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消化内镜护理面临的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2016-02-15刘子燕高峰鸿鲁娟娟李子悦张京袁雪涛王闻渤
刘子燕 高峰鸿 金 晶 鲁娟娟 李子悦 张京 袁雪涛 王闻渤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面临的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刘子燕高峰鸿金晶鲁娟娟李子悦张京袁雪涛王闻渤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现状,抽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存在的问题,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有:医院感染、交接班、护士专业技能等方面,为避免上述安全隐患的发生,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相应管理。
【关键词】急诊;消化内镜;问题;防范措施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在医院治疗中,消化内镜中心发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极易出现诸如消化道出血、异物、化脓性胆管炎等病症,需要对患者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急诊内镜检查,因此相对应的护理工作需要同步完善。本文中探讨了当前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这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为(38.14±2.09)岁;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39.42±2.23)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有效整合护理资源,归纳总结护理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1.3观察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针对急诊消化内镜临床护理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对照组(40例)中:坠床/摔倒5例(12.5%)、呛咳/误吸4例(10.0%)、报告发生错误6例(15%);实验组(40例)中:坠床/摔倒0例(0%)、呛咳/误吸0例(0%)、报告发生错误1例(2.5%),实验组患者出现安全问题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1/40),前者相较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目前情况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院内感染、交接班问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急诊消化内镜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因此必须对这一方面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消化内镜护理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当前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解析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以上几种常见风险中,院内感染最为严重,针对消化内镜检查而言,其属于介入操作模式,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复杂性并存,消毒与杀菌工作难以达到100%,因此这一方面的危险应当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医院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完善也是导致消化内镜护理工作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完善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致使安全隐患被遗留下来[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前者相较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文中提到的急诊内镜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对应的防范措施,首先针对医院感染问题,需要做好相对应的消毒工作,将细菌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这对于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做好全面的消毒与杀菌工作,对相关操作与管理要不断优化,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2]。其次,针对急诊内镜护理中护理人员技能不完善的情况,必须做好相应的培训活动,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极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且需要在急诊工作中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掌握最新设备的操作,并对相关注意事项予以充分重视,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提升工作积极性,强化自身素质与能力培养,健全护理规范制度,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本次研究中借助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具有实用性的成果,且这一研究成果与胡坚方、杨建英、翁海风[2]等人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于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如不及时加以改善将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这一方面的建设规范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中,护士交接班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急诊内镜实施检查时,必须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且向其阐述具体的治疗过程,同时还需在对后期注意事项给予充分说明,尤其是针对引流患者,必须做好相应护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交接班制度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医院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推动护理工作顺利推行,将“倒退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医院必须将责任追究到底,严格问责将会使责任制度更好的推行。
综上所述,内镜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功效,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中显现出一定的弊端,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辉群,黄春兰.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2):1573-1574.
[2]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91-93.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Emergency Endoscopic Nursing
LIU Ziyan GAO Fenghong JIN Jing LU Juanjuan LI Ziyue ZHANG Jing YUAN Xuetao WANG Wenbo Endoscopy Center,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nursing of emergency endoscopy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80 cases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to receiv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observe the existence of emergency digestion endoscopic nursing problems, and in the form of analysis. 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urity risks reference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of digestive endoscopy, comparison common problems are: hospital infection, shift, nurs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avoid the risk,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Key words]Emergency, Endoscop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2-0206-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