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问题探讨
——基于微课的视角

2016-02-15黄一波

职教通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微课院校高职

黄一波

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问题探讨
——基于微课的视角

黄一波

介绍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历史、内涵特征和应用方向,基于微课的视角,从原则、步骤和内容等方面,探讨混合式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高职;混合式学习;微课;设计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设定了目标、思路、任务和路径,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尤其是,该规划提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并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重塑多样化的教育生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从“微课”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Blending learning的发展、内涵及应用

(一)Blending learning的发展

2001年美国的培训与发展协会报告显示,80%以上的企业采取传统课堂教学C-learning的形式,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E-learning的形式,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在E-learning背景下,计算机只是辅助学习的演示工具,学习者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由此,E-learning逐渐进入低谷,人们开始对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关线上(on line)-线下(off line)相结合的Blending Learning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

2003年,祝智庭教授首次将Blending learning概念引入国内。随后几年,个别学者进一步探讨了Blending learning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式。直到2010年,国内该领域研究逐渐达到一个小高潮。大量研究集中在网络学习、网络资源和混合式学习的支持服务(移动学习、分布式学习和学习资源环境建设)领域。2010年至2014年,该领域的研究热度有所降低,人们开始理性反思、研究Blending learning的有效性及其多元化的学科应用性。[2]2015年,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得到迅猛发展,Blending learning又一次被教育者和信息技术研究者广泛关注。

(二)Blending learning的内涵

Blending的中文意思是混合、结合的含义,Blending learning原本表示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其重新界定,赋予了新的内涵。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另外,2012年Heather Staker和Michael B.Horn提出,Blending learning是一个正式的教学过程。[4]教学方式包括:(1)包含教学内容和指导(包括时间、地点、路径和节奏);(2)在监督的实体课堂进行学习。

从教育思想的角度,Blending learning是在西方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而发展,这体现在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Blending learning是期望将线上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下的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倡导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也完全契合国家所提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导向。

(三)Blending learning的应用

自2014年以来,国内基于Blending learning在各类学科中的应用、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很多基层一线教师开始关注Blending 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关注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高职高专的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英语写作等课程中,在其他理工科的课程中报道较少。这也反映出Blending learning在具体专业中的应用还比较窄,一些专业的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等还有所不足,一些专业教师尚未关注研究本领域。

二、微课的内涵、设计及应用

(一)微课的内涵

目前各位专家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对微课的统一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颁布的“微课”大赛文件,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4]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5]胡铁生老师则提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6]

尽管专家对于微课究竟是属于课程还是学习资源尚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对微课的核心内涵达成了统一:(1)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其他流媒体形式共存;(2)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围绕教师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展开。[7]

(二)微课的设计

张一春教授对于微课的宏观指导原则归纳、总结得比较全面和细致。微课的设计应体现“四术”(学术、心术、技术、艺术)结合,具体而言,微课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学术性;融入教学和心理学设计;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师风采,体现教学艺术。

在高职院校微课的微观设计方面,有以下3点内容需要注意。第一,教学设计精心准备,课程结构完整,教学过程体现先进的教学模式;第二,教学内容细心选择,彰显高职课程特色,对接职业标准;第三,多媒体技术科学应用,恰到好处,充分展示课程内容。

(三)微课的应用

微课从国家、省、市和校级信息化竞赛活动兴起,直至现在各类学校鼓励基层教师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应用于教学与学习中。微课究竟如何发挥其功能,促进教与学的活动?专家的观点有两类:一种是鼓励课堂中将微课作为教学资源使用,甚至建议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彻底改革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建议微课在课前和课后让学生自主使用,适用于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对传统的教学进行补充。

微课主要在课外的移动学习或网络学习平台中应用,少量针对知识难点和技能难点的微课,结合传统教学在课内使用。所以,移动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对于今后学校微课的进一步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微课短小精悍,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课前和课后学习,在网络平台上也易于传播和共享。这样的特点正满足了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自主网络学习需求,又可在课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理念,与流行的翻转课堂有几分相似,只是翻转过程还不够彻底,有所折衷。

(一)设计原则

以笔者所在学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原则。一方面,不管是线下的微课导学设计,还是线上的教学过程设计,应当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既要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充分利用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整合,又要回归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本源。

(二)设计步骤

“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大多数资源素材均在学校的开源网络教学平台中运行。同时,在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按照完成具体实施工作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设计单元,收录了大量流媒体课程资源,并架构了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1.课前准备工作。以本门课的“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检查”知识点为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学习内容,阐述出重、难点,并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通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课前2天内)观看微课,让学生记录自主学习时的问题以及完成微课中布置的工作任务。同时,学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板块中展开小组讨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由此,课前准备过程由传统的面对面、qq群和微信群等通讯方式,有机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课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完成。

2.课中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定的情境开展。教师则在制作的微课中,将课程中涉及的“气路系统检查的正确和错误方法”的操作技能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结合师生间的现场讨论,进行互动交流。最后,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由于课前准备工作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微课,初步了解了学习内容,记录了相关问题,并参与了教学平台的在线讨论,课内可大大缩短课程导入等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效解决课前问题并开展实操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后评价系统。课后评价系统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资源库后台监控的学生登录时长、登录次数、问题参与度和参与小组讨论的频度等数据,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估。而终结性评价仍考虑采取传统的线下随堂测试(包括理论测试、实践操作或实践测试等环节)。

(三)设计内容

高职院校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内容设计,应侧重结合单元知识目标的微课设计。以“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检查”教学单元为例,在制作的微课中,通过真实的气体泄漏所造成的危害图片引入,引出关键问题,层层推进。导入本次教学单元涉及的学生讨论指南,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出一定的解说或示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不应简单、机械重复微课的内容,应当准备一些多媒体素材,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增强注意力,又要注重面对面交流和反馈,有利于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提出较早,但在具体课程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基于微课、慕课等新型资源在网络平台上的快速传播和分享,高职院校将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中。微课与混合式学习的有机融合,必将对高职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1]马国庆.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66-70.

[2]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2):25-31.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简报[EB/OL].[2013-03-01].http:weike.enetedu.com/ news/html/2013-5-10/2013510105403.htm.

[4]Miachel BHorn,Heather Staker.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张一春.微课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黄一波,吴朝华,丁敬敏.微课建设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16(6):57-60.

[责任编辑陈国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494)

黄一波,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化学、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6)36-0043-03

猜你喜欢

微课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