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己: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2016-02-15康永邦钱中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意生命专业

康永邦,钱中华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川 成都 610051)

育己是指教师自己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愿望,自由、自主地选择成长路径并持续践行,自觉承担专业成长的一切责任。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是根本,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成长的需求;核心是教师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精神进行不断完善,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批判与重建。从这个意义上讲,育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

一、育己何谓

(一)教师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愿望

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自在自为的存在,是精神的存在。教师为实现专业自主发展,以认识自己为基础,不断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充盈专业伦理与专业精神,追求“诗意地栖居”,是教师精神存在的实然体现。育己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标识,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愿望,这是教师精神存在决定的。不然,教师个体无目的的自然存在,势必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二)教师自主选择专业成长路径并持续践行

教师育己是以当下专业发展状况为起点,以专业成长愿望为目标,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兴趣与爱好、发展需求与愿望,自由自主地选择量身定制的成长路径。育己,教师自己是专业成长的主人,在教育生活中为实现专业自我更新,依据选择的路径,持续践行。

(三)教师自觉承担专业成长的责任

生命的超越性决定了教师个体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在不断反思中加以完善、追求完满。作为目的存在的教师,总是在预设与实现目标的循环中,超越自我、升华教育生命。事实上,育己将目标达成看作是对自己过去的小结、自然存在的附庸,并以此为起点,自觉承担确定新目标的责任;若目标没有达成,则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心态乐观面对,及时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务实的态度负责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简言之:育己是教师对自我专业成长不仅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不仅能根据自己的实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成长路径,而且为了自我教育生命的完满,自由、自主地持续践行;在成长过程中,直面现实,勇于担当,敢于承担专业成长的责任。因此,育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二、育己为何

在外控式管理机制下,采取自上而下、单向度确定培训学习内容和形式,教师个体缺乏应有的思考,被动适应,丧失了成长的理性。而育己为教师“诗意地栖居”给予滋养,是自我实现的关键,自我更新的源泉。

(一)育己为教师“诗意地栖居”给予滋养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用“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来描述人理想的生存状态。教师让自己的教育生命“诗意地栖居”,达到“诗意境界”——“自由的境界”“自在的境界”[1],其学科素养、专业技能、专业人格、专业精神等在教育生活中必然自由、全面、和谐成长,走向完满。

在当下,学校为了教师快速地专业成长,规定教师必须上公开课、撰写论文、参与各种培训等,并予以考核。这种“自上而下”构建的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人本意识缺失,成长主体缺乏参与意识;教师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学习充满“应付性”和“为他性”,浮于表面形式,丢失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美好愿望,专业成长倦怠,教育生命失去润泽。

然而,育己是教师“由内而外”的专业成长行为,解决了教师发展的内部因素——专业成长的愿望及发展需求;正确处理了外部因素——选择学习内容和研修(特别是自主研修)途径。在内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倾听自我生命内部发出的理性呼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认知与情感、技能与专业人格自由地、和谐地成长,教育生命走向完美。此时,育己赋予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让教师自由、自在地理解教育、理解学生,“道”“器”合一,品味专业成长带来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教育生活的愉悦,为教师教育生活“诗意地栖居”给予了滋养。

(二)育己是教师生命自我实现的关键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2],每个教师都是有精神生命的个体,在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中,自主转化生命资源、独立地完善自己而获得专业成长,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自我构建的属于“我”的教育生活领地,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专业成长是自己对成长的承诺,是一个育己的过程。以自我生命内部的发展意识和意愿为动机,教师自我规划成长目标并寻求最佳解决路径,在责任与使命中经过实然努力,提升认知水平和实践智慧,让自己在构建的教育生活领地中焕发出生命活力和人性的光辉。因此,育己是一种意识——专业自主成长意识,是一种行为——为提升专业伦理、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所采取的行动,是一个过程——教育生命活动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想“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实现自身价值,关键在育己。

(三)育己是教师自我更新的源泉

教师生命的存在,是对自己现已构建的教育生活领地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进行不断否定和对新的存在状态不断创造,自我更新,追求生命的完满。

育己以自己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反思的基础上发现教育实践问题,深入剖析并尝试解决,行为持续跟进。育己是教师在不断的生命流变中超越自己,教育智慧螺旋式上升,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精神上的幸福与愉悦的享受。因此,育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不断批判与重建、自主超越、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自我更新的源泉。

三、育己何为

育己以内省为前提,需求为基础,教育生命价值实现为目标,建构属于自己的、有利于自我超越和持续发展的专业成长路径,“痛并快乐”地通往教育生命的“诗意境界”。

(一)认识“我是谁”,明确发展方向

教师个体在成长的路上,受外界规约的束缚和各种功利性评比活动的诱惑,对自己的需求、成长目标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迷失自我,忘却真实自我的存在。教师要想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就应倾听自己生命内部发出的理性声音,睿智回应“我是谁”。

认识当下的我“是什么样”。以自我反思为前提,独立地、自主地、自觉地剖析自己的专业成长现状。一是解剖自己的素养,包括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技能、学术水平、教育智慧、自我发展能力等,明确“我”现在的发展水平及成长所处的位置。二是剖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客观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特点,把握职业机会,预防可能出现的威胁。

明确当下的我“需要什么”。在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基础上,厘清自己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及优先解决的问题;评估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明确自己通过实然努力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明确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外部支撑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自我追问,明确“需要什么”,选择发展方向。

(二)以师德为底线,强化人格修炼

白岩松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中讲了一个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21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它告诉我们:人格是专业成长的基石,只能以、必须以做人的成功作为这种成功的最主要的标志。因此,教师育己只有以师德为底线,加强人格修炼,让自己人性丰满、人格完美,专业成长才具有空间。

1.诚信

诚信是做人不可逾越的底线,基本准则。如果教师自己在与同事、学生家长、学生之间的交往中,说三道四、装傻、言过其实、“踢皮球”、不讲信用等,会失去同事、学生家长、学生的信任,致使关系疏远。可见,诚信是同志、师生之间建立信任的先决条件,是形成志同道合情谊的前提,是自己获得信息的良好基础;教师育己应将诚信放在人格修炼的首位。

2.自信

自信是教师教育生命通达“诗意境界”的人格关键。教师在育己时,充分相信自己的才能可以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尊重自己的选择、理想与兴趣,常用激励性语言鼓励自己,让自己生活在成功的暗示中。在遇到问题、挫折或不可改变的事实时,以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涵养应对问题,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乐观心态面对所遇的挫折,以务实的态度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在成功降临时,以“花无百日红”的胸襟,谦虚面对。从日常教育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加强优势发展;管好自己的劣势,把做得不好的地方尽量做得完美,不奢求“十根手指一样齐”。

3.感恩

常怀感恩的心是教师专业成长获得领导关照、团队支持与信赖的坚实人格基础。俗话说:没有三年不漏的茅草房。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难免产生误会或磕碰,且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此时,要想到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或支持,“永远记住他人的好”,让自己从快意恩仇走向知恩图报。

4.担当

担当是责任。有勇气分享自己或他人在成长中成功带来的喜悦,有毅力承担自己专业成长带来的挫折,不归因于学校、领导或同事,实事求是地反省自己,承担一切后果。教师在教育生命成长时,面临诸多“十字路口”,应理性思考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推诿责任与反复选择。选择是责任,责任就要负责,负责就要担当,担当自己和他人。

5.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准则。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力求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容他人。

6.谋求双赢

教师在教育生活中面临N多“零和竞争”,像评职、评优等,在评比时如果自己成为“不幸者”,应反省自己,查找差距,为育己寻找新的起点。在工作中,强化合作,取长补短,根除唯我独尊、个人英雄主义,存在与发展谦恭、谋求双赢的良好人格。

(三)以写作为抓手,丰满理性认识

写作是教师生命自主性的彰显,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自觉、自在的育己行为。它是教师梳理自己教育教学心得、形成教育理念的关键;也是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看法、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有效方法;还是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很多优秀的教师视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华应龙、窦桂梅、邱学华等,哪个名师不是笔耕不辍,他们写作是强迫的吗?不,是自觉行为,是生命成长需要的行为,是育己的表现。

教师的写作是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经验积累与理性思考以文字的形式物化。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理性分析,归纳总结;要求教师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大量阅读。如我们在撰写《“新学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时,自主阅读了康德、狄尔泰、柏格森、马斯洛、海德格尔、石中英等的哲学著作,在CNKI上下载了张夫伟、孟建伟、王兴福等关于教育与生命论述的文章,丰满自己的认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办学主张。阅读与写作是孪生兄弟,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

教师的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是自由自在、自己主宰的事情;教师通过写作,可以提高理性素养,提炼教育理念,是教育理想通达澄明之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和育己的关键抓手。

(四)以磨课为载体,提升教学智慧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3],正是这三种生命的融合构成课堂教育生命,教育者的生命是关键。教师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理解教学内容生命、学生生命的独特视角,形成每个教师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在育己中必须磨课,“磨”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1.磨课的内容

磨课以课堂为抓手,课例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行为的审视、诊断、评价,明确给予肯定与强化的教学行为或经验,提出否定与摒弃部分的解决方略。

“磨”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生命活动中对自己教育的价值定位,对教育活动中诸因素(学生、教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评价、课堂本身)的基本看法。

“磨”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指令性、指导性、衔接性、评价性以及肢体语言,用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用。

“磨”教学逻辑。通过“磨”要达到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上下承接自然。

“磨”教学节奏。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时间分配合理,有高潮与低谷;而让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或“闲庭信步”状态,都不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磨”教学机智。教学机智考量教师处理自己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它是以教师的学识、学术水平、专业人格为基础。

2.磨课的方式

磨课要求教师敞开自己的课堂,虚心接纳他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指导;以虔诚的“宗教”之心进入他人的课堂,理性分析得失,博采众家之长,融入自己的教学。在敞开、分享与接纳中,提升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辩”自己的课堂。敞开自己的课堂:让同事听自己的随堂课,请同事听自己的准公开课,在校内上研究课;然后根据同事的评价,辩证吸纳。自我辨析自己的课堂:每隔一段时间录制一堂课,从课堂教学理念、教学逻辑、教学机智、教学语言、教学节奏等方面进行辨析。串联分析:根据自己研究所得并结合同事建议,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问题,在以后教学中扬长避短。

“进”同事的课堂。在磨砺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找时间“进”同事课堂,看同事的教学组织、教学逻辑、教学机智、教学语言、教学节奏等,从中有选择性地吸取其优势,并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看”名师的课堂。“看”名师的录像课和现场课。思考:如果“我”上这节课如何上?他的课与自己的课异同点在哪?“我”应该从这节课中学习什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吸纳有利于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合理内核。

(五)以磨题为基础,修炼学科素养

当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培训中,内容大致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观摩、教育教学研究等,缺乏解题、命题的相关培训。事实上:一些教师常被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问得哑口无言,用一些莫名的话语搪塞、糊弄过去;对学校要求出的练习题网上下载应付等。因此,教师在育己时,提升学科素养是一个重要内容,磨题是最佳选择。

1.磨解题

磨解题就是教师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做大量习题。一是将教科书的习题按照要求做一遍,对“一题多解”问题须思考解题方法最优化(最优化并非最简便的方法,而是学生后继学习所需方法),以便准确把握学生作业实际难易。二是根据教学内容,选做与内容相关的习题,以便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需求。如小学四年级数学(下)上了《时间、路程与速度》后,自己就要选做一些“行程问题”的习题。三是做一定数量的“考试”题,了解学科教学评价的方向和走势。通过这种大量做题,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生成解题技能,有利于自己在教学时“精讲”,学生“精练”,实现减负增效。

2.磨命题

教师命题考量学科素养,考量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应掌握基本命题方法、命题类型;理解课标、教材,把握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学生,把握学生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明确考查重点。否则,自己所命之题,达不到目的。

总之,育己是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成长的内生需求;在育己过程中,教师应以负责任的态度,根据自己实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让自我教育生命“诗意地栖居”在成长中,走向“诗意境界”。▲

[1]叶秀山.何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J].读书,1995(4):44-49.

[2]兰德曼M.哲学人类学[M].张天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孟建伟.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9):3-8.

猜你喜欢

诗意生命专业
诗意地栖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冬日浪漫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被耽搁的诗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