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小水电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016-02-23吴宪玉
吴宪玉,魏 萍
(保定市小水电管理站,河北 保定 071000)
加快推进小水电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吴宪玉,魏萍
(保定市小水电管理站,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全球的热点问题,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小水电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正在向绿色水电方向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小水电在开发中对生态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力求使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够扬长避短,从而能使其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2015年10月9日,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成就报告中提出两句话:“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这两句话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了定位。而水电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3亿 kW,水电发电量更是历史性突破1万亿kW·h,水电继续稳坐可再生能源的头把“交椅”,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而小水电在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已不单是解决农村用电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手段,而且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中起着同等重要作用,与大水电具有不同特点的小水电行业,为中国农村电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加快推进小水电事业的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1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1.1小水电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小水电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效果非常明显。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装机在5万kW及以下的小水电站47 000多座,装机容量7 300万kW,年发电量2 200多亿kW·h,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占全国水电的1/4。据测算,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亿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5万t,小水电的减碳作用几乎比风能高出50%。小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1.2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保护了森林植被
自2003年开启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以来,2003—2004年和2006—2008年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建设。2009年水利部印发了《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并自2009年开始实施。截至2014年底,共建设代燃料电站297座,装机70多万kW,解决了150多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面积770多万亩,为保护森林植被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3小水电在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水电并不一个单纯的水能资源开发问题,现代小水电的开发要与防洪、灌溉、农村饮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相结合,实行水能资源多目标开发。比如,通过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及采用生物、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当地的生态与环境。因此,水电开发在防洪减灾和水能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水电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饱受社会诟病。业内专家也并不回避小水电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态基流不足导致河水锐减,河床干涸
我国有2/3以上的小水电站是引水式电站,这种电站的开发方式对生态景观影响小、建设成本低;一些早期建设的引水式电站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没有设计、建造最小流量泄放设施,不强制留足生态水,在枯水期,上游的水源全部引到电站进行发电,容易造成部分河段断流脱水,进而引发河道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影响河流原生态。
2.2不规范的施工致使部分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小水电站一般都座落在风景秀丽、植被良好的山区,在水电开发的施工阶段,会修建进场公路或临时道路,以及修建永久性建筑如引水渠、前池压力管道、厂房等,不可避免要对山林等进行开挖,加上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不强,为省工图方便,施工废弃物随意倾倒,电站周围的地表植被会遭到破坏。另外,对临时性施工的坝、陡坡等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不设置疏排水系统,也会引发水土流失现象。
2.3早期水电开发缺乏综合规划,不能实现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
早期的水电开发通常由地方县政府审批,由于分县区管理,水电开发总体规划不全面、不完善,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在我国普遍存在规划缺乏全局性,一条河流往往跨越多个县、地市,各县虽有相关规划,但对整条河流的规划明显不足,容易造成水能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3建议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如何扬长避短,使水电开发能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3.1建立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机制
发挥小水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兴利避害,争取小水电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要逐步理顺全国水能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机制,使小水电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应建立水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尽量避免和弥补引水式开发小水电给某一河段带来减水、脱水的问题。2012年,水利部组织全国对3 500多条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进行了修编,凡涉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特有水生生物的河段都不再规划新建小水电项目。小水电本身不消耗水资源,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反而能帮助人类管理水资源、应对水危机。
3.2加大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国4 400多座老旧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近2 000条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福建、陕西、甘肃等地也出台了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的计算、设计和监管办法,要求老旧电站通过设置生态泄水管、增设生态机组、新建雍水坝和开展梯级联合调度等措施,确保厂坝间河段生态需水。从技术创新来看,一些老旧电站技术水平较低、水能资源利用较差,应积极改造,流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也应科学合理。因此,加大对老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的力度,不仅投入低,见效快,更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
3.3大力推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小水电生态保护效益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有效遏制森林砍伐,解决农村群众生活燃料,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小水电生态保护效益,真正实现“以林含水、以水发电、以电代燃”的良性机制,促进小水电增效、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总之,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全球的热点问题,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水电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正在向绿色水电方向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方
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水电工程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正在从水电工程建设转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水电工程的效益分析也从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水电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小水电开发,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崔振华,陈星.我国绿色水电认证实施策略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1(11):21_26.
[2]赵学儒.生态文明:小水电发展的新境界[N].中国水利报,2007_11_20(A).
[3]邱志斌,黄刚,黄霞.浅谈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J].科技向导,2010(5):45, 55.
[4]田中兴.小水电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3(15):13_14.
[5]裘巧俊,余凯波.湖北省小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初探[J].人民长江,2014(21):75_77, 113.
■
责任编辑吴昊
作者简介:吴宪玉(196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水电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5
E_mail:baodingshi064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