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2016-02-19关义诺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关义诺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如何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21-01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普遍接纳,并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好多的讨论仍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往往是老师刚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很快凑到一起,满教室吵吵嚷嚷,各人都在讲,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喊停,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仍是“我认为……”,“我觉得……”,而不是“我们组的意见怎么样……”这样的小组讨论根本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其原因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分工是有效合作的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习小组应由性别、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以4—6人一组,一般是前、后两排4人结合,全班若干个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分工,明确各人的责职。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测量了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小组中的4人按前、后分别编上1、2、3、4号,由1号、2号两人负责拉尺测量,3号负责记录,4号负责监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后,依次将自己的任务交给下一位同学,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物体的测量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各自的能力、合作意识,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巧设情境是有效合作的动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从实际的情境引入,问题由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而提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计情境:

1、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情境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其中有很多精美、生动的图画,为我们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观察主图,并问:“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能把自己从主题图中观察到的、想到的跟同桌或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找规律》时,我结合主题图,创设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做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主题图,由表及里地逐步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从而达到掌握、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从中发现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又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表达”、“支持”与“补充”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教材加工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或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时装热点话题,设计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帮老师选配服装这一具体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逐步发现两种事物间搭配的规律,并通过选择行走路线、替游客选择旅游景点、选午餐、接待游客、和游客告别等情境,很好地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诱发了学生的合作行为,学生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地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规律有强烈的体验,教学效果很好。

三、完成目标是有效合作的保障

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每一次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进行有效合作的保障。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就会把合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形式,减少合作学习的干扰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时,我让4人小组合作,量自己手中的4种图形的周长:当我把任务布置后,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动手摆起来,可是量的过程中,有几组就不懂得分工合作,4种图形都是大家一起量,量的很慢,但量得比较准。另两组同学并不急着立刻动手,而是4人先分好每人量一种,每人根据自己的图形的形状用不同的方法量好的基础上讨论汇总、记录,很快就量好了,量的方法也多样灵活,也准确。从表面上看,前几组的合作热热闹闹,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但效果却明显的不如另两组的合作,因为另两组合作前,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了合作的最终目标,促进了合作的有效性,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总之,小组成员要明确目标,相互依赖和个体责任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帮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又有利于形成合作技巧,促进了合作的有效性,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