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性理论视野下《黄帝内经》的意义观*

2016-02-22张青龙王银泉郑晓红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苏南京003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部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互文性黄帝内经意义

张青龙,王银泉,郑晓红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苏南京003;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互文性理论视野下《黄帝内经》的意义观*

张青龙1,王银泉2,郑晓红1
1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黄帝内经》的互文性、文本意义生成及其互文性对阅读的启示3方面探讨互文性理论视野下《黄帝内经》的意义观,指出《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言简意深,现代人对其文本往往有不同理解,互文性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文本理论,认为文本的互文本网络是文本意义的生产之场,故应重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而且互文性理论对认识《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生成和文本阅读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互文性;文本意义;道;五行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对中医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然而,《黄帝内经》自成书以来,经历几千年的流传,其概念和术语具有模糊性、抽象性、文学性和多意性等特点[1],现今人们很容易对其产生不同理解。在我国历史上,《黄帝内经》被不断注解和阐释,其中不乏具有争议的地方。近现代以来,关于《黄帝内经》的研究、注释和翻译诸多,对其文本意义的理解更加众说纷纭。无论是《黄帝内经》阅读、注释、翻译还是其他研究,首先需要面对《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生成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认识《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关系到其文本阅读和理解的准确性,这对《黄帝内经》研究具有根本性意义。

互文性是当代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大潮中的一种文学文本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克里斯蒂娃、热奈特等。互文性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互文性。广义互文性根据文本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认为“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2]。狭义互文性更加重视文本与存在于文本基础上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重视互文本组成的等级体系。在互文性视觉下,当读者在理解一个文本时,就必须聚集一个以上的文本,结合考虑,将其纳入文本交织的网络中予以解读。互文性强调每一个文本都和它所在的语言、文学、文化构成互文体系。这不仅体现在文本之内语言和结构的互文性方面,也体现在文本与文本之外的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方面。这些文本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意义辐射体,是文本意义的生产之场。

互文性理论虽然是一种文学文本理论,但由于其对文本意义生成过程能够作出较为合理的阐述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文本研究。《黄帝内经》作为医学著作,虽然文学色彩浓厚,但主要传达医学知识[3]。钱超尘指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著作如医学、运气学、养生学等著作的词汇在特定语言环境的制约下与古代文史著作不同[4]。因此,在分析《黄帝内经》互文性时应当结合《黄帝内经》的医学文本属性,区分《黄帝内经》互文本的古代自然科学属性或人文属性,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其原意。

1 《黄帝内经》的互文性

互文性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拼凑,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编”[5]。从时间角度看,《黄帝内经》产生于春秋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及其之前的著作对《黄帝内经》的思想、语言、文体等有重要影响,属于《黄帝内经》的前在互文本,构成《黄帝内经》的历时性互文本。从共时性层面看,与《黄帝内经》同一时代或者相距年代较近的作品,其语言结构、思维模式、学术思想等与《黄帝内经》多有共通之处,其意义也与《黄帝内经》相互指涉,他们构成了《黄帝内经》的共时性互文本。《黄帝内经》成书后,自古至今不断被阐发、注释、翻译,这些文本是《黄帝内经》的延续,也构成其互文本。而以上《黄帝内经》的互文本又与其他文本构成互文,形成了一个互文网络。

从空间上分析,文本内部的文字、符号意义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其他文字符号的制约,依赖于其他符号,其意义只能靠语境来辨别[6]。如果将《黄帝内经》的词汇、句子、篇章等看作广义上的文本,那么这些文本在《黄帝内经》内部也相互作用并形成特定语境,影响文本意义。

《黄帝内经》的内部互文本与其之外的语言、科学、文化等文本互相关联起来,形成一张从时间和空间上交合的无限互文本网络。因此,《黄帝内经》互文性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特点,《黄帝内经》文本与其他文本相互指涉、共存,其内、外部互文本相互交织,构成了《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的辐射体,是其意义的生产之场。

2 《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生成

《黄帝内经》的前在文本、共时文本、后在文本构成《黄帝内经》的外部互文性。其前在和共时互文本由于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相近,因而与《黄帝内经》的思想、概念、术语的意义最为相关,而《黄帝内经》的后在互文本多对其作诠释,也是理解《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黄帝内经》文本的内部语言、语义、语篇、语体之间也相互作用、制约,规定了语境,影响着文本符号的意义。以下以《黄帝内经》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道”和“五行”为例,从《黄帝内经》的内、外部互文性说明《黄帝内经》文本意义生成过程。

2.1道道作为《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基本范畴,被广泛论及,但在不同篇章语段中具有不同意义。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A)[7]2“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B)[7]1。

A和B处于在同一篇文章中,且所在句子中均有“合于道”搭配词。然而,在A中,“道”与“天地”“日月”“星辰”“阴阳”“四时”内部互文,是指天地日月星辰运转、阴阳四时时节推移,因而“合同于道”指顺应天文气候变化。从其外部互文性分析,先秦道家是论道的代表,《道德经》对“道”的定义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8],指出“道”是指“天地之母”,天地二者为道所演化而来,这里的“道”实际指宇宙规律。从古代自然科学角度讲,宇宙的运动、日月星辰生物的转移、四时更迭为自然规律,属于天文气候学范畴。因此,《道德经》中对“道”的界定与A处“道”具有一致性,均指自然规律。

对于B处,其语境规定词有“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显然这些词汇与修身养性相关。从外部互文性讲,庄子作为道家修身养性的代表,认为恬淡虚无可以保持健康。《庄子·庚桑楚》曰:“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也[9]”,又《庄子·刻意》“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9]此处庄子所论的“道”与B处的“道”属于同一范畴,均指修身养性之道。

对于A、B两处“道”的含义,“适应自然规律”与“修身养性”都是养生之道,但二者含义迥异,一为自然规律,一具有人文含义,不可混同。《黄帝内经》中广泛运用“道”一词,其含义不尽相同,但通过分析其内、外部互文性均可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

2.2五行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其含义在当代备受争议。近代以来,五行被阐释为构成世界的5种基本元素、哲学上的事物归纳法、事物之间互相制约的辩证法。现在很多学者将以上解释作为理解中医五行的出发点,使五行内涵模糊。然而,在互文性视野下,这是极不合理的。

从《黄帝内经》内部的篇章互文性分析,《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7]312指出五行为天地之道,即天地运行规律。又《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动静如何?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须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7]319明确表明五行与天地周天运动相关。又《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7]46,指出“五行之胜”是指春、夏、长夏、秋、冬之“时之胜”。从这些互文关系来看,五行明显指向古代天文气候学,是表时空迁移的。《黄帝内经》中的“五行”“五运”“五方”多与古代天文相关,这些概念结合地平圈、黄道圈、赤道圈的平面图而具有丰富的古代天文、气候、物候学上的意义。

《黄帝内经》的外部互文性也体现了这一点。《管子·五行》“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于天道,故使为当时(掌时之官)……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10]并明确指出一行“七十二日而毕”,五行为五季,为一年。《史记·历书》“盖黄帝考订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11],明确表明五行为历法。此外,《晋书·天文志》《易纬·乾凿度》以及张衡的天文巨著《灵宪》等与《黄帝内经》的天文学参互见义。这些互文本佐证了五行为天文概念。五行既为天文概念,那其哲学含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将五行阐释为五元素的主要文本依据为《国语·郑语》“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12]”。近现代哲学家据此推而广之,将五行说成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但这句话的本意为:先王将土与木火金水混合而制造成多种器物,反映了原始的陶土器具制作过程,毫无哲学上的玄意。对此,李约瑟在阐述《尚书·洪范》时就反驳说五行非五元素,并指出原始五行产生于古代天文学。他还指出,五元素说法来源于近现代将中医五行与古希腊哲学中的四元素“土、气、水、火(F our El ement s)”相对比,从而将“行”翻译成“El ement”,使五行变成“五元素”[13]。

关于五行为归纳法和辩证法的主要文本依据为《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14]128。现代学者多结合五元素说,据此认为古人以木火土金水的性质概括世间万物,并认为这是《黄帝内经》五行的基本意义。

然而,该段话在《尚书·洪范》中有互文本“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先王震怒”[14]126。《尚书正义·洪范》对其注释为“我闻在昔,鲧障塞洪水,治水失道,是乃乱陈其五行而逆天道也。天帝乃动其威怒”[15]448,即鲧治水不成功,堵塞了河水而犯逆了天道之五行,可见五行乃天道。《尚书正义·洪范》还指出“一”“二”“三”“四”“五”非序数词,而是术数中的数,即《易·系辞》中的“天一,地二……地十[16]”五行生成之数,这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也有体现。《尚书正义·洪范》交代了五行之数的来历——“又数之所起,起於阴阳。阴阳往来,在於日道”,并从太阳的回归运动和十二月气候变化对五行之数的逻辑作了说明[15]452。

可见,五行本义是指五季,是对气候时段的划分。这一含义在《黄帝内经》中有广泛运用,符合《内经》的医学文本属性。但不可否认,《黄帝内经》对五行哲学的内容也有所反映,这主要受到汉代董仲舒的影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利用木火土金水的性质或用途与事物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联系,广泛归纳、推演世间万物,从而使五行成了“一张僵硬的‘五行网’,用它去硬套一切,穿凿附会,成为占星、卜卦、择日、算命、看相、看风水等迷信的依据”[17]。然而,五行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运用是有限的且有些也较为牵强,《黄帝内经》对五行的运用所注重的依然是其天文气候学内涵。

从《黄帝内经》互文性可以看出,五行在《黄帝内经》中具有天文气候学内涵,而以五行为朴素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去阐释《黄帝内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曲解,违背了《黄帝内经》五行的本义和其医学文本属性。

3 《黄帝内经》的互文性对阅读的启示

互文性理论重视符号与符号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主张将文本纳入其开放的互文网络中予以解读。《黄帝内经》“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如果仅仅从字面入手,很难准确把握其意义。因而,在阅读《黄帝内经》时不但需要考虑语言、语义、语篇、语体等之间的内部关联,还要考虑其与外部文本之间的关联,并结合《黄帝内经》医学文本性质综合分析文本意义。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个人对《黄帝内经》理解的片面性而造成的误解。

同时,互文性理论对读者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本来说,读者的职责就是赋予文本意义。文本意义的产生取决于读者在多大程度上与文本的知识、文化结构相融合。《黄帝内经》一书富含古代天文历法、气候物候、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富含人文哲理,这要求读者需要具备与之同等水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视野,并在科学合理的文本理论指导下,更加科学地理解、注释或翻译《黄帝内经》。

[1]游越.文化多样性视域下中医翻译的语言障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877-2879.

[2]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72.

[3]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33.

[4]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18.

[5]祝朝伟.当代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80-381.

[6]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1):15-21.

[7]唐雪梅,张同远.素问白话解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江稀张,解说.张启君,今注.道德经白话解说今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7:111.

[9]王宏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052.

[10]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52.

[11]韩琦,译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2018.

[12]韦昭,注,明洁,辑评.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39-240.

[13]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陈立夫,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325-364.

[14]佚名.尚书[M].慕平,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15]孙安国,传.孙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6]金景芳.《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52.

[17]方立天.中国古代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Meaningsof HuangDi NeiJ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ZHANG Qinglong1,WANG Yinquan2,ZHENG Xiaohong1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2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paper is discussing themeaning of HuangDi NeiJing in the view of intertext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the intertextuality of HuangDi NeiJing,textualmeaning and the inspir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to reading,as the class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angDi NeiJing,characterized by its conciseness and profoundness,tends to cause differentunderstandings inmodern times.Intertextuality,amodern textual theory which emphasizes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texts,it reveals that the volume of referenced textsof a text iswhere themeanings are produced.Intertextuality show s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generation of textualmeaning of NeiJing,textual reading and explaination.

intertextuality;textualmeaning;Taoism;five elements

R221

A

1004-6852(2016)03-0044-04

2015-04-17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编号12&ZD114);2013年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项目(编号WW2013-09)。

张青龙(198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自然观与现代科学自然观比较研究及中医翻译。

猜你喜欢

互文性黄帝内经意义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一件有意义的事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有意义的一天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生之意义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