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整合信息技术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认识
2016-02-15潘良道
潘良道
合理整合信息技术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认识
潘良道
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物理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物理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整合,构筑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物理教学创设出“疑”“趣”“新”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描绘物理过程,变抽象为直观、变隐性为显性,通过意义建构建立认知结构,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显示了其独到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妙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合理有度地借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学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视频、动画、图像、文字等媒体信息,它有两重含义,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和传递信息的载体。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物理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物理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中,我们已经由以前的“学技术、用技术”发展为现在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共发展”。教师必须努力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用课程标准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就应该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新颖而又有效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像、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将这些多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为物理教学创设出“疑”“趣”“新”等特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疑问,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在《光的色散》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时播放视频《彩虹故事》,学生立刻被吸引进故事,各个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借助《彩虹故事》这段视频,教师为学生提供直观而又生动的感官刺激,瞬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新课的教学。又如,在导入《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时,有的教师选择播放一段编钟演奏的视频,将学生带入远古美妙的世界里。在激起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发他们对“编钟为什么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好奇,又将他们带回学习的殿堂。再如,有的教师利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实验录像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教学,提出“疑”点,水已经将蜡烛全部浸没,为什么蜡烛还在燃烧呢?渲染出物理课堂“传道解惑”的“味”,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描绘物理过程 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信息技术对各种媒体信息有着超强的编辑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媒体信息能够将物理的微观过程实施宏观展现,将物理的瞬间现象转化为定格分析,为物理教学创设变动态为静态、化高速为低速、变连续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化隐性为显性的特点,通过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加大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明,学习快乐并快乐学习。
1.放大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许多实验的可监督很小,譬如物理实验中的许多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由于自身体型小,刻度更小,可见度极差,给教学造成困难,成为不应有的教学难点;还有在许多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实验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或摄像头等仪器将实验现象放大。如在演示磁感线时,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为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教师通过实物展台和投影仪,把实验时的变化情况投射到屏幕上放大展现,教师演示真实,学生容易观察,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对观察的实验愿意思考,便于建立物理模型,易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2.再现作用
一些物理现象变化很快,教师无法控制;一些物理现象实验要求苛刻,教师难以掌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声、像及文字传输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过程实施再现。例如,在《光的色散》的教学中,由于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技巧要求都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又不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进度,有的教师课前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录制,准备好教学时需要播放的视频资源。这样既克服了实验环境的不足,又让学生清楚观察这一物理现象,还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目睹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又如,《大气压强》中的托里拆利实验,需要使用水银,水银有毒,对学生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教师通常事先在实验室完成这一实验,并拍摄视频,在课堂中再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观看实验,两全其美。
3.模拟作用
针对微观现象,实验时的可视性差,学生不能直接观察,更谈不上理解。而多媒体的模拟却能够为我们充分展示微观世界以及物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介绍布朗运动时,用10厘米左右见方的盒子演示,难以看清楚。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挂图、板画、语言描述。教师难以把问题讲清楚,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模拟布朗运动实验,并且加上控制面板温度变化,显、消径迹,大大加强实验的观测度,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知识。
物理重视情景建立和物理分析,从而揭开物理现象的奥秘。而有些物理现象单单通过实验观察是无法完全了解其成因的。这就成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教师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这一障碍呢?例如,在讲授《光的色散》中关于“白光色散的成因”时,有的教师借助媒体超强的编辑能力把光的色散现象分解,并利用辅助线对比变化呈现出色散现象的本质,将抽象转为具体、化隐性为显性,就很好地突破学生思维的拐点,也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又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学生难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同样教师采用Flash动画显示成像的全过程,学生一目了然,障碍也就“不攻自破”。再如《欧姆定律》章节中变阻器原理的学习,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不同接线方法下电流流过的路径,并显示出滑片左右移动时电阻丝长短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还如,在介绍“声波的接收——耳”“三音石”“回音壁”“眼睛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成因”等知识时,教师采用视频展示,也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是丰富的。信息技术虚拟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归纳并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他们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各项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信息技术合理有度地运用到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在《光的色散》章节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三原色后,就会思考为什么三原色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考虑到课堂时空的有限性,有的教师利用计算机三原色软件模拟色光混合实验,并让学生自主调节三原色光的混合强度,体会三原色组合,再通过小游戏“比比谁是混色高手”加深学生对三原色混合的认识。这样的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讨论思考。对非透明体颜色的研究,由于真实实验条件较为严格,在一般实验室是无法满足的,有的教师通过计算机软件提供的实验情景,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实验记录,分析讨论归纳得出非透明体颜色的成因,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显示了独到的优势。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我们要妙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合理有度地借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如果过分依赖软件媒体和虚拟模拟表现物理实验,会误导学生以为物理实验只能在电脑上实现,这就背离了我们整合信息技术的初衷。所以,教师要不断增强自我的信息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时,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完善教学设计和营造信息环境的能力,更要提高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形成适合物理教学,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个人风格的整合教学模式,促成教师、学生、教材、课件以及多媒体资源和设备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善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教学呈现方式的变革。
潘良道,本科,中教一级。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初级中学,54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