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初探
2016-02-24王岩
王岩
【摘 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来担任“小老师”,对学困生实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也体现了“学讲计划”所倡导的“兵教兵”的指导思想。采用这种教学机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15-01
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以增强教学实效。
一、依据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背景,精心选择教学策略
(一)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论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认知类内容设计,可在认知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可接受的信息,促进他们快速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条件,努力优化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综合能力。例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操作,教师在课前就应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好,并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教学时通过呈现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的文档,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再开展主题教学。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师设计教学策略,务必要清楚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凭借哪些活动可以达成目标,如何开展活动等。信息技术教学要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设计。一般说来,归纳型和演绎型的结构适合知识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而示范型结构适合技能类内容的教学,任务型适合综合型内容的教学,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学,都应注意在开始时激发学习动机。
(三)依据学生特点
课堂教学的开展还必须掌握学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条件,贯彻因材施教思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例如,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作品时,教师不要有太多的限制,而要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网络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大家进行评议,以增强成就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困生,则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来担任“小老师”,对学困生实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也体现了“学讲计划”所倡导的“兵教兵”、“互教互学”的指导思想。采用这种教学机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内在潜力。
二、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探究期待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保他们具备学习新知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以引发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为此,教师可以应用科勒的ARCS模型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RCS”的内涵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意)。
1.指学习内容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比如教师采用较为新颖的话题、故事、活动等引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是关于所呈现的内容或所要完成的活动与学生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3.是关于学生对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如果他们能理解教学材料,那么自信就可以产生,动机就可以维持;
4.即要注意将学习内容设置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不能过难或过易。
比如在完成贺卡制作时,教师往往采用与节日相联系的方式创设一个可以应用的情节,让他们产生兴趣,然后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范例及任务分解策略,并提供关键内容的针对性讲解或适合他们学习的多媒体材料,让他们对完成任务产生信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或同学能提供及时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将进一步探究的动机继续维持下去。
(二)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每个学生应了解自己在本堂课上将要实施的学习行为及应达到的目标,这样便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使自己尽快进入准备状态。这一任务可以在导入环节完成。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开门见山、回顾旧知、提问题、做练习等。例如在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案例中,可以通过利用模拟病毒发作来引入课题,一方面引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此外,学习新知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他们需要具备的旧知、技能及相关的学习支持策略等,以减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
不管运用什么教学策略,学生参与不可或缺。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要亲历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很多,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案例观摩、问题任务分析、信息检索、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实践操作等。为了让学生活动更具实效,教师通常要在教学设计时为确定的教学目标提供内容、例子及相应的练习作支持。例如学生要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任务,必须完成诸如文字录入及编辑,图片、艺术字等的编排等子任务。在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体验、讨论、操作、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每一个活动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为学生掌握病毒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