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利浦灯饰的倒掉到职业教育转型
2016-02-15臧志军
臧志军
从飞利浦灯饰的倒掉到职业教育转型
臧志军
5月31日,飞利浦灯饰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决定发布提前解散的公告”,不再进行任何生产。这家公司有60多条生产线、6万平米厂房,“公司近年来经历了经济持续下行、成本上扬、业务不断恶化等诸多困难。尽管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仍然未能扭转局面”。正是由于它强调“经济持续下行、成本上扬”等外部因素,坊间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再起: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赢利空间下降,国际跨国公司选择逃离中国。但飞利浦灯饰的故事还有另一版本。
飞利浦照明是全球最大照明公司,飞利浦灯饰是它旗下的一家生产厂,以白炽灯、节能灯为主要产品。由于其品牌和质量因素,曾在国内照明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LED照明技术的出现把传统的白炽灯、节能灯打入了冷宫。LED灯珠生产成本极低,单个灯珠的的体积极小,亮度却相当高,还能变色。据说LED灯珠的色彩可达1 000多成种,想像一下,若干个可以变色的灯珠随意组合形成的灯具在传统灯具面前那种辗压的态势!难怪有人把这一技术夸张地称作“灯具行业的破坏性创新”。由于LED照明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继承关系,传统企业的技术优势变得毫无意义,反而成为转型的障碍,所以说,即使飞利浦灯饰对自己失败的原因没有撒谎,它也没有说出全部事实: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革的正是传统的老、大企业的命。
由此看来,飞利浦照明的倒掉正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宏大叙事中的一个微观桥段:飞利浦灯饰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并没有做错什么,直到现在,飞利浦灯具仍在普通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但在产业升级加快的大背景下,因为没有融入变革的大潮而被挤出了产业链。
千万不要以为我在鼓吹所有企业都参与到自主创新中。面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每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而不是一窝蜂地去挤同一座桥。我想说的是,飞利浦灯饰的失败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走向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在原来的世界制造业格局中,中国可能连“世界工厂”都算不上,因为产品的设计、销售等前后端的环节是由跨国公司掌控的,中国大概更像是“世界车间”。但在飞利浦灯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中国人不仅在大规模地生产LED灯珠,而且由于LED灯珠的价格便宜、组合性高、色彩多变等特性,灯具制造企业开始纷纷在灯具的创新性上下功夫,有评论者用时装业来打比方:灯珠制造企业相当于布料生产商,灯具制造企业就是时装设计、制造公司,其价值在于提供小规模、定制化的产品。于是,灯饰制造企业出现了一种分化:一类企业专注于基础元件(如LED灯珠)的生产;另一类专注于创造性使用这些基础元件。我所谓的“中国制造业的新发展形式”就是指中国企业利用技术进步造成的突破口,越来越多地侵入原来由西方大公司把持的生产前端和生产后端。“制造业服务业化”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这个新形势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制造企业业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越来越倾向于对全生产链的覆盖,而不仅仅满足于代工式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企业间的功能细分也在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供制造服务不仅仅是提供产品。
可是,占据“微笑曲线”的高端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念兹在兹的目标,为什么一个飞利浦灯饰的案例就可以说明“制造业服务业化”的时代到来了?仅这个案例也许有些单薄,但经过近七十年的积累,近年来,中国人开始在若干科技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这必然为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转换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我们相信,完全可以通过飞利浦灯饰的故事见微知著。
如果产业界正在经历转型,职业教育是应该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随之而变呢?中国教育传统上不实行严格的分科制,但随着西方教育文化的进入,中国人按照专业化的思路实行了分科机制。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式的精细的专业划分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流方式,到上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数竟然多达1 300多个!专业细化的前提是对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控制,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之后,大学的专业数急剧减少。目前,职业教育的专业细分程度已超过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细说明职业教育专业的服务口径相当窄,所集成的知识与能力过于聚焦。这显然与制造业同服务业的融合的趋势不相符。由此看来,职业教育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
职业教育能否像生产链融合一样实现跨产业、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前,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学校组织形态、专业结构、课程形态、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管理方式、教师选拔机制等,无不以我国工业化早期需求为标准,已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想打破产业界限、专业界限、课程界限以及学校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限,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开拓创新。我所担心的就是,职业教育一路高歌猛进,但有一天扭头看时却发现,与产业的发展分道扬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