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如火 夕阳如歌

2016-02-22黄丹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王老西南联大抗战

本刊特约记者黄丹

青春如火 夕阳如歌

本刊特约记者黄丹

王蜀龙在峨眉山上,现年91岁(2016年8月)。

不久前,王蜀龙老先生回国探亲,我有幸拜访了年逾91岁的王老。王老清晰的头脑,儒雅的谈吐,时常展露出融会了中西方智慧的幽默,以及他挺直的腰板,敏捷的动作,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聊起了抗战,聊起了创业,生活和健身。

王蜀龙先生是四川省自贡市人,生于1925年5月。他出生于盐业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42年,只有17岁的王蜀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联合组成的,在战后就解散复员了。每次王老回国,都要到北大走走看看。因为,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有一块石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的背面镌刻着抗日战争期间从军的834名学生的姓名,其中就有王蜀龙和他熟悉的同学们。那天他站在碑前驻足细看,久久地抚摸碑上斑驳的字迹,讲起往事。

在松山战役中任联络官——联大才俊经受抗战洗礼

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里,西南联大是个特别的存在。在西南联大的学子中,他们主动弃文从武,放弃后方相对安定的生活,奔赴抗日第一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谱写了一曲救亡图存的悲壮战歌。

1943年,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同时,中美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联合作战。为训练中国士兵使用美式武器,美军主办的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及各类不同的训练班相继成立,因此需要大量的英语翻译人员。

1943年秋,王蜀龙在昆明志愿入伍,参加了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举办的“译员训练班”。

6星期的培训结束后,王蜀龙随着抗日远征军前往云南。在战场上,大学生译员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络组”的工作包括各项军务工作的制订,大到“陆空联络”,小到战地兽医,无所不包。在后方,他们协助美国军官培训中国陆军,翻译讲解美国新式武器的使用方法;在前线,作为翻译,他们成为中美战术智囊团与作战部队沟通的桥梁。王蜀龙还奔赴了滇西战役的最前线——松山战场。在松山战役中,王蜀龙的任务是协助美军从中方处了解最新情况,以便共同抗日。

1945年初,王蜀龙等百余名中国译员先后乘军用飞机前往美国,协助训练中国空军。抗战胜利后,王蜀龙退伍,定居美国。1946年,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区对美国参加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指令,向做出卓著功绩的人授予铜质自由勋章。王蜀龙是10名获此殊荣的联大学子之一。

1940年王蜀龙参加远征军

1945年王蜀龙(右一)在飞行队

2016年8月,中央统战部委托自贡市统战部将一枚“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补发给回乡探亲的王蜀龙先生。

教书、聚会、健身——退休生活平静而充实

退伍后,王蜀龙在美国取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成为很早就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优秀科学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计算机中心原主任)。

在美国事业有成的王蜀龙,心中始终怀着一种难解的中华情结。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73年,他带着还在上中学的儿子祖念回国探亲。此后,他多次回国,还应有关部门邀请,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做了“计算机应用”的专题报告。这对当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的中国计算机同行来说,可谓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退休后,王老的生活比较空闲,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了他更大的活力。他除了受聘在培斯大学任教授,担任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外,交友、旅游、健身就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与老友结伴坚持每周两到三次的网球训练,三四十年来从未间断。如今虽已年逾九旬,却依然活跃在网球场上。王老还常和战友、同学聚会,大家在一起享受自然风光,放松心情,回忆抗日战场上的烽火硝烟,也回忆故国家园,交流国内信息。

2002年,滇缅公路重开,王老等十余位抗战老战士在松山战役58年后重访滇西,旅伴中不少是联大校友,他们去了昆明西南联大旧址(现为云南师范学院),看到联大从军校友纪念碑,还有重新油漆过的老教室,仿佛把他们带回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回美以后,王老与他的战友们就多方收集有关抗战的资料,报道、照片、实物等,许多人还撰写了参加抗战的回忆录,提供给国内相关机构。

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的千位数——积极的脑力锻炼成就健康老人

王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夫人去世后,许多家务事都是自己动手,尽量不麻烦儿女。平时,他的饮食很简单,清淡少油,但品种比较丰富。

王老常听音乐,他喜欢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也听流行音乐,尤其是那些激昂的抗战歌曲常能勾起他无限的回忆。有时静下来就读书,他近些年常读一些中国古代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即增修养,亦慰乡情。

王老家在纽约郊区,房前屋后庭院宽阔。春天,他为院中花草剪枝松土,种一些家乡的蔬菜;夏天,剪下鲜花做成一组组美丽的插花;秋天,收获茄子、南瓜,清扫满院落叶;冬天,带上孙子扫雪堆雪人。优美的环境成为他与松鼠、浣熊以及猫狗等小动物共享的乐园。

“即使老了,也要学习。”前些年为了便于与国内交往,王老很快学会了汉语拼音,掌握了汉字输入法,现在微信也玩得很好。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进取,使他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91岁的王老还有一个绝活——在25分钟之内一口气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提到这个能力,王老说这与他的远征军战友兼西南联大校友鄢燦然有很大关系。有一次鄢燦然开玩笑,写下十个字“一寺一壶酒,二牛唬三虎”,考问大家是什么意思。他说这就是数学常数“Л”小数点后面的10位数字,3.1415926535。当时就引起了王老很大兴趣。经过努力,王老熟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王老说,老年人不仅要身体好,头脑也要常训练。

王老最欣赏19世纪英国哲学家威廉姆·布莱克的一段话:“为他人做好事必须具体做。抽象说做好事是无赖伪君子和谄媚者骗人的鬼话。因为学术和科学只存在于琐碎、有联系的具体事物之中。”

为了鼓励家乡子弟努力向学,王蜀龙从自己的工资积蓄中拿出一大部分,赠予了使他魂牵梦绕的母校——自贡市蜀光中学,设立了一项以他已故夫人的名字命名的“王氏爵玎奖学金”,用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而又需要经济支持的学生。从200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名学子受益。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王老一直惦记着祖国。

这就是乐观、开朗、勤劳、宽容、乐于助人的王蜀龙先生。古人说“仁者寿”,我想,王蜀龙先生正是这样的仁者!

猜你喜欢

王老西南联大抗战
西南联大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