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6-02-26王付林

行政科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诚信事业单位体系

王付林

加强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王付林

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通过系统化、立体式的体系建设,打造一种完善的奖惩机制,为弘扬诚信美德、惩治失信行为服务,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事业单位涉及领域和范围较广、人员较多,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事业单位信用体系是指依托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强有力的信用惩戒系统为事业单位诚信建设提供保障的一种治理机制。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它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事业单位是公益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11万个,在编从业人员3153万,它们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已经勾画,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包括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诚信体系建设,能够抑制和铲除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趋利性和官僚化倾向,督导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对于解决事业单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努力的方向。事业单位一般分布在科教文体卫及相关资质认定、环境与质量检测等公益性行业中,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偏离了公益性的宗旨,趋利性日益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了不小的差距,给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中,个人收入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教育发展问题、文化娱乐问题都比较靠前。其中,教育发展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和文化娱乐问题都与广大事业单位密切相关。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魏则西医疗事件,更引起全社会对于事业单位的诚信问题的关注。加强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广大事业单位的诚信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强化对这些单位及其干部职工的引导监管,督促其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坚持公益属性,强化公益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事业资源配置,优化事业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业成本,对于改善和保障民生,避免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与相对剥夺感,减少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隐患,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它是服务“一路一带”建设的需要。“一带一路”的根本意义在于建成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的世界经济大走廊,开发并释放这些最具发展潜力经济带的消费需求,这对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开展事业单位诚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广大事业单位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加强事业单位诚信建设,能够内增活力,外塑形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更强的保障。因此“一带一路”这条经济走廊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以维护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我国良好的市场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它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运行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在全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在总体布局和运行模式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一些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存在执法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官僚作风严重,营利倾向明显(比如部分公立学校和医院的产业化倾向);一些中介性事业单位存在权力寻租、违规运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广大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形象,阻碍了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发挥,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诚信监管督导,是防治腐败现象滋生、增强组织活力、规范财务运作、理顺相关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公益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我国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法人失信行为的表现

事业单位法人及其从业人员失信行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偏离公益服务方向。这是事业单位失信最普遍的操作方式和行为动机。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公益性、非营利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业单位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摒弃了公共服务本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背离了自己向公共承诺的宗旨,从根本上违反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的承诺。比如一些医院疯狂追求经济效益,将开药、做检查、收治住院病人与医生个人收入挂钩,以致病人不堪重负,医患关系势同水火;部分学校乱收费、收取高额“择校费”等等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引起了不少社会矛盾冲突,并影响了学校和老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二是不按规定要求公开相关信息。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1号)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其经费场所等资源大都来自财政划拨,理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公布开展业务活动情况、资产损益情况、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绩效和受奖惩情况、涉及诉讼情况、社会投诉情况、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然而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主动公示信息、接受群众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既不主动予以公示,又不配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关于报送相关材料的要求;还有一些单位在委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示变更登记材料时态度不认真,要么敷衍了事,对所公示的内容避实就虚,草草应付,要么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使人民群众不能及时了解真实情况,背离了公示公告的初衷。

三、多措并举,打造事业单位立体诚信体系

(一)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坚实法制保障。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对事业单位诚信情况的评价和管理,不仅需要依靠行政手段,更需要用法律来进行规范和保障。当前我国在诚信方面的立法还很滞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此情况下,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诚信管理的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国家机关进行事业单位诚信管理立法,从而在法律层面上为事业单位诚信建设提供保障和依据。

(二)加强统筹协调,共建诚信体系。事业单位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行业上分属多个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它们对各自主管部门依赖性又很强,靠个别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实现全面、有效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多种多样,每个管理部门只能了解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无法全面掌握其信用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只有统筹协调财政、审计、银行、税务、质监等相关部门,从多种渠道掌握事业单位相关的信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综合,才能对打造全方位、无缝隙的立体监管体系。其次,在有关部门已经从本行业角度制定了一些单项的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应该充分参考和利用这些已有的诚信建设成果,形成综合性的事业单位诚信评定和管理制度,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诚信建设。再次,要结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理事会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监督模式。

(三)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建立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事业单位信用等级是指通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评价范围、评委人选、评价程序等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诚信情况进行分级测评,并据评定结果予以监管奖惩,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实现的一种制度。通过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诚信情况有效纳入监管,实现诚信者社会美誉度有所提高,财政、政策资源予以倾斜扶持,失信者经受社会巨大舆论压力,单位受到处罚,相关人员受到惩处,从而加强对事业单位诚信氛围的引领,确保其公益属性的实现。在这一工作推进过程中,应该通过不同等级划分出不同事业单位的信用状况,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收集、评价、发布、管理事业单位信用情况的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信用情况的评定和管理主体既对事业单位有普遍的接触,又对事业单位具有统一的管理职能,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担负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责,是事业单位信用情况评定和管理的最适合主体,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优势,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诚信建设的开展。

近年来,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积极指导推动下,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积极行动,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有力推动了广大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开封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三公开”与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构建了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开平台,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事业单位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的实现,提升了事业单位的为民意识与服务水平,规范了运行管理,提高了公信力,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健康规范运行,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如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儿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诚信体系建设和信息公开作为自我督促的手段,坚持公益性质,认真梳理完善制度、规范、职责,从职工行为规范、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量化考核及满意度测评等方面强化管理,医护人员责任感普遍增强,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社会满意度提高,有效减少了医疗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焦作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推动事业单位的诚信体系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焦作市城建监察支队严格按照《焦作市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执法,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该支队先后被建设部、省建设厅等部门授予“全国城建监察先进集体”、“全省城建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树立了“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诚信型”城建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德为立身之本。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就是在树立事业单位的诚信之德。人无德不能立身,单位无德则无以立足。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政策理论、工作规范和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在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尤其是要加大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诚信道德教育力度,提倡践诺守信的事业单位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道德教育宣传可以凝聚社会普遍的约束力量,促进事业单位的诚信建设,使事业单位意识到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就无法发展壮大,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声誉,形成事业单位自觉规范运作、诚信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还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通过传统纸媒、电视以及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介搭建立体宣传体系,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五)积极扩大社会参与,引进公众监督。没有广大公众的知情权的实现,没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内部监督往往会流于形式,也无法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制约。因此,必须在探索吸收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理事会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同时,积极扩展“三公开”的范围,让公众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拥有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同时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配合,建立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事业单位的腐败和违规行为。此外还要建立民众能够参与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制度。事业单位是为普通民众提供纯公共或准公共产品的机构,其经费大多来源于税收,服务对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做得如何重在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与公共社会单位投入和服务密切相关的社会公众,他们直接参与评估事业单位的绩效是保障事业单位公益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当前,我省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积极理论成果,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此项工作的成效和收益将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显现。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省直管县工委副书记、省直管办专职副主任、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朱亚娟

猜你喜欢

诚信事业单位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