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2016-02-26何学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

何学鹏 陈 鹏 杨 凯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军区总医院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何学鹏陈鹏杨凯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军区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P<0.05);2组患者KPS改善率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17/35)明显低于对照组[77.14%(27/35)](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较好,且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急性髓系白血病;柔红霉素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6,31:160~162)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采用各种不同作用机制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使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为一种可望治愈的恶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经典方案为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目前采用阿糖胞苷与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除M3外的AML,其临床完全缓解率大约为80%~90%。但因多药耐药性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等影响,使得高剂量化疗药物等应用受到限制,并且还有一部分患者因复发和难治而死亡。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治疗AML,其临床完全缓解率大约为65.0%[1]。近年来,随着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与DNA的结合力不断增强,且其对人体心脏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去甲氧柔红霉素主要是一种由DNR衍生而来的一种蒽环类药物,其亲脂性较柔红霉素强,且半衰期强,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可提高临床完全缓解率。本次为探讨与分析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特选择本次所收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实施分组治疗,并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比较,以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70例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为2010年8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均经外周血常规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白细胞(0.3~147.6)×109/L,平均为(17.5±3.0)×109/L;血小板(3.8~202.8)×109/L,平均为(29.7±2.3)×109/L;血红蛋白(29~133)g/L,平均为(74.1±1.6)g/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既往未经治疗;身体状况评分≥60分;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正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第二种原发性肿瘤疾病。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活动性胃肠出血、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者等。本次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9~81岁,平均为(67.5±2.5)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7~78岁,平均为(66.0±2.0)岁。比较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H1042436;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治疗,40 mg/(m2.d),d1~3,iv;静脉注射,使用前每支加1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一日1次,共3~5次,连续或隔日给药;停药1周后重复。阿糖胞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0620101H;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150 mg/(m2.d),d1~7,ivgtt,一日1~2次,皮下注射,连用7日。

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10 mg/(m2.d),d1~3,iv;阿糖胞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0620101H;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150 mg/(m2.d),d1~7,ivgtt,一日1~2次,皮下注射,连用7日。

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2组肝功能,早期可给予保肝药物,避免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情况。如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红蛋白严重下降则表现其存在出血倾向,此时可酌情输注适量浓缩红细胞。待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可实施常规巩固维持化疗[3]。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评价[4]。提高: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稳定: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或减少<10分;降低: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0分。改善率=(提高+稳定)/总例数×100.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R):治疗前存在染色体异常者于治疗后恢复正常;分子水平完全缓解;形态学完全缓解但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部分缓解(PR):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为5%~25%,较治疗前下降>50%或幼稚细胞<5%。NC:治疗后未达CR标准,甚至达不到PR标准;PD:治疗后以上各种症状均未达到或症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治疗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0%。CR+PR+SD计算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判断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毒性分级标准分Ⅰ~Ⅳ级评价[5]。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比较,χ2=1.74,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χ2=7.98,P<0.05);虽联合化疗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使用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疗效相当。但治疗组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生存质量

经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改善率为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62.86%(22/35)](χ2=7.16,P<0.05)。2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实施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者临床耐受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然而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可提高患者临床整体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见表2。

表2 2组患者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Ⅲ级呕吐和恶心者为7例,Ⅰ级、Ⅲ级WBC下降者各3例、骨髓抑制4例;对照组:Ⅰ、Ⅱ、Ⅲ级呕吐和恶心者各5例,Ⅱ级、Ⅲ级WBC下降者各4例、骨髓抑制5例;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17/35),明显低于对照组[77.14%(27/35)](χ2=10.02,P<0.05)。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本次研究中,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此次研究中,2组患者分别有1例发生轻微心脏不良反应,但经采用营养心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说,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来说,其生理功能存在明显性衰退,且机体耐受力较差,因此实施常规治疗时,患者常因难以耐受而中断化疗治疗,最终导致死亡[6]。为此,为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完全缓解率,延长其生命周期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特点及重点[7]。去甲氧柔红霉主要是1种新型蒽环类药物,同时其也是柔红霉素的C4位上甲氧基被H原子所取代而生成的1种新衍生物[8]。然这一结构却提高去甲氧柔红霉素的亲脂性,从而使得药物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增加细胞及骨髓细胞中药物浓度,最终达到抗肿瘤效果;此外,其代谢产物甲氧柔红霉素醇也具有一定抗肿瘤效果[9]。与柔红霉素相比,去甲氧柔红霉具有较好亲脂性,从而使得其更易进入细胞且容易通过血脑屏障[10]。具有较长半衰期,大约为41~69 h;其具有较好破坏肿瘤细胞DNA单链效果,抗肿瘤活性大约为柔红霉素的5倍[11]。经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P<0.05);这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不但不会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增加其临床整体疗效。2组患者KPS改善率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不良反应少,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耐受性,从而促使患者坚持治疗,最终提高疗效;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较少,因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均出现1例轻微心脏反应,这可能因为蒽环类药物被还原位半半醌自由基而引起脂膜的过氧化,最终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并使得细胞内钙释放而导致钙超载引发患者发生心肌损伤[12]。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老年AML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亮,严怀秀.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5):565-566.

[2]黄耘,王思力,于永洋,等.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治疗老年髓系白血病疗效对比〔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7):5110-5112.

[3]杨斌,王彪,钱新瑜,等.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5例临床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11):860-862.

[4]李超.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59-2660.

[5]杜传清,毛平,王艳茹.RIL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0):46-51.

[6]朱世为,廖东,刘陶文.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4):347-351.

[7]欧阳建,杨永公.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5):593-596.

[8]张勇,孔佩艳,曾东风,等.骨髓TPO及受体c-MPL表达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中的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5):511-514.

[9]王静,化罗明,郭晓楠,等.Flt3配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17):2639-2640.

[10]郝杰,程澍,王艳煜,等.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15-18.

[11]王萍,葛守辈,刘晓娟,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301-302.

[12]王黎.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老年MDSE 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15-18.

(编辑:吴小红)

·经验交流·

(编辑:吴小红)

Clinical Efficacy of Idarubicin and Cytarabine for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HEXuepeng,CHENPeng,YANGKai.BeijingMilitary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7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darubicin and cytarabine for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Methods70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aunorubicin,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darubicin.Clinical effects,quality of life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respons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45.71% (16/3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40.00% (14/35)] (P>0.05);the benefit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7.14%(20/3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5.71% (16/35)] (P<0.05);the KPS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2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Idarubicin and cytarabine for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is effective,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ytarabine;Idarubicin;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Daunorubicin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30(2016)01-0160-03

DOI:10.3969/j.issn.1001-5930.2016.01.048

收稿日期(2015-01-01修回日期 2015-04-08) (2015-01-01修回日期 2015-04-15)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
基于蒙脱石负载的阿糖胞苷复合物的制备
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分析
DA与M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治疗初治AML的疗效分析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治疗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