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写作难点的解决技巧

2016-02-19张红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难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张红梅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本文试对初中生在写作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难点;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91-01

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

1、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一改这传统做法,对写作内容不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写作,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并从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抓自己或感受深刻,或影响深远,或别有见地的人、物、事、情、理写下来。

2、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在作文教学时,有的教师总是参照中考作文,于是学生谨遵师道,不敢“越雷池一步”。 殊不知,这种填充式的写作,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挣脱茧壳。况且,写文章本来就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能套用一种写法? 在教学中,我从不规定学生一定要在两节课内完成,或者要求学生在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上午交上作文本。写作,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认真的审题、立意、选材,认真地安排结构、组织语言、认真地修改等等,甚或需要灵感的到来。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作文,这不是为难学生吗?即使写出来了,也是仓促之作,好不到哪儿去。教师到不如在时间的要求上宽松些,让学生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避免仓促迎战。当然,时间上的宽松不等于没有时间上的要求。我一般是要求学生一个星期内完成作文。一个星期的时间应该说是充裕的,学生完全能够在这时间内写出代表其水平的作文。

3、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许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作者的经历愈丰富,对生活的感受愈深刻,积累的写作素材就愈多。中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积累写作材料,一遇到写作文自然心如四野,无话可写。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事、景都值得去写,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好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大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回味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素材,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

二、在写作中阶段,遣词造句不当,结构、段落安排不合理

这里所说的写作中阶段,指的是动笔写的阶段。这一阶段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写作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

这里所说的写作后阶段,指的是初稿完成后的时期。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间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都要以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为准则,鼓励张扬个性。我们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从拟定标题,到选材,到文章的结构布局,到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到实处,可以一次一个重点,做到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难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