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解读与重构

2016-02-15陈艳芳

职教通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院校高职

胡 蓉,郭 妍,陈艳芳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解读与重构

胡蓉,郭妍,陈艳芳

当前,科研兴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之一。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是在一定的科研生态环境中进行,为构建良性的科研生态,首先解读了其主要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生态存在着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定位不准确、科研管理机制亟待完善、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确立应用型的科研定位、探索服务型的科研管理机制、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重构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解读;重构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立足于高职教育市场需求,塑造高职院校品牌形象,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科研兴校”则是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也在积极投入科研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然而,在表面繁华的背后,高职教师也经历着从事科研活动的种种无奈,职称式、被动式科研现象比较突出,从事科研的支持力度小,等等。从高职科研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亟待完善,从而提高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出现更多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塑造高职科研品牌形象。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主要构成要素解读

“生态”主要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包括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1]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细致研究,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构建出像生态系统那样自然衔接和永续发展的系统,“生态”也就泛化到各个领域。在教育生态学理论下,教育系统是由各因素、各部分相互发生联系组成并能在相互作用变化中保持动态平衡的完整生态系统。[2]教育系统的任一因素都是具有一定生态位的存在。

科研生态是高职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高职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其实质就是确保高职教师在与其他科研因素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发挥出其专业攻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是由高职院校内的人、活动、管理制度和物质条件等所构成的一种环境,涉及要素比较多,主要包括科科研支持体系、科研能力体系以及由上述二者综合形成作用的科研文化氛围。

(一)高职院校科研氛围

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是通过高职院校各类科研制度和科研活动成果积淀形成的科研态度、科研热情的集中反映,包括制度氛围和观念氛围,是高职院校科研整体环境状况的反映,既有学校层面对于科研的重视状态,也有教师个人的科研自觉性和科研意识。作为科研生态的一个子要素,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科研向纵深发展,是促成高职院校科研的群众化的思想保证,既由其他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又对其它因素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科研支持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支持体系是科研生态最基础的部分,包括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科研定位和教师自身的科研时间等,能够给予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所需要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高职科研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科研经费、项目申报、科研设备、科研场所、合理的评价与激励制度、科研团队、信息交流平台等。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同样是高职教师科研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错误的定位,难以产生符合高职教育自身条件的与特点的成果,无法发挥推动高职教师投身科研的作用。

(三)高职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体系

科研能力是指教师进行并完成科研活动或课题研究的各项能力的总称。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科研生态里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在高职院校科研生态中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特系统的存在,立足于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宗旨、教学特色相适应,更多呈现出具有研究类型的应用型和适用范围的区域性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包括教师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科研方法运用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需要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完善,同时,又必须在生态链上不断发展其自身的生态位。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存在的问题剖析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各个要素之间联系密切,只有做到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科研生态的平衡发展,从而为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提供必要地助力。但是,当前教师科研生态环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氛围不浓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科研,虽然设置有科研管理部门,但是在学校的话语权比较低,科研只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有的学校还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情,缺乏“科研兴校”的决心,也没有主动引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的措施与规划,科研成为了部分高职教师的包袱,出现被动式、职称式的科研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在这种科研氛围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动力不足,很难结出丰硕的科研的“果实”,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失去了立足点。

(二)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不准确

一些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特点、规律缺乏研究,盲目模仿、简单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做法和模式,科研定位上不顾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形成应用型科研特色。从科研评价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重论文数量,轻科研质量,科研成果不具备实用性,科研评价没有发挥出引导教师科研方向的作用。由于校企互动机制运行不健全,科研停留在理论层面居多,经济效益不高。

(三)科研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科研管理对高职教师从事科研发挥着定向、引导、规范、支持、推动和管理的功能,管理机制在调动科研热情和营造科研氛围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科研生态链的完整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外力支持。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科研工作管理者和组织者把科研管理视为纯事务性的行政工作,缺乏相应的研究,没有发挥示范效应;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如科研考核制度、科研激励制度、经费监管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等;科研管理过程中重视申报,忽视监管、重视项目数量,轻视项目质量;忽视科研团队培育;科研培训不受重视,较少开展相关科研学术活动。

(四)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科研生态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既需要外在的环境,也离不开自身的内在素养。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在不断的从事科研过程中,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其科研生态的优化。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较差[3],表现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教师的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知识贫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尽管这些年来,都在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但从整体上分析,科研骨干培养不够,高层次人才缺乏,未能形成高素质研究群体。

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重构策略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一个个生态要素的良性互动。高职院校教师呼唤良性的科研生态,从而提高科研质量,塑造高职科研品牌。重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应从各生态要素入手,最终形成合力。

(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良好的科研氛围为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提供着丰富的土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科研氛围的营造,在无形中引领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促成教师与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在观念上不断强化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生态位。高职院校良好的科研氛围应该是良好学术氛围的延伸,是民主和宽容的思想家园。[4]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应该弱化行政力量的影响,以学术自由的观念引领高职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基于自身个性和学识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在差异自由存在中寻求创新,在科研地位平等中寻求发展,促进高职教师科研自觉的形成,让每一位高职教师都能在同等的科研平台进行能力的展示和进步。

(二)确立应用型的科研定位

准确的科研定位是一种引领,为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一种方向。显然,高职科研应着力围绕应用型研究展开,科研活动始终都应该贯彻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实行产学研相结合,表现在科研选题上,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新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行动性研究方法,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而且是为了行动而进行研究”,这样才不至于脱离实际,埋头“故纸堆”;在科研结果的运用上,可以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比如为中小企业创造实际的经济效益。

(三)探索服务型的科研管理机制

目前,在科研生态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创设,构建良性科研生态,推动高职教师参与科研,提高科研水平。笔者认为,从职能转换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呼唤服务型的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创设基本保障制度确保高职教师科研所需要的时间、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科研场所等,使高职教师有条件开展科研;构建有效的运行制度来规范科研活动中各主体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科研元素能及时有序地在各自生态位上发挥作用,保证高职教师科研链完整有序;利用合理的评价与激励制度,优化科研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指标,有针对性地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充分运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励高职教师更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需要在与其它科研生态要素的互动中,在借助外在的资源和保障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投入和反复实践不断实现螺旋式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创设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为高职教师不断学习提供条件。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系统只有开放地不断获取和交换信息和能量,才能使高职教师在信息指引和推动下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动态,不断积极思考,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5]

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系统内外信息地多种方式流动,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分享,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同时,积极引进校外先进人物走入校园,定期举行讲坛、沙龙、企业技术发展分享、论坛在线研讨、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活动等,缩短本校高职教师与先进同行的思想差距,扩宽高职教师的研究视野,积极引导高职教师循序渐进开展科研活动,不断转型成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在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科研团队之间加强交流和协作,从而能够建立一支有生命力的教师科研团队。

[1]方雪.尼尔基水利枢纽中的水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10.

[2]周培植.“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杭州市下城区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反思[J].教育研究,2012(3):146-150.

[3]徐岩.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1):193-194.

[4]杨德山.科研自觉: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文化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28-30.

[5]王章豹,汪立超,李巧林.生态位理论指导下的高校科技创新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8-23.

[责任编辑金莲顺]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生态的实证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16);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重点课题“基于集成管理理论的高职科研团队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16)

胡蓉,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科研管理;郭妍,女,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陈艳芳,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6)16-0066-03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院校高职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