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韵飘香 放飞梦想

2016-02-17周秀娟

教育家 2016年48期
关键词:京韵国粹京剧

文/周秀娟 白 雪

京韵飘香 放飞梦想

文/周秀娟 白 雪

校园一角,锣鼓声响;童趣盎然,梨园芬芳。

2015年春天,在学校的推动和京剧课程老师们的努力下,由60名学生组成的“国韵新声”京剧艺术团诞生了。剧团以“育人为本,提高审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在了解、熟知经典唱段中历史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做人、处世原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京剧艺术团在短短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识的教学,不断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寻找、创建着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教学中,有传统的节目内容,也有不断创新的富有儿童寓意的新剧目,有颇具演唱功底的《苏三起解》《三家店》,有振奋人心的《红灯记》、英勇帅气的《定军山》《穆桂英挂帅》,还有京剧校本课程、老师原创作词兼作曲的新唱段剧目。学校传承京剧艺术国粹,把过去的社团学习带进了音乐课堂。少儿京剧特色教育仅仅才开展两年,却有很多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学生还获得了全国和市区级荣誉。

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他们还结合学生的不同爱好,从以往的只重视演唱,逐渐发展到尝试培养学生的容妆技巧、服装搭配、穿戴技能等。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厚实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小团员们你为我“画彩”,我为你“更衣”,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充满童趣。在学习中、在分享中、在刻苦的训练中,收获着无尽的快乐!

每次比赛或文化节展演,众多戏迷学子登台亮相,西直河小学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尽显其中。很多与会的专家、领导感叹说:“真没想到西直河小学京剧进校园活动搞得这么精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这样积极向上,能把京剧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切入点形成全员化、社会化、规范化,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面素质的提升作用明显啊。”

“国粹”在这里传承

清晨,迈进校园,耳畔就传来一段京韵十足的课前音乐。课余时间,学生们或吹拉弹唱,或剪画描贴,尽情享受着京剧艺术带来的欢乐。

谈到校园文化与京剧艺术结缘的初衷,这里的老师说:“从大处说,学唱京剧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传承‘国粹’;从小处说,学唱京剧,有益于孩子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你看,从姿势、唱调到眼神,浑身上下有一股精气神;做京韵操、做各种与京剧相关的手工,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西直河小学的教师都是多面手,京剧演唱、素描、彩绘、剪纸、刺绣、手工等各学科老师一应俱全。音乐学科白雪老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戏剧硕士,研究方向是中国戏剧作曲,白老师还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教师京剧协会”骨干教师,对京剧音乐颇有造诣,对京剧的历史和表演也颇有兴趣。她始终把母校国戏“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校训贯彻在艺术教育中来,利用在校时间对学生进行“走进京剧”的普及讲解和京剧表演,对学生们进行熏陶。在白老师言传身教下,学校的部分同学对国粹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为以后的教育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白雪老师的努力下,学校聘请到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的专业教师,剧团教师手把手教授孩子每一个动作,一字一句校正他们的唱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兴趣。

﹥﹥有模有样

﹥﹥有板有眼

如今,京剧艺术已全面渗透到了各门学科里。素描、彩绘课上,学生描绘着各色京剧脸谱;剪纸、泥塑课上,学生裁剪捏涂,创作的京剧人物活灵活现;手工课上,他们制作的京剧乐器如同真的一样;体育课上,富有特色的京韵操气势恢宏……多项京剧校本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唱念做打”练真功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走进白雪老师的京剧课,京剧《红灯记》中那熟悉的唱腔就传了过来。这是该校“国韵新声”京剧社的学生们在练习演唱。

只见几名小学生正唱得起劲,姿势、腔调、眼神都有板有眼;而旁边教室里,周围几个伴舞的小姑娘也跳得像模像样……为吸引学生们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京剧,校内校外的教师们可做了不少“功课”。

然而,学京剧毕竟与学通俗歌曲不同,刚开始学生在接触的时候会感到新鲜,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感到乏味了。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新鲜感转变成真正的兴趣,最终喜欢上京剧呢?老师们开始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尽可能“锁住”这股新鲜劲儿。他们特意选取学生较容易学唱的现代京剧,配上生动的剧情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唱段的故事背景。学校适时举办多期京剧知识竞赛,一方面丰富学生的京剧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对于孩子在校学习京剧,家长们一万个支持。他们说:“京剧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帮助,孩子说以后要考中国戏曲学院,有这样的志向,我很高兴。”

正如学生、家长们所言,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们对京剧的兴趣被逐渐调动起来,他们由衷爱上了京剧。

在老师们看来,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一点爱好,把爱好转化成自身本能的东西,在踏入社会以后,他们会在闲暇时光自娱自乐,生活充实有乐趣,他们更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融入社会,与人为善,乐观进取。而这正是教育的美好愿景。

﹥﹥学生荣获2016北京朝阳杯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才艺二等奖

﹥﹥学生演唱的《红灯记》选段获第六届国戏杯比赛三等奖

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

京剧对学生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我原来是一个比较内向胆小的女孩,学唱京剧后,我经常参加市、区、校的演出活动,既见了世面又受到了锻炼,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再是个羞涩的小孩子了。”“我在京剧中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学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看,每段唱词都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比如花木兰,她代父从军报效祖国的故事就让我很感动。老师们平时就是将唱词和故事相结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是孩子们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丰富多彩的京剧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学习京剧艺术,开展京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备了京剧艺术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京剧进校园,成长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在探索京剧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在名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们同样获得了专业上的成长。自从学校设立了“国韵新声”京剧社,看着孩子们活灵活现的表演,现在学校老师也大都喜欢上了京剧,闲暇时也练习唱腔。京剧进校园,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京剧演唱、素描、彩绘、剪纸、刺绣、手工等不同学科融会贯通,老师们时常沟通探讨,共同钻研教学方法。

走向社会弘扬“国粹”

每年“六一”文化节,京剧联唱、京胡合奏、京剧知识问答,学生们每表演一个节目,台下观众都为他们鼓掌叫好。对于他们如此精彩的表现,观众在赞叹之余更感到惊讶。其实,这并不是小戏迷们的第一次大型演出,借助各类演出平台,他们还时常走出校园,逐步向家庭、社区,普及京剧知识,推广国粹艺术。尤其是“国韵新声” 京剧社的名字,已被社区民众所熟知。

有付出就有收获。小戏迷的表演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获得了多项荣誉,白雪老师京剧表演在朝阳区首届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学生获得“朝阳杯”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集体二等奖;在全国第六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中获得小学组集体三等奖、优秀组织奖、指导教师奖;学校入围首批“朝阳区京剧艺术教育试点学校”;参加了朝阳区教委、朝阳京剧文化艺术中心组织的多场专场演出。他们期待,通过京剧这一特色教学,不断创造学生与高雅艺术接触的机会,通过一道道深入浅出的精神大餐,真正让学生得到熏陶与锻炼,让孩子们的童年过得更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西直河小学)

猜你喜欢

京韵国粹京剧
中国国粹——京剧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京剧表演开始了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关注发展需求,创新“班班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