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勿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6-02-25汪国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汪国新

【摘 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已经成为人们对高三复习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共识。而所谓“最适合”当然是适合不同学校不一样的学生,这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道理懂了,理念有了,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落实仍然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拟从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出发,结合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起点的分析和把握,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教学;教学起点;高三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072-03

一、何谓教学起点?

什么是教学起点?大家理解其实并不一致。要对它有一个比较准确地把握,还得从教与学的关系说起。新课程倡导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学是教的目的,学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教是促学的手段,教与学是相互影响、彼此统一的关系。

吴中民老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一书指出,学生是一个需要发展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基础、有个性。因此,教师绝不能视学生为器皿,随随便便往里面扔东西,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并懂得学生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往里面输送必需的东西,这就是导,导学习目标、导学习内容、导学习过程。学乃是自动、自觉、自主的行为。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充满乐趣、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在自己的书上、本上写下自己的所悟、所思、所想,写下与他人研究后所产生的成果。

可见,教绝对不是教师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象灌输,而是对有思想、有基础、有个性的学生的学习引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而要有效引导,以教促学,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思想、基础、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与学其实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在理解教学起点时,应该从教和学两方面去看,即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的起点,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起点,教的起点主要指教师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目标的形成、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问题的预设、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学的起点主要指学生的基础、疑问、学习的兴趣状态等。教师在分析和把握教学起点时应该要努力做到两者的有效统一。

二、对高三复习教学中若干现状的反思

和新课教学一样,高三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一般要思考教什么?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带着这样的问题回过头来看高三的复习教学时,会发现我们一般是这样去解决这些问题的:以教材(教科书)为中心,梳理教材,解读教材,不放过教材中任何角落,整合教材,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去把握教材的内容,注重四本教材内容的纵横联系;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设大量的疑难点来供学生思考解答,遇到公开课时会费尽心思去寻找教科书以外的材料来创设学习情境,在学生已经有复习用的教辅资料的情况下仍然会寻找大量额外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让学生做。在忙碌了七八个月至离高考还有十来天左右时,这一切终于结束,学生总算获得一些自主支配的时间去看历史教科书,这叫回归基础;在笔者看来,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这绝对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旅程。学生对历史是感兴趣的,然而学习历史竟然如此痛苦,反思其缺陷有:

1.预设多,生成少

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生成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是由于需要解决的预设性问题太多(很大程度上与大部分高三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有关),以至于根本没多少时间和空间生成新的问题或解决已经生成的问题,这也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

2.记得多,悟得少

学习历史,记住一些基本的史实、史论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但也许是每年高考中总有一小部分试题更偏重于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要求,导致复习中强调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到了某种极致。而由于记得多了,悟得自然也就少了。

3.做得多,懂得少

虽然强调要精练,但学生仍然做了太多的题,甚至有学生以做题来代替看书。题目太多必然导致出现一些教师讲解不到位、学生理解不彻底的情况。做大量的题目,对历史学习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考试中做会做题目的速度。

以上缺陷归根到底是源于从教师的主观意志出发,为考试而教,导致教和学严重脱节,违背了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当然也就无法有效做到以教促学。从教与学的角度看,生成少,记得多、悟得少,做得多、懂得少,这是学方面的问题,而归根到底是教方面的问题。当然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教学体验,以《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的复习教学为例:

因为高考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专题的教学其实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该专题的内容缺乏比较深入地思考,学生学了之后也没留下太深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不断有与该专题的内容相关的试题在高考中出现,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在准备本专题的教学时,笔者进行了这样一些思考和准备:

首先,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以来人们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是人们追求自由解放的一条新道路。通过该专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

其次,该专题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时其实有较多的疑问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何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从空想到科学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有何不同?如何理解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及其失败的必然性?为什么说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而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会有比较充分地理解,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后面学习和理解前苏联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很好的铺垫。endprint

由于课前有了这样的一些准备,没有太复杂的教学设计,甚至都没有什么像样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仍然很顺利,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学生开始主动去复习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有的还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比如,斯大林为什么要取消新经济政策?这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相信不少教师都可能没有去细想,因为这已经涉及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

实际上,相比多数时候那种为考试而准备的繁琐而枯燥的复习教学,这些为数不多的教学片段最大的成功就是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疑问,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其中的亮点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疑问点、兴趣点,没有被既定的教学目标所限,或者说教师在经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通过对学生疑问的了解,确定了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为学而教,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了有效的统一。

三、如何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起点?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好教学起点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呢?

1.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把握好学科教育的起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

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历史老师而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的复杂,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是高中历史学科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中需要时刻把握的教学起点,高三复习教学也不能例外,甚至应该更具优势。因为高三教师在准备教学时有更大的空间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来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开阔学生历史视野,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讲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时,笔者就利用高三复习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2.思考教材内容的本质、地位和作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起点

教材的内容虽然不能等同教学内容,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对于教材的内容,学生仍然会专注于教材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缺少对历史发展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知识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内容的本质、地位和作用,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

以上文讲到的《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的复习教学为例,复习时应该抓住追求“人的解放”这一主题,联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人类文明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历史条件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

性,从而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抓住复习的主题,找到主题的“灵魂”,用这个“灵魂”来贯穿整个主题甚至多个主题的复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但这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深入地阅读和思考。这种阅读和思考就是对教学内容起点的思考和把握。

3.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事实上,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的学情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更不要说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情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多数时候我们是凭主观想象去估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根据经验来估计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而实际上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哪里其实并不简单,比如学生会提出“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必然还是偶然”“中国古代手工业那么发达,为什么没有首先出现工业革命”“晋商和徽商是怎样走向衰弱的”等问题,但教师一般不会预设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如果没有对学情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和具体的分析,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比较差。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问题进行必要的预设,另一方面应该要求学生预习提问,教师要把从学生那里收集起来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当教师采纳了学生的问题并放在课堂上分析时,会极大鼓舞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先学后教,找到学生学习起点的问题上,导学案这种方法常被提及,但无论是对于教学的针对性还是对于教学的可行性,都是有很大缺陷的,因为通常这只是一个额外的作业,仍然还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多数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导学案的内容只是提供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比较有趣的有启发意义的辅助性材料,导学的效果或许要更好一些。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因为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一定要关注学习状态这一视角,而学习状态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会弥补教学上大量的缺陷,因为没有什么教学能够比学生主动去学更有效果!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好引导和点拨的起点和时机

在复习教学中,这种引导和点拨的时机通常会出现在知识框架的建构上、所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历史结论的理解上、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上……教师要及时而准确的发现这其中的不足并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讲述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纠正这种不足。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讲解,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解答该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秦朝郡县制没有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是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和梭伦改革如何打破世袭特权缺乏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对此着力讲

解。

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千万种,但有时我们会忘了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最基本的方法,从而失去了教学的本质和教育的本真。抓住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比较深入地思考,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情,把握好教学的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为学而教,以学定教,才能切实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2] 贾宏权.历史老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2015,(3).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精选 精讲 精析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效率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论高三历史科备考的学法指导及学法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