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栽培技术要点
2016-02-20李云盼
李云盼
秀珍菇栽培技术要点
李云盼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新开发的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木屑、棉籽壳、稻麦秆、玉米芯以及其他农作物茎秆均可栽培,每百公斤干料可产鲜菇80—100公斤。从栽培接种到出菇结束周期4—5个月,年可种2季。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适宜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8—30℃,最适宜生长温度22—24℃。温度低于18℃,菌丝生长缓慢;温度32—37℃,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衰退;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6—28℃条件下都能出菇,原基形成和菇蕾生长最适宜温度18 —23℃,温度低于15℃,子实体生长缓慢; 温度高于27℃,菇蕾生长快,菌盖薄、朵型小。
二、季节安排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春、秋两季生产。春栽3—4月,秋栽9—10月。
三、培养料配方
栽培秀珍菇常用配方有:(1)棉籽壳93%,麸皮5%(2)杂木屑74.7%,麸皮8%,玉米粉10%,石灰1%。
装袋与发菌:按配方比例将培养料充分混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塑料袋选择17× 33×0.05厘米或20×35×0.05厘米的聚乙烯袋,装料松紧适度,装完料后用线扎口,常压灭菌14—16小时。待温度降到30℃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接好种后将菌袋移至培菌室进行发菌管理,期间每7—10天检查一次,发现有杂菌立即捡出,以防蔓延。一般培养约30天菌丝满袋。
四、出茹期管理
菌丝长满料袋后3—5天,生理成熟的菌袋搬进栽培棚,长城式堆放,两边出菇,保持气温在26℃以上,菌袋叠3—4层;气温低于24℃,菌袋叠6—7层。开袋后应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增加通风,拉大温差,增加散射光照,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适当的光照刺激,可促进子实体原基分化,大部分原基出现后,控制菇棚内温度,气温超过26℃时,采用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5℃时,应覆盖增温、保湿。第1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26%左右,每采完1潮菇后,应集中清理料面,去除死菇、菇根,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75%—80%,促进菌丝恢复生长,不需利用冷库对成熟菌袋进行温差刺激,2天后再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促进子实体生长发育。一般可采收6—7潮菇,第1潮鲜菇产量117克(每袋,下同),第2潮鲜菇产量101克,第3潮鲜菇产量84克,第4潮鲜菇产量68克,4潮后鲜菇产量78克,鲜菇生物转化率达112%。
(作者单位:灵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