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发散性思维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2016-02-19王宝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高考运用

王宝

摘 要:江苏高考的新模式决定了高考历史复习必须要提高效率,通过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提高高考历史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高考;历史复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89-01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包括必修三本书,选修两本书,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同时由于历史科目不计入总分,只考等级,让我们的地位很是尴尬,抓得紧了,怕影响同学们语数外的学习时间,不抓吧,考本科的同学选修科目要求过B等级,所以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为唯一途径。

何为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如何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举例给大家分析:

一、运用侧向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我让同学们运用侧向思维思考,我们还学过哪些法律文件,经过讨论,我给分了两类,高考考点中中国史上的法律文件和世界史上的法律文件,中国史包括曾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等。世界史包括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 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等。现在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一般不是考查哪一个,往往是综合考查,如果我们把相关知识点都织成网,那么知识点就不容易遗漏了,我们也就不怕高考了,何乐而不为呢?

在复习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时,我让同学们运用侧向思维思考,除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外,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有哪些?同学们经过讨论:说出了八国联军侵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及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等重要侵华事件,从而归纳出近代日本的三次侵华事件。在复习《马关条约》的内容时,有把台湾割给日本的内容,于是我让大家运用侧向思维去思考,从古至今,台湾几次与大陆分离。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整理出台湾三次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史实。第一次是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来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是甲午战败,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从而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三次是因为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逃到台湾,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台湾问题”,这次分离与前两次有明显区别,前两次属于殖民者侵略性质的,而第三次则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性质明显不同。由台湾问题我又联想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个方针最早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最早实践却是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二、运用逆向思维,提高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人们思考问题时,通常习惯于沿着合乎习俗的传统方向“顺推”,而往往忽视了事物之间常常具有双向性和可逆性。因此,注重换个角度“倒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突破性效果。如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如果按思维“顺推”:拿破仑对被征服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侵略。因此,战争性质应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这样只答对一半。应该再进行逆向思维,由于法国革命爆发后,引起了欧洲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封建势力的憎恨,他们联合起来组成反法同盟进攻法国,来维护他们的封建势力。因此,拿破仑对外战争前期是正义的,因为它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这样答案才全面。这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学生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就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

三、通过联想思维,培养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在复习西周分封制时,复习到西周的主要封国有燕,于是我给同学们联系到了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他之所以被称为燕王就是因为他的封地在西周时期的燕国范围,指今天的北京一带,于是我又联系了明成祖的相关史实,例如设内阁、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等。通过这样的复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分封制的相关史实,同时也复习了内阁等相关史实。

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很多同学把张骞与张謇两个人物混淆不清,为了帮助同学们区分,我是这样讲述的:张骞在西汉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两次出使西域,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张謇是清末状元,倡导实业救国,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西域距西汉都城长安很远,所以应该是骑马或骑骆驼去的,所以下面为“马”的是张骞。张謇因为是状元,所以一般情况下能说会道,故下面为“言”的是张謇。通过这样的联想记忆同学们记得很牢靠,也就分的很清楚了。

在复习到宋朝的商品经济时,有一重要知识点:北宋时的商业布局打破了市坊界限,不像唐朝时,市与坊是有严格限制的。我首先给大家解释,市指的是商业区,坊指的是住宅区,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联想到了大家经常去镇上逛的华联超市,一楼和二楼卖东西的地方是商业区,三楼以上是商品房也就是住宅区,市坊界限被打破了,这种局面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通过这样的联想,我想大家一定可以记得很牢固。

总之,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学们展开思考的翅膀、想象的双翼,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高三历史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使我们高三的历史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高考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