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2022-05-09庄悦敏
庄悦敏
摘要:本文以古筝新作品《醉京斓》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古筝学习和演奏的实践经历来阐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及作品简介,第二部分为作品《醉京斓》中的京剧音乐元素分析,第三部分为作品《醉京斓》演奏表现分析,重点探究作品中京韵的演奏表现,包括京调风格性的滑音与揉弦、拍子与速度变化中律动的转换、音乐投情与音乐形象相契合、多样的触弦方式和旋律表现等,阐述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醉京斓 詹倩 京韵 演奏表现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66-03
一、作品《醉京斓》中的京剧音乐元素
(一)行云流水的板式
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我们习惯把节奏称之为“板式”。戏曲音乐以“板式”的形式出现,体现出节奏、节拍的变化,“板式”是戏曲音乐结构与唱腔的基础。散板类板式则无一定的节拍,主要根据大致的音的高低(音调)与音的长短(节奏)以及散淡的句法等自由发挥。例如作品的引子就是以散板开始的,(谱例1)散板的节拍、节奏较自由,演奏这一段落时要把握好速度,注意乐句中音符紧凑感与松散感的结合。
第一小节前面三个音演奏时要稍微紧凑些,等到第三个音余音消失后再紧接下一个小节落在长音6上,长音演奏时尽量拉宽音乐线条,让余音更加绵长,第三小节装饰音后接摇指长音,此时的长音要有紧张感,直到后面落到摇指6音上再慢慢地将音乐松散开来,如水墨画一般慢慢地铺开,此时云雾慢慢地散去,温暖的阳光洒在北京城上,开始讲述发生在北京的故事。
(二)劲健婉转的声腔
《醉京斓》为京韵音乐风格的作品,创作者在旋律的创作上要融入京剧特定的核心音调,在京剧音乐中二黄原板上句多落在“do”音或者“la”音上,下句多落在“re”音或者“sol”音上。西皮原板老生唱腔上句多落在“re”音上,下句落在“do”音上。作品在D调基础上进行定弦,只是在低音区中个别音发生变化。在旋律中多个地方都用了这几个骨干音,演奏过程中要明确骨干音在旋律中的作用,熟悉骨干音的音高,以便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作品的音乐性不单单是停留在旋律的婉转动听,还需要彰显出韵味。在戏曲的演唱中,加入润腔技巧,更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润腔包括音色润腔、旋律润腔、节奏润腔、力度润腔等。大多数筝曲在创作上多加入润腔技巧,古筝以左手揉、颤、滑、按左手作韵的手法闻名,通过音的变化对旋律进行修饰。在引子部分第10小节,采用了#F音上滑到G音,二度音程的叠加和上滑音彰显了京剧音乐的韵味。
将旋律流动于京剧戏曲音乐中。如作品第30~32小节,从旋律的走向上看,旋律音上行后又立即下行E、D、C、B,之后又在装饰音中加入G音,把京剧特有的声腔韵味展示出来。
(三)抑扬顿挫的锣鼓节奏
《醉京斓》汲取了京剧锣鼓节奏的营养,植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张力在节奏的不断变化中体现出来。在京剧打击乐中,一些节奏型常常有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例如:切分音符其时值较长,而其后面的音符则时值稍稍小于切分音符,这样就使切分节奏型具有了更大的张力,使音乐更富弹性。在作品的181小节中,就运用了京剧音乐伴奏中具有代表性的小切分节奏型,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演奏者要遵循京剧打击乐中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重音突出,突出旋律,与钢琴旋律一致。再如:在均匀的节奏进行中,第二拍或者后半拍的力度处理通常会与前半拍平级,甚至強于前半拍,这样使得音乐更具前进的动力或稳定感。在第174小节中,谱面上标记两个重音记号,在演奏中第二个重音比第一个稍强,音乐更有动力。在第180小节的第二拍中,弱位上加入了强音记号,表现了京剧锣鼓伴奏的特殊律动。作品汲取了京剧锣鼓伴奏中不断变化的节奏,再现了京剧锣鼓伴奏中的音乐场景。例如,作品的第四部分第180小节~183小节中在短短的乐句中节奏型的变化较多,从附点节奏型到小切分节奏型的转换,表现了京剧锣鼓伴奏中不断变化、灵巧生动的特点。
二、作品《醉京斓》的演奏表现分析
(一)京调风格性的滑音与揉弦
在古筝作品演奏中形成的音乐表现之一就是韵,这种表现手法是将左手放在筝码的左侧按住琴弦改变乐曲的音高,使乐音抑扬顿挫。筝的左手揉按一般有几方面的作用:其一,运用其揉、按、点、压、滑等变化,细致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其二,起着变化音高的作用。包括一般的升降音和一些地方音乐的特殊音高,也是通过左手揉按来控制;其三,美化音色,控制音质;其四,通过左右手的巧妙结合,弹奏出各种特殊音乐效果。左手技法将原来单调的旋律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醉京斓》不仅仅加入了现代筝曲的创作语汇,还立足于传统音乐中,是一首具有京剧音乐元素的现代作品。作品中体现京韵风格性的滑音,将“#4”上滑到上方小二度“5”的音高,将“#1”音上滑到上方小二度“2”的音高,将“#5”音上滑到上方小二度“6”的音高。
乐曲中产生缓急变化时,手指需要随之作出回应,倘若不能掌握应机而动之“滑”,那么音乐也就无法表现出风格特点。滑音动作的迟早、快慢和按弦点的改变都关系着音乐效果,一般情况下:动作快,声音硬实、明亮;动作慢,声音轻柔;早按弦,声音尖硬;迟按弦,声音软、暗;按弦点接近琴码,声音硬,响亮;按弦点离琴码远,声音轻、散。
列举作品上下滑音动作的快慢把握,在第30小节中,正如该段的标题,温柔地,信步寻花,这里上滑音的动作需要迟缓一些,耳朵要听到上滑音的滑音过程,声音轻柔绵长,仿佛是女子纤纤细步地进入花园中,音乐的序幕由此拉开。在第31小节的第二拍中出现了京韵风格性滑音,从“#1”音上滑到上方小二度“2”的音高,这里上滑音的动作稍快,声音明亮,表现女子寻觅到花朵后的雀跃心情。到了第32小节出现了一个下滑音,这里的下滑音同样需要更迟缓一些,将音乐拉长,等到第四拍的时候出现“#5”音上滑到上方小二度“6”的音高。这里上滑音的速度要稍快一点,表现出女子在花间中嬉戏、扑蝶的场景。
(二)拍子和速度变化中律动的转换
在《醉京斓》中,出现多次的拍子变化,从4/4拍到3/4拍到5/8拍和6/8拍。多次拍子的变化带来音乐的律动变化,把握好音乐律动是肢体动作正确表达的前提,是音乐感知的体现。律动感觉可以在阅读乐谱的时候分析出来,例如作品的拍号、重音记号、旋律走向等都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例如,在作品《醉京斓》中有明确拍号的3/4拍的律动。在作品的第52小节开始为3/4的旋律片段,由于前面段落是4/4拍,所以在律动方面要发生转换,在刮奏完后就要提前做好三拍子的内心音乐准备,避免音乐突兀。这里演奏时每小节做一次律动,演奏一次强拍,表现出3/4拍中强、弱、弱的强弱规律,这里先以左手进入三拍子的律动,两小节后再加入右手的旋律。因此,前面两小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小节稳定该段的速度和律动。两小节过后进入右手的主旋律,此时要提前做好进入右手主旋律的准备,在第55小节右手的旋律为摇指长音,在演奏时内心还是要有三拍子的律动,左手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要演奏出强拍,速度要稳定,将三拍子的律动感表现出来。
在作品的第77小节~78小节处,拍子从5/8拍变为4/4拍,身体的律动也要相应的改变,第77小节整小节只要做一次律动,78小节每两拍做一次律动。在节拍转换过程中为了演奏的流畅性、节拍的稳定性,要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进行节拍打击。
(三)多样的触弦方式
古筝是表现力非常丰富的弹拨乐器,可以细腻如流水、豪放如英雄,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为了塑造不一样的音乐形象,传达多种情感,需要我们通过多种触弦方式来演奏,以期演奏出来的音色跟我们想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相契合。如何能够让手指在二十一根琴弦上演奏出最弱到最强的力度,彰显出乐曲的张力,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考验基本功的。
1.线状旋律中的慢触弦
慢触弦在演奏的时候手指和指甲经过琴弦的时候速度较慢,在线状旋律中需要我们拉长音乐的旋律,在音色上做到“弱而不虚”,例如在作品舒展地、自醉斓韵部分的开头要求音乐绵长、舒展。旋律用左手的小指拨动琴弦,不佩戴义甲,作品要求表现出舒展的音乐情绪,让音乐更加的绵长。这里左手小指演奏时触弦速度要慢且有弹性,犹如低音提琴的拨弦一般,音色圆润通透。在作品150~153小节,右手主旋律演奏时也要用慢触弦,注意过弦时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追求音与音之间音色的统一,左手拨弦的空灵感加上右手触弦干净的声音,简单的旋律营造出宁静安逸的音乐氛围。钢琴协奏的音乐旋律跟古筝的相同,只是音高上做出高八度的音高改变,演奏时要与钢琴协奏者配合好,确保演奏出来的音符不突兀,音色尽量达到统一。
2.点状旋律中的快触弦
当用手指做快速触弦时,我们要将指根关节作为发力点,指尖快速触弦,音色颗粒性强,快速触弦让义甲经过琴弦的速度较快,节省时间,音乐旋律的点状性更加突出,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追求“实而不燥”。在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音乐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明朗、快速指序较多,适合用快速触弦的方式来演奏,在作品的第189小节中作曲家采用的快四点的演奏技法,快四点的演奏技法就要求我们手指灵敏、触弦速度快,演奏出点状旋律,在这里作品还加入了重音记号,旋律音正是我们的重音,而快四点的部分为衬托音,为了让旋律线条更为突出,我们在演奏的时候要用较快的触弦速度,较弱的力度把它演奏出来。作品标注了力度记号为强后即弱,所以演奏时犹如一阵疾风。
(四)旋律表现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则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作品中有大量的音符,我们如何从繁茂的枝叶中理清脉络,感受音乐跳动的脉搏呢?在演奏作品之前,要先探究旋律形态,找寻旋律发展方向,分析音乐运动的轨迹,这就如同找到了作品演奏的大致方向。在醉京斓作品中,旋律的可听性是作品的一大亮点,怎样将旋律演奏得更加动人,达到听众的音乐期待,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隐伏旋律
在作品的第178~179小节中,主要旋律音为B和E,可采用双手演奏,更好地突出旋律音,左手小指演奏第一个音,右手演奏后面三个音。在第181小节中,旋律音为升F A B,这里为上升式的旋律线条,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积蓄能量的感觉,在演奏的时候力度要从弱渐强,犹如绚烂的烟花一步步冲上云霄。
2.波浪型旋律
在作品第106小节,这部分为波浪型旋律,音乐从中音区进行到高音区,从高音区进行到中音区,犹如一条波浪般上下翻动,音乐性格从上一个乐段的抒情变为灵动轻盈,这里音乐情绪的转化显得特别重要,在演奏这部分时,要注意音乐的走向,突出高音,让每个音像晶莹剔透的露珠一样落在竹林上,弹奏出灵动的感觉。
三、结语
《醉京斓》将京剧音乐中的板式、声腔做为一种新的语汇加入到古筝作品的创作中。通过古筝左手吟、颤、滑、按等演奏技法将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古筝声腔化优势表现京腔,该作品说明了古筝和京剧音乐元素的融合是非常成功的,这也体现了他们有共同的“根”—中国传统文化。詹倩女士所创作的这个作品也是当下古筝音乐创作者越来越关注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董维松.戏曲声腔的程式分析及方法[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0.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3]李连生.戏曲音乐与声腔的形成[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01).
[4]胡志平.对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与认识[J].武汉音乐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