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2016-02-22段连香朱晓虹郭晓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上海200032

西部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癌毒大肠癌中医药

段连香,郑 坚,朱晓虹,陶 丽,郭晓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上海200032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段连香,郑坚,朱晓虹,陶丽,郭晓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上海200032

从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述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指出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研究的日渐深入对降低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大肠癌;复发转移;综述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古代并无“大肠癌”之病名,亦无明确的关于癌转移的记载,仅有相关症状及体征,与“积聚”“脏毒”“肠澼”“锁肛痔”“癥瘕”“肠覃”等类似。大肠癌是死亡率居于第4位的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美国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将达132 700[1],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今大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早已取代了单纯辅助化疗、放疗及各种生物、免疫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仍有62.4%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2]。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关于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现综述如下:

1 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

现代中医关于大肠癌复发转移病机的认识,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虚包括脏腑虚损及精气血津液的虚损,实则可归结为痰、瘀、毒等方面,痰、瘀既是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毒邪则专指癌毒。张宇翔[3]总结了张东岳教授从医40余年治疗肛管直肠癌的经验,认为肿瘤不外乎邪毒蕴聚、气滞血瘀、痰聚食伤、忧思郁结。肿瘤作为一种致病产物易致虚,而虚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助长癌毒的肆虐,加速病情恶化和肿瘤转移扩散。肿瘤转移发生的关键在于“正气内虚”的内环境,而机体某一局部的痰凝、气滞、血瘀、毒均为癌毒扩散和转移提供了适宜土壤这一外环境。

1.1正气亏虚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内在因素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转移和耗散。《医宗必读》中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肿瘤作为一种毒邪,人体正气在攻伐的过程中必然大量耗损,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导致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以致癌毒停留郁结,反过来又可流窜停留于他脏,引起肿瘤的复发转移。赵景芳[4]独创微调平衡治癌法,运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大肠癌收效甚佳。朴炳奎、蒋益兰、应荣花、尤建良等诸多名老中医均认为大肠癌以虚为疾病的始终[5-8],治病不忘益气健脾,方能达到延缓其复发转移的目的。

正气亏虚导致大肠癌复发转移,益气养阴类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包括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粘度、调节癌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方式[9]。殷晓聆等[10]临床观察发现健脾中药配合化疗能够稳定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改善免疫功能,证实肿瘤的复发与脾气虚相关。钱垠等[11]研究70例住院患者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证实健脾中药配合化疗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且中药治疗的优势在提高2年生存率方面更加突出。可见,益气健脾法应伴随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始终。

1.2癌毒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外在因素癌毒是针对肿瘤特异性的毒邪,程海波[12]秉承周仲瑛教授,指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导致癌病的一类特异性致病因子,肿瘤的形成,体内必然有癌毒存在。索凤茹[13]阐述了癌毒搏结体内,邪毒互结,加之正气亏耗,邪毒扩散,进而发生传舍,从而发生肿瘤的生成和转移。叶乃菁等[14]亦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体内癌毒的转移造成了恶性肿瘤的转移。徐力[15]认为“瘀毒”留滞具有强侵袭性、快进展性、易转移性等特点,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的直接病理基础。癌毒正是“在至虚之处留着而滋生”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

1.3痰凝及气滞血瘀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赖象权等[16]认为痰为有形之邪,可作为载体兼夹他邪,是形成大肠癌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大肠癌局部浸润、转移亦是因痰易行的特性所引起。王文萍等[17]提出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肿瘤患者正气亏虚,痰湿内生与肿瘤邪毒互结,痰善流窜,痰毒流注于脏腑络脉,络损血瘀而致转移。针对痰凝这一致病因素,化痰散结法应运而生。孙宏新等[18]证实化痰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达到减少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的目的。

魏星等[19]通过中医宏观辨证证实了血瘀证是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指出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浓、黏、聚、凝的状态贯穿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各个阶段。Yamashita H1等[20]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复发呈正相关。杨早[21]认为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可使局部微循环呈高凝状态,诱发肿瘤血管的形成,与瘀血致病极其相似。尤建良教授[22]临床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运用调气以化瘀,使气血得和的肿瘤三号方改善患者体内的高黏高凝状态达到无肿瘤脱落扩散之虞。

由此可见,肿瘤的形成及复发转移可因多种因素所致,而脾气虚证伴随始终。

2 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前各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可削弱体内正气,降低免疫功能。吴静芳等[23]观察了22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舌象,总结其中医辨证及证候变化,发现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术后1周)虚性证候明显增加,其中气血两虚证最多(17.1%)。胡慧菁等[24]对146例大肠癌病例进行手术前后的中医辨证分型,术后以脾虚气滞为最多,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虚证,提出大肠癌在术前、术后均应重视健运脾胃、扶助正气。屠德敬等[25]通过研究7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得出化疗会损伤脾肾两脏的功能,最终引起正气亏虚。由此可见,大肠癌患者多学科治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正气也得以损伤,尤以脾气虚为主。

3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转移的临床研究

杨宇飞等[26]采用队列研究,观察了222例根治术后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中药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的疗效,发现第二年复发/转移率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证实了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有着比较确切的疗效,

3.1专方验方在临床上应用经方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总结出的许多专方验方也使患者受益颇多。单飞瑜等[27]总结吴良村教授运用四君子汤治疗大肠癌脾虚证的中医证候疗效,1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8%,其中临床控制4例,显效33例,有效72例。储水鑫[28]应用《伤寒论》中理中汤加味,治疗直肠癌切除术后辨为脾胃虚寒者10年而身体健康如常。朴炳奎教授[29]以益气消瘤方为主方临证治疗大肠癌,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使机体维持正气内守,阴平阳秘,同时兼顾解毒抗癌,杀伤肿瘤细胞,达到延缓其复发转移的效果。胡兵等[30]临床观察发现藤龙补中汤可增强Th1型免疫反应,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升高促使Th1细胞分化的I L-12,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能促进C D8+T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等相关。蒋益兰等[31]证实了健脾消癌饮配合化疗能降低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并延长生存期,同时在降低癌胚抗原、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刘云霞等[32]临床证实益气补肾方(黄芪、茯苓、猪苓、薏苡仁、女贞子、枸杞子、半枝莲、猕猴桃根、莪术、八月札、红枣、炙甘草)能够调节和调动肿瘤患者机体的防御体系,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3.2中药成药雒琳等[33]实验证实在Ⅱ、Ⅲ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后续治疗中,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有减缓复发转移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孙建红[34]观察发现贞茂扶正胶囊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愈后,还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最终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陶峰[35]观察发现大肠癌根除术患者中口服华蟾素的2、3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复发转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同期比较2组KPS评分、CD4/CD8及B细胞,华蟾素组较对照组各项均有明显增加趋势。王晓青等[36]用康莱特注射液配合FOLFOX4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36例,观察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配合FOLFOX4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FOLFOX4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T辅助、NK细胞水平、T淋巴细胞等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证明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OX4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卢艳琳等[37]临床观察发现胃肠安可以提高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免疫制剂胸腺肽α1(迈普新)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4 中医防治大肠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多玥荷等[38]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西黄丸对裸鼠致瘤的影响,发现西黄丸能够延缓肿瘤的生长,抑制p-ERK1/2蛋白表达,并提出此机制可能与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陶丽等[39]运用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证实复方胃肠安具有一定的抑制人大肠癌裸鼠原位肿瘤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在配合化疗使用后效果较为显著。王毅等[40]实验证实肠复康能通过促进N O的生成、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3来诱导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许建华等[41]通过建立C57B L/6小鼠肺部转移的模型,发现肠胃清(黄芪、白术、八月扎、薏苡仁、石见穿、野葡萄藤等)处理组癌细胞的运动能力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相对于低剂量组所显示的较小的抑制效果,高剂量组则显示71.7%的抑制效果,证实肠胃清口服液可抑制肿瘤的转移,主要机制为抑制结肠癌细胞的黏附、运动、浸润能力以及控制MM P-2、MM P-9的分泌等。王飞等[42]将结肠癌LoVo细胞注入裸鼠脾脏从而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证实了康莱特可以抑制裸鼠结肠癌的肝转移,且康莱特联合CTX具有协同作用(P=0.176)。赵颖等[43]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消痰通腑方,结果示中药组抑瘤率为52.3%,中药组的瘤质量、肝转移灶、肝质量及肝脏指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发现消痰通腑方可以调节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IGF-I、IGF-I R及IGFB P-3蛋白的表达。

5 总结与展望

大肠癌的复发转移因素不外乎虚实两方面,正气亏虚在先,癌毒趁虚而入,夹之气滞血瘀,痰凝内阻遂致病。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多采用益气健脾,佐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的方法,在增效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大肠癌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44-47]。许多专家、学者也己充分认识到中医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研究的重要性,深入开展了大肠癌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研究、大肠癌临床与实验研究,从多个领域为中药防治大肠癌提供了可靠依据。

然而有关大肠癌中医药防治的基础研究则相对滞后,大多由临床观察指导试验研究,同时缺少长期观察的大样本试验,临床有效的中药复方机理研究尚不足,因此对于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还望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若能试验与临床相结合,并从中总结出基础理论,不仅对大肠癌的诊疗规范有积极的帮助,对提高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效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Siegel RL1,Mil 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 2015[J].CA Cancer J Clin,2015,65(1):5-29.

[2]Tsutsumi S,Tabe Y,Fujii T,etal.Tumor response and negative distal resection margins of rectal cancer af ter hyper thermochemoradiat ion therapy[J].Ant i cancer Res,2011,31(11):3963-3967.

[3]张宇翔.张东岳教授治疗肛管直肠癌的学术经验[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2):56-58.

[4]薛青.赵景芳应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大肠癌验案3则[J].河北中医,2014,36(9):1290-1291.

[5]乔红丽,侯炜,郑红刚,等.朴炳奎教授辨治大肠癌经验探析[J].中医学报,2014,29(2):168-170.

[6]唐蔚,宋程.蒋益兰治疗大肠癌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25-26.

[7]邵彩芬.应荣花主任医师治疗大肠癌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2):134.

[8]周怡.尤建良教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经验[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3):656-658.

[9]冯玉,孙静.益气养阴治则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626-628.

[10]殷晓聆,赵凡尘,蔡淦,等.健脾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7):43-44.

[11]钱垠,黄欣,刘青.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80-81.

[12]程海波.癌毒病机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20):1711-1714.

[13]索凤茹.邪毒传舍-经络流注与恶性肿瘤转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5):65-66.

[14]叶乃菁,刘宣,李琦.癌毒转移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3):185-188.

[15]朱林,徐力.徐力治疗肠癌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28-29.

[16]赖象权,肖成.大肠癌从痰论治初探[J].新中医,2012,44(3):5-6.

[17]王文萍,王垂杰,姜良译,等.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形成基础及实践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4-6.

[18]孙宏新,蒋士卿.痰-黏附分子相关性理论与肿瘤转移[J].河南中医,2005,25(9):7-8.

[19]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92-1393.

[20]Yamashita H1,Kitayama J,Taguri M,et al.Ef fect of preoperative hyper fibrinogenemia on recur r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out a systemic inf lammatory response[J].Wor ld J Surg,2009,33(6):1298-1305.

[21]杨早.肿瘤转移中的黏附分子与痰瘀因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280-281.

[22]周怡.尤建良教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经验[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3):656-658.

[23]吴静芳,魏星,裘华森.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动态变化规律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477-479.

[24]胡慧菁,罗家祺,杜丽华,等.手术前后大肠癌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53-55.

[25]屠德敬,赵海燕,谷建钟,等.7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78-1680.

[26]Yang YF,Ge JZ,Wu Y,et al.Cohort study on the ef fect of a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relapse and metastasis of 222 patients wi th stageⅡandⅢcolorectal cancer af ter radical operat ion[J].Chin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8,14(4):251-256.

[27]单飞瑜,阮善明,张波,等.吴良村教授“病证结合”诊治大肠癌脾虚证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26-228.

[28]储水鑫.经方治疗消化道肿瘤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05-307.

[29]乔红丽,侯炜,郑红刚,等.朴炳奎教授辨治大肠癌经验探析[J].中医学报,2014,29(2):168-170.

[30]胡兵,李刚,安红梅,等.藤龙补中汤对晚期大肠癌患者Th1型免疫反应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8):434-436,439.

[31]蒋益兰,潘敏求,蔡美.健脾消癌饮配合化疗拮抗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6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1-3.

[32]刘云霞,蒋沈君,匡唐洪,等.益气补肾口服液抗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1072-1073.

[33]雒琳,杨宇飞,李培红,等.中药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队列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77-680.

[34]孙建红.贞芪扶正胶囊在大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54-55.

[35]陶峰.华蟾素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9):3808-3809.

[36]王晓青,王大中.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75-177.

[37]卢艳琳,沈克平,何萍.胃肠安方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4,29(8):1101-1104.

[38]多玥荷,孙莉娜,应森林,等.西黄丸通过ERK/MAPK信号通路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0):3055-3058.

[39]陶丽,顾缨,吴斌,等.复方胃肠安对人大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肝转移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4):79-84.

[40]王毅,李罗翔,李娟,等.肠复康诱导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27-3329.

[41]许建华,范忠泽,孙珏,等.肠胃清抗结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48-150.

[42]王飞,王亚非,王以浪,等.康莱特对人结肠癌裸鼠种植瘤肝转移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083-1085.

[43]赵颖,李勇进,魏品康.消痰通腑方对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胰岛素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1):25-28.

[44]邹玺,吴坚,凌博凡,等.健脾化瘀法防止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41-43.

[45]刘浩,关念波,王辉.西黄解毒胶囊控制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72-73.

[46]吕仙梅,郑坚,朱莹杰,等.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9):1166-1170.

[47]施琦,王朝霞,赵庆洪.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50例[J].中国新药杂志,2010,(17):1589-1592.

Research Progressof TCM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Recrudescence and MetastasisofColon Cancer

DUAN Lianxiang,ZHENG Jian,ZHU Xiaohong,TAO Li,GUO Xiaojing
The First Oncology Department of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0032,China

The study about TC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recrudescence and metastasisof colon cancer is stated from the cause,etiology,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The further studies about TCM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methods for colon cancerare significant for decreasing the recrudescenceandmetastasis,prolonging survival period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TCM;colon cancer;the recrudescenceandmetastasis;the review

R256.3

A

1004-6852(2016)03-0132-04

2015-02-20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科研项目(编号2013y141)。

段连香(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郑坚(1958—),男,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猜你喜欢

癌毒大肠癌中医药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