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2020-02-12梁启军余炅唐晓玲熊墨年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癌毒癌肿邪气

★ 梁启军 余炅 唐晓玲 熊墨年**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

1 中医经典论毒

常富业等[1]总结《内经》有34 处论述“毒”。毒主要有两种内涵:一是泛指外来或内生可致较重损伤的病邪。前者如“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后者如“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是指因外界气候异常变化引起内源性较重的损伤或异常状态,既是病因又是病理变化,不是独立存在,是从寒、热、燥、湿等邪气进一步化生而来,有从化性。二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如“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至于“妇人重身,毒之何如”中的“毒”字,就是以有毒性或偏性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意思,不是毒字本意内涵,含有以偏纠偏、以毒攻毒之义,是在上述两种内涵之上的延伸。《本草经》中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根据大毒、小毒、无毒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古书医言》的“邪者,毒之名也”中的“毒”是泛指邪气。《诸病源候论》[2]的“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夹毒所成”中的“毒”虽是指邪气,但已经有特殊邪气的指向了。对于《金匮要略》中的阳毒、阴毒含义,《金匮要略心典》[3]给出的解释比较客观:“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

综上所述,中医经典中“毒”的内涵有四:(1)药物毒性或偏性;(2)泛指邪气,或炽烈的邪气;(3)基于普通邪气转化出的致病性更强的邪气;(4)邪气纠结不解的病理状态。

2 癌毒与癌

2.1 经典论述癌或瘤的病因病机 经典中散见癌毒的源头性论述。如:《灵枢·百病始生》[4]的“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强调的是邪气侵入、留血脉不去,是肿瘤类疾病形成的一种初始原因;《诸病源候论》[2]的“恶核者,内里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挟毒所成”,强调的是风邪蕴毒;《仁斋直指附遗方论》[5]的“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热毒深藏”,强调的是热毒;《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6]的“癌疾初发者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也强调的是热邪生毒。虽然论述比较简单,但基本病机还是点出来了:邪气侵入,孳生癌毒,癌毒促生癌肿。

2.2 癌毒 明确的癌毒概念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等前辈首先提出,初始定义是“癌毒是肿瘤的特异性致病因子”[7]。细论癌毒有以下特点:(1)癌毒不是原生之邪,是从化之邪,是风、火(热)、痰、瘀、湿、寒等互相搏结及心神异常的进一步孳生。熊墨年教授提出“腐沼假说”以解释癌毒的产生。他认为,人体脏腑、组织、经络中处处有罅隙,有大有小,当外感或内伤导致的风、寒、热、痰、湿、瘀等邪气积聚其中而不得祛除,就会形成类似自然中腐烂沼泽的人体内癌前病灶“腐沼”,其中以湿、热、瘀邪最常见;诸邪久蕴、纠结其间就会滋生毒邪,进一步孳生癌毒而促成癌肿。如人体正气充足,脾运健旺,则腐沼不易形成,或形成之初即可湿去沼清,湿热瘀毒不致瘀积。因此,气虚、脾失健旺是腐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因;气虚分显性气虚与隐性气虚,癌症患者多为隐性气虚;湿、热是癌症发生的最主要诱发之邪,癌毒是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特异性邪气;腐沼是上述诸邪滞留、蕴结、生毒、促瘤发生发展的内环境。(2)癌毒形成于癌细胞及癌肿之前。这点比较容易理解,既然癌肿是因癌毒促生,当然就是先有癌毒,后有癌肿,也等于从侧面强调,癌毒初始内涵不是癌细胞本身,是促进癌细胞生成的特异性因子。(3)特定的致癌物质属于癌毒范围。现代研究已经发现许多物质与恶性肿瘤发生有直接关联,譬如甲醛、石棉、稠环芳香类烃物质(萘、苯并芘等)、亚硝酸盐等、烟草烟雾中的焦油等,这些物质与癌症发生相关,不纳入癌毒范围,论证逻辑说不通,也与事实不符。比如,同是受了凉,有的人没事,有的人感冒,有的人发生肺炎;同样,同是被致癌物侵入,或长久慢性炎症孳生了癌毒,有的人未生疾病,有的人发生了其它疾病,有的人发生了癌症,这种现象表明内因也是重要原因,而不能作为否定癌毒的依据。癌毒的形成和个体的特异性相关。个体的特异性在宏观主要表现为体质差异,在微观表现为基因及其表达差异,这还不足解释癌毒促癌的全部,因为同样体质、同样诱因的人,都发生癌症了吗?肯定不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局部微环境因素,是邪气滞留、孳生癌毒、促生癌肿的主要内环境因素,就是上述的腐沼。(4)癌细胞出现后,癌毒包括癌细胞。癌细胞可以从原发部位转移到机体其它部位,用癌细胞悬液造模可以造成癌肿模型,这表明癌细胞可以直接生成癌肿,且可以永生性自繁殖,所以癌细胞也属于癌毒范围。但癌细胞是癌毒滋养孳生,是癌毒反复损伤机体的一种反应,是结果,含有癌毒,但不是癌毒初始与主体。(5)癌毒是正邪纠结不解。毒是邪气纠结不解,癌毒是正邪纠结不解。癌毒,尤其是癌细胞是机体正气与初始癌毒斗争的一种应激反应结果,通俗讲是正气吸食癌毒成长出的异常新个体,是正邪交织环境中孳生的正邪纠结体,所以癌毒是正邪纠结不解的一种状态。在癌细胞形成之前,是局部的正邪纠结不解,癌细胞形成之后是局部环境的正邪纠结不解和癌细胞本身的正邪纠结不解。

3 辨癌毒

到目前为止,对癌毒的论述都比较抽象,缺少具体的、可用于临床辨识癌毒的具体依据论述。笔者认为癌毒不是独立原始之邪,是再生、依附之邪,是多种其它邪气潜伏机体某处长久蕴结而生,可以从滋生癌毒的其它邪气和局部孳生微环境条件是否出现,来界定癌毒是否形成。可以从下面11 点辨识癌毒。(1)有长期邪侵或内生邪气的伏邪症状(邪伏)。癌毒源于多种邪气侵体或内生,内伏体内某处“腐沼”,久蕴孳生而成。邪伏体内,机体多有功能异常或祛邪外出的应激行为,譬如肺系的慢性咳嗽,消化系的腹胀、厌食、大便异常,泌尿系的尿血,妇科的红带或黄带等。伏邪于内,机体正气就会努力祛邪外出而自清,经治疗或未治疗,若经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还未清除干净,就有可能形成腐沼,孳生癌毒,所以历经1 年时间就是长期。(2)长期不明原因的体重异常或热感异常(能量代谢异常)。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在一定范围,自体温度感觉正常,体重相对稳定,是因为机体可以良好地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稳定。如果排除内分泌疾病、感染引起的代谢异常,及其它营养摄入、吸收、消耗的疾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肥胖,或出现低热、潮热、五心烦热等异常热感,就是癌毒出现的征兆。因癌毒多呈热性。(3)长期乏力(气虚)。多是气虚或湿困的征象。气虚是癌毒孳生的常见内因,湿邪是孳生癌毒常见邪气之一,一旦长期乏力,表明气虚或湿邪久蕴,癌毒可能已经孳生。(4)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情志异常)。心平气和或心情畅达是机体维持良好功能状态所需要的心理、精神环境,一旦长期负面情绪,包括嫉恨、抑郁、生闷气、烦躁等情绪异常,可以直接导致癌毒孳生,也同时导致脏腑、经络各种功能受损,机体不能有效祛邪外出,邪存于内,孳生癌毒。元神之变、异常情志与过度欲望均与癌毒有关[8]。(5)长期咽喉部感觉异常(伏邪外显)。如咽干、咽痒、黏腻、疼痛或异物感等。咽喉与十二经络均有络属,是脏腑“窗口”之一,任何脏腑异常都有可能在咽喉部“外显”,咽部出现上述症状并长期存在,表明体内邪气蕴结较久,有可能已经孳生癌毒。(6)局部邪聚性的疼痛或麻木(正邪纠结不解)。因创伤、神经压迫引起的刺激痛或牵涉痛,多是物理性损伤,病机比较单纯,时间比较短,不会孳生癌毒。如果邪气积聚某处出现的疼痛、麻木,时间较久,多是癌毒孳生的征兆。(7)长期不明原因睡眠异常或噩梦、怪梦(情志异常、正邪纠结不解)。睡眠状态是机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长期睡眠异常,又未发现明确原因,表明机体某处有“暗疾”潜伏,而这种暗疾之处,就是癌毒容易孳生之处。(8)长期舌质红、淡胖或紫暗,或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涩、数或滑(伏邪外显)。舌象和脉象是两个人体重要的内部生理病理窗口,与咽喉部成三足鼎立之势。舌质淡胖、舌苔腻,表明机体气虚、体内有湿;舌质紫暗或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表明有慢性炎症、瘀血;脉涩或滑,表明体内有瘀、有痰湿,长期如此,表明内环境浊化,已开始孳生癌毒。(9)局部慢性炎症病灶(正邪纠结不解)。慢性炎症环境容易孳生癌毒。(10)肿瘤标志物异常(正邪纠结不解)。这是癌毒促进癌肿生成的标志。(11)影像学检查见结节性病灶(正邪纠结不解)。这也是癌毒促进癌肿生成的标志。另外,长期致癌物接触史、恶性肿瘤家族史,也是两个重要前提因素。每条按1 分计,总分13 分。如果一个人占了6 项,达6 分,就表明其至少已经具备邪伏、气虚、体质异常、代谢异常、伏邪外显、正邪纠结不解六个方面,癌毒已形成,已经进入恶性肿瘤行成前的癌前病变高危期,甚至微小癌肿有可能已经形成。

4 清癌毒、治癌症基本防治思路

4.1 癌细胞形成之前的防治思路 治疗基本思路以癌细胞形成为分水岭而前后不同。癌细胞形成之前,主要病机是气虚、邪聚、癌毒,无实质性癌细胞或癌肿形成。治疗基本思路是祛邪、清毒、扶正;辅以通络涤瘀,使邪、毒有出路,清理促进癌细胞、癌肿发生发展的内环境。通、清、消等法都可以用,“通”得过一点不要紧,最多只是使邪气流散,接着继续设法祛除就可以了,扶正是为了助力祛邪、清毒。最终就可以“邪、毒去而沼清”,减缓局部正邪纠结之态,消除了癌症生成的局部环境,达到预防、中断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目的。根据湿、痰、热、寒、燥等不同邪气选用祛邪药,祛邪方法参考汗、吐、下、温、清、消、和、涤痰、化瘀等法,根据邪气主要位置选择祛邪出口[9]。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为基础清毒药组,再根据可能“腐沼”所在部位加味,可以参考益气清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清毒药辨病位加味思路;扶正用变通四君子汤[9]。诸法配伍清除促进癌细胞、癌肿发生发展的内环境因素。

4.2 癌细胞形成之后治疗思路 癌细胞形成之后,除了气虚、邪聚、癌毒病机,还有可以流注、定植的癌细胞。基本治疗思路首先是祛邪、清毒抑癌,在此基础之上,酌量益气扶正、化瘀消积。祛邪思路同上文,清毒抑癌用益气清毒法的清毒抑癌思路[10]。益气扶正不能太过,癌细胞是正邪纠结体,扶正太过,有助瘤生长之弊;不能基于简单的辨证过度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太过有促进癌细胞扩散的可能,要在清毒、抑癌消肿到位和祛邪畅通的前提下,扶正、通络、活血化瘀。通络可以选用桑枝、络石藤、僵蚕、蜈蚣,活血化瘀可以选用三七、桃仁、土鳖虫、水蛭、斑蝥、鼠妇等。

猜你喜欢

癌毒癌肿邪气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幸福来自感动
浅谈从癌毒论治胃癌
别轻易拔罐刮痧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
一种特殊的癌肿
口腔、皮肤、骨等疾病与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