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素质教育落地的有效途径
2016-02-17路建英
文/路建英
传统文化进校园:素质教育落地的有效途径
文/路建英
教育家肖川曾在《我的教育主张》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每一个孩子奠基幸福人生,是学校的育人之本,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始建于1982年的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近年来提出了“以人为本,在自主合作创新中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主题,着力打造国学经典教育和书法教育特色,在何永彤校长的带领下,经过数年苦心积淀,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领跑者。走近东方小学这座“文化圣殿”,在醉人的墨香中与一群“教育追梦人”倾心交谈,文化的芬芳是如此沁人心脾,深深的感动就这样油然而生……
﹥﹥何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躬耕杏坛,一位老校长的教育情怀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懂得思考、充满激情、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心的好校长。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让教育家办学”。但何为教育家?教育家办学需要秉承哪些基本原则和精神?对这些问题,也许基层的教育者最有发言权。何永彤校长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了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毅然决然地回到故土于家务回族乡,开始了35年的执教生涯。35载春秋,曾经那意气风发的帅小伙,鬓角长出了些许白发,一路走来,他将青春、理想、信念、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没有能力,理想再坚定也于事无补。初调到东方小学这所通州区知名小学工作时,何校长深感压力巨大:如何才能不辜负领导和家长的重托?如何带领学校走上新的台阶、再铸新的辉煌?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这些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也成为他工作的动力。35载从教历程、27年扎根农村的经验,造就了如今这个能力强、敢拼搏的充满魄力的何校长。他对学校的辉煌历史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为了传承东方小学的文化根基,他走访请教历任校长、退休老教师,探索东方小学发展壮大的根脉,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东方小学的精神和文化精髓,找准突破点,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继承优良传统,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平安、优质、现代、有特色”新东方的发展目标。
在明确了基础纲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后,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校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智囊团”,为此,学校围绕建设“团结、实干、廉洁、高效”领导班子的目标,不断提升干部的科学管理能力。何校长倡导“走动式管理”和“邀约式管理”,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坚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学校的重大事项都要在班子会上进行专题研究,并及时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公开透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名师是学校的眼睛,是学校的发展基础。在何校长的指导下,东方小学按照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几个关键期,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满足不同教师的提升需求。先后建立了语文张立军、书法杨广馨两个特级教师工作站,邀请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来校上课并举办讲座,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在何校长的带领下,东方小学的领导班子,精诚协作,和谐融洽,形成很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东方小学的教师团队,团结合作,创优争先,时刻把学校的荣誉放在第一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东方小学也因此连续七年被通州区教委评为优秀学校,何校长也在2014年9月被评为“通州区优秀校长”,在2016年9月被评为“通州区名校长”。七年,足够使一棵小树苗成长为迎风屹立的大树,也足够使一个懵懂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睿智博学的少年,在学校林立的通州区,何校长带领的东方小学始终不忘初心,一切以孩子的幸福成长为目的,才能连续七年在通州区教委的综合考核评定中名列前茅,这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在笔者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何校长正是秉持着这样一份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办教育,认认真真谋发展。每当他看着灵秀活泼的孩子们,常常扪心自问:“若我儿孙当何如?”这正是一位老校长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相信何校长会继续带着对孩子、对教育的热爱之心,带领他的团队,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勇于开拓,不断前行!
﹥﹥东方小学领导班子例会
以国学立品,向中华文化致敬
人的成长伴随着对生命本质的不断叩问与追寻,素有生命哲学、生命美学之称的国学处处充盈着生命的智慧。国学经典诵读是古人与学生心灵交汇的桥梁,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使学生了解古人的生命历程,感受古人的生命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教育呢?东方小学的探索之路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在成为国学教育实验校之初,东方小学在思索着:国学教育如何与学校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相融合?通过学习研究,学校发现,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蕴,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解读经典,可以充分发挥国学经典教化生命、涵养生命的教育功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样,国学教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此和谐统一,也为学校日后开展国学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陶冶身心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此,东方小学将东校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及装饰都突出了中式元素,大到学校大门的门楼设计,小到教学楼以及食堂的琉璃瓦屋檐和楼门口悬挂的书法牌匾,每一处都充满了古色古香,让师生置身其中偶有“穿越”之感,在校园里就能遥想到汉唐的神韵与风采。走进校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贴满了国学经典诗文、碑拓、文字知识的校园墙,休息时间,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此驻足诵读,体味其意。教学楼内楼道两侧墙壁上、楼梯上配以国学经典的诗文和图画,对学生时刻起到警醒勉励、熏陶教育的作用。楼道墙面的宣传栏中展示着学生的国学作品,有诗配画、手抄报、书法作品或国画等,既激发了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又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文化学习氛围。班级是学生在校待的最久的地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他们更加注重对国学文化的融入。在东方小学,班级版报上会留有一个国学栏目,写上一首古诗,或经典词句,墙壁上悬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便于学生赏读名句,达到启迪智慧、规范行为的目的。
﹥﹥每周一、五的国学早读
开发国学启蒙课程结合国学启蒙教育内容,借助国学实验教材,学校创编了《古诗诵读与欣赏》教材读本,让孩子们读一些经典,懂一些道理。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了一套符合孩子学习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低年级重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年级重在传统文化的积淀;高年级重在认识社会能力的提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各有侧重,为“三步六正”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去追求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共生的教育形式。
创新诵读形式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采取了“课堂教学”与“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在组织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布置早读时间和每天的10分钟家庭诵读;让学生逐步掌握诵读方法,受到国学文化熏陶,达到激发兴趣、领悟经典、涵养生命的教育目的。学校还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比赛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师生,都积极踊跃参加,他们在诵读中全情投入,感情充沛,使在场观众都沉浸在他们营造的氛围中。有的班级还创造性地将诵读与其他传统文化项目相结合,如古筝伴奏、舞蹈、快板、书法、绘画等,形成了“诗书画诵舞”为一体的国学诵读特色。
以翰墨育人,撇捺间气度尽显
汉字,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语林的奇葩。一撇一捺气度尽显,一折一钩精彩无限。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其书写更是一种艺术,具有启智、益德、审美、健身等功能,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写好字,做好人”,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召唤。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几年下来,实践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究其原因,主要问题集中在“缺师资、缺课时、缺场地”的“三缺”上。由此反观东方小学,既拥有良好的书法传统,学校又在方方面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夯实物质基础学校成立了由校长领衔的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吝惜资金,在低、高年级部分别设置了书法专用教室,配齐各种书法设施,还专门购置了书画装裱机。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示范效果,为此,学校要求教师有正确规范的板书,批阅学生作业时认真书写成绩及评语,为学生做榜样。学校还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市、区专家及教研员开展专题讲座,校级专职书法教师也经常对教师开展培训。值得一提的是,何校长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习得一手好字,也因此,他对视如己出的学生们也有严格的要求。他希望从东方小学出去的孩子们,都能够习得一手规范的汉字,培养出一身的雅趣。
开发校本课程东方小学在书法教育中,首先强调的是正确的书写双姿,这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东方小学按要求每周均开设写字课程,此外,还要求凡是书本课,都要有学生动笔书写时间。学校编写了《东方习字》校本教材,成立了班、校两级书法小组,每周三为兴趣小组的固定活动时间,专时专用,有效开展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优秀作业展评”“班级书法擂台赛”“寒、暑假书法作业展览”等活动,各班有固定的书法展示栏,每月更新学生作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规模的“东方习字三段赛”,全员参与,人人过关;学校还和通州区书法教育研究会、通州区书法家协会每两年联合举办一届“通州区小学生‘东方墨韵杯’书法大赛”,邀请书法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并举办大赛获奖作品展,编印优秀作品集,对全区小学书法教育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活动和比赛,何校长十分重视,经常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前来指导、参观。
﹥﹥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的书法
重视书法育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书法,就是一笔一画,白纸黑字,一点马虎不得,这与学做人是相通的。如何让书法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东方小学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日常书写《三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古诗词》等内容,把发人深省的经典语句制作成书签、座右铭;书法课上老师还给学生讲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如“王羲之练字用尽十八缸水”“柳公权奋发练字”等,从而引导他们在习字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懈追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法水平。又能够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经典、践行经典,达到书法育人的效果。
“东方习字”书法教育在通州区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同,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北京市德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书法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信息技术先进校”“北京市科技艺术特色校”“北京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当然,比获奖更为重要的是师生爱国情怀的增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相信在未来,开拓进取的东方小学师生,定会在何永彤校长的带领下,乘风破浪,全速起航!
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
领导团队
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没有豪言壮语,也不轰轰烈烈,只是在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滋养人性,铸造人格,升华人生。平凡的工作离不开信仰的支撑,在崇高信仰的支撑下,教育才能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以更笃定的姿态、更昂扬的精神执着前行。东方小学正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的鞭策下,迎来了满园春色。
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坐落在古运河畔通州新城核心地区,学校始建于1982年,现一校两址,占地面积15681平方米。学校共有50个教学班,2146名学生,144名教职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通州区一所规模较大、均衡发展、有一定知名度的直属小学。木秀于林,必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质。东方小学之所以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一枝独秀,得益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以人为本,在自主合作创新中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确立了“教师敬业爱生,教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学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和“生命教育”的办学主题。近几年来,学校着力通过国学教育和书法教育等途径,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培养新时代的祖国栋梁之材。
在国学教育与书法教育两大特色教育中,学校屡获奖项,教师参加全国国学现场赛课屡获佳绩,并吸引了外省市的校长教师来校参观考察,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国学教育进行采访宣传。在书法特色教育中,东方小学坚持开展写字教学已达十年之久,“东方习字”书法教育在通州区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同,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书法教育示范校。漫漫文化路,拳拳教育情。在今后的工作中,何永彤校长将带领东方人继续立足自身实际,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使学校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听课专家在点评学生作品
三年级学生诵读表演《弟子规》
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墨香
东方小学陆畅老师硬笔作品
东方小学杨帆老师软笔书法
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
善成大拙方为妙,
学至如愚始见奇
学生们在活动上宣誓
课堂上的学生讨论
学生龙舟表演
学生走进社区采访
教师表演中国式摔跤
生命如酒,岁月如歌。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来说,真可谓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真实写照。学校在继承百年传统的同时,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以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这也是麻峪小学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霜洗礼,依然傲然屹立于名校林立的首都的奥秘。在求索实践、创新育人的办学历程中,麻峪小学以坚定的教育信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丰硕的教学成果,谱写出了教育领域一首首的动人乐章。
石景山区麻峪小学始建于1912年,分设三个教学区,在校生500人,设有小学部、幼儿部共18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45人。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同样,一所学校也应当树立办学的“境界”,这是基调,是灵魂,是品牌。走进麻峪小学,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学校那大气而不失精巧、厚重而充满灵性的校风与学风。学校梳理百年历史,汲取古老校训“善成大拙方为妙,学至如愚始见奇”的修善致学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在校园环境的文化渗透外,在人文环境中,麻峪小学也一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武术、京剧、剪纸等学校名片,成了学校宝贵的文化传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麻峪小学将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以创建“修善致学,智行合一”的课程文化为统领,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科内在的育人因素,打造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以文化为统领的多学科整合探究实践性课程体系,使得师生于课程中得到了能力的提高,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因此不断向内涵发展,在石景山地区享有知名度与美誉度。学校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获得“石景山区课改先进单位”“石景山区人民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后,麻峪小学将传承百年历史,不断创新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既有厚重历史底蕴,又朝气蓬勃、不断前行的高质量学校,再铸麻峪小学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