于传统的储蓄和保险,养老金融产品十分匮乏,处于明显的“金融准备不足”阶段。因此,农业银行要角逐养老金融这个蓝海市场必须首先补足自身短板,既需要加强多样化的老龄金融产品支撑,提供满足收益性的金融产品,也需要关注老龄客户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密切关注老龄化趋势加快所产生的一个包括老年护理、医疗等在内的养老生态圈,加强对养老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农业银行提供养老金融服务的重大意义
(一)做好养老金融服务是农行勇担社会责任的外在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农行必须立足国情,加大养老金融支持力度,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二)做好养老金融服务是农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于正面临重压的银行而言,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养老金融业务规模效应显著、业务发展持续稳定,可提高农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还可以带动包括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信用卡消费在内的公私业务联动,提升农行产品覆盖率。
三、农业银行角逐养老金融市场的建议
(一)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
农行可以通过试点养老金融事业部制的方式,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或分支机构组建服务养老的金融发展专业团队、特色分(支)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农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并最终在全国农行推广。在这方面,应该说农业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建立并广泛推广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从2008年农行试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以来,历时7年,三农金融事业部制已推广至全国20家一级分行下辖的所有县域支行,全行县域的机构、人员、存款和贷款覆盖率就分别达72%、79%、83%、86%。在养老金融事业部的建设上,农行可以将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成功经验进行移植、复制,探索在资本管理、信贷管理、会计核算、风险拨备与核销、资金平衡与运营、考核激励约束等方面对养老金融事业部进行单独管理。
(二)倾斜资源,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
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必将催生养老护理、养老医疗等一大批养老产业的兴起。农行一是应该加强信贷支持。强化供应链融资理念,对养老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度挖掘,研发信贷组合产品,打通养老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瓶颈。二是全力服务上市金融。帮助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努力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企业、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三是大力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的PPP项目,为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创新产品,提升养老金融产品的丰富化程度。
1.丰富个人金融服务产品。一是丰富个人类理财产品。老龄客户群体进行投资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收益的稳健性上,期限上更倾向于1年左右的中期产品,能定期获取收益。农业银行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为老年客户量身定制专属理财产品,保障一定的资金流动性的基础上,兼顾实现老年客户财富的稳健增长。但在养老金融产品设计上,也不能完全局限于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40~60岁之间的客户群体也会为养老储备资产,但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时间期限都更高,针对这部分客户则要区别对待。二是丰富个人类信贷产品。应该结合老年人旅游、娱乐、健身、医疗等需求开发老年人专属的个人信用贷款。担保方式上,可以积极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针对中国老年人普遍拥有自己住房的特点,将住房抵押与个人信贷业务有机结合,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农行,农行综合其年龄、健康状况、预计寿命、房屋的现值、未来的增值折旧等情况评估借款人的房屋价值,并将房屋价值化整为零,按月或按年定期支付现金给借款人,直至借款人去世。在这期间,借款人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这使得借款上可以提前支用房屋的销售款,当借款人去世后,农行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理方式上,可选择对房屋进行出租或者销售,全部所得用以偿还该笔贷款的本息。三是积极开发信托类养老金融产品。在国外,养老产品构架中嵌入信托功能和市场化运作功能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比如,2001年美国“401K计划”的1.5万亿美元中,有41.6%采取信托机制进行管理。相较于其他财产管理方式,信托机制具有风险隔离和财产独立等显著优势,充分保障了受益人的权益。农业银行应积极探索面向高端个人客户的个人养老信托产品,帮助客户退休后增加养老资金来源。在交付方式上,适龄客户退休前可以选择以资金交付信托,农行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散投资,帮助客户实现信托资金的保值增值,并依照约定向客户支付信托收益。也可以试水住房养老信托,这与住房反向抵押担保业务有“异曲同工之美”。客户将房产抵押给农行,农行每月向客户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双方也可提前约定,当客户去世后,由其子女等指定继承人继续继承。
2.开发特色增值服务类养老产品。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等主题,农行可以与旅行社、酒店、医院、老年大学、养老院等机构进行紧密合作,联合推出休闲旅游、宾馆预订、专家门诊预约挂号、老年课程报名、老年人护理预约等个性化的一揽子非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满足老年客户群体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方面的特殊生活需求,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安享晚年。兴业银行在这方面就率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兴业银行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都设立了“安愉人生”俱乐部,主要成员就是老年客户。凭借为老年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兴业银行“安愉人生”俱乐部的规模日益壮大,目前会员人数已经突破了25万人。
(四)优化渠道,提高老年人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性。
老年人有别于年轻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年轻人乐于享受“一机在手走天下”的线上金融服务方式,老年人依然更偏向于在线下的实体网点享受金融服务。因此,在农业银行全力推广的网点转型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要求所有网点都轻型化、自主化、智能化。对老年客户应该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提供敬老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随着老年人口的急速增加,农业银行还应该不断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建设小型化、便民化、低成本化的社区银行。这类网点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银行网点开到老年客户的家门口,扩大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沟通,解决老年客户的金融需求,为老年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让他们的生活与农行结合的更为紧密。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扬中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