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模块综合考核改革研究
2016-02-23陈运香阳存李运梅
陈运香 阳存 李运梅
關键词:内科护理学;核心能力培养;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107-04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由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两部分组成,是护理学生转变为护士的纽带学科,而考试是检验教学工作好坏及学生质量高低的主要手段,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见习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考试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教育质量、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鉴于内科护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本课程组成员进行了内科护理工作岗位的调研,在学校当前侧重临床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内科护理学》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模块综合考核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共152名,其中男16名,女136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0.9)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名,两组教学进程及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与师资亦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实验组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模块综合考核,该模式由A、B、C3个考试模块组成,只有3个模块考核均及格后才能得到该课程的学分。各模块考核的具体内容如下:①A模块:为理论考核模块(占总成绩的40%),60分为及格。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开卷为辅。主要考核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依据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回忆→解释→问题解决3个层次)来命题,其中回忆类试题占20%,解释类和问题解决类试题占80%。在这一考试模块共实施两次闭卷考核及2次开卷考核,即第1学期结束后组织段考(占总成绩的10%),第2次在整个理论课程结束后,技能考核完成后进行理论期考(占总成绩的25%),开卷考组织2次(占总成绩的5%)。②B模块:为技能考核模块,由平时操作训练、单项护理操作考核及期末抽考组成(占总成绩的40%),80分为及格。考核方式:实际动手操作。平时操作训练占5%,单项专科护理操作考核占20%,期末操作考核占15%。平时操作训练及单项护理操作考核实行“卡片流动”操作训练及单项操作达标考核,即每位学生设有一张“内科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及考核”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时间进行练习,将实验班学生练习的情况及次数记录在卡片上,组成学生的平时操作训练成绩。学生练熟操作后随时可以申请进行单项操作考试(共有15项单项操作考核),实行单项操作达标,不达标者练习后再考,直至达标,并把每次考核成绩都记录在卡片上,组成学生的单项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期末抽考是对整个实践教学进行考试,采用抽签方式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多设疑难问题,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③C模块:综合能力考核模块(占总成绩的20%)。考核方式:小组合作过程考核。使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nergency eare simiulator,ECS)进行综合能力考核。教师考核前设计10个病历,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过敏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脏破裂伴休克、小儿肺炎、宫外孕破裂出血、哮喘急性发作等10个情景。设计的病例需要应用多种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心肺复苏、外伤的抢救、心电监护、输液泵应用等10余项基础护理操作及配合。学生按学号4~5人为1个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小组长,考前1周抽签决定考核的具体情景,告知学生在每个病例设计中患者的主要病情演变、疾病转归及主要涉及的具体护理操作项目,要求学生复习相关护理技能操作及专科知识,查找文献,了解疾病的最新治疗护理进展,小组长负责组织训练,训练及考核均在ECS上进行。考核时由2~4名教师同时监考,小组考核成绩即为小组成员的成绩。
1.3效果评价方法
1.3.1分析两组学生《内科护理学》的总评成绩,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优良,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
1.3.2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效果测评:问卷根据有关文献自行编制,共10个项目,采用提高、一般、不能三级评价,计分依次为3分、2分、1分,经专家审核和修改。用SPSS 11.5软件计算该量表的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值为0.84,考核完毕对护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2份,剔除2份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50份,有效率98.7%。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课程的总评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生课程的总评成绩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学生对不同考核方法的评价
实验组学生对多模块综合考核方法的评价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多模块综合考核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表1显示实验组的及格率为100%,优秀人数及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通过使用“多模块综合考核”,改变了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传统的中国护理教育侧重知识的输入而忽略了能力的输出,造成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脱节。表2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期评考核总成绩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考核模式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护理技能操作练习、考核及实训室的管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通过诱导、启发学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高个人能力。
3.2多模块综合考核模式,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多模块综合考核使考核组织更加灵活,通过多种考核形式,尤其是c模块的综合考核,给学生有发挥创造力及灵活应用知识的机会,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将考核与学习过程相结合,通过多元化、多重评价的课程考核,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3.3发挥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
在C模块考核模式,将考核中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成绩与小组每位成员挂钩,由于操作是小组演练,从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她们感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促使学生重视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这种生生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识教学本质、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功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合作特性的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C模块的考核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评价、鼓励、支持、帮助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共享探索成就、体验协作快乐。从表2可见,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模块综合考核模式对技能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同时小组每位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而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有利于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行和团队精神。
总之,《内科护理学》实施多模块综合考核模式,形式积极灵活,从多方面考核学生,并给学生创造了模拟的护理环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与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分组时按学号分各组成员很难做到按能力搭配,个别小组表现欠佳,同时教师要把较多的时间及精力放在考核上,因此,这种考核模式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