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6-02-15张坤晶

职教通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张坤晶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张坤晶

高职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现在祖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地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所以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职思政教育中,让所有的大学生在刚进校门不久就开始从高职思政课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加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切实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融合

高职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工匠”似乎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随之“工匠精神”也逐渐被我们所遗忘,但是当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时激起了多方的思考,才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思政教育中,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另一方面,是激励大学生学好知识与本领以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进取。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共同的契合点,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可行性

在大学生培养目标上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都有体现,从而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供了可能。

(一)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敬业是我国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的基本价值准则,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不论做是环卫工人,还是当国家主席都会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当今社会也需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1]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职业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培养可以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

(二)工匠精神与国家“十三五”规划之创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创新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中所包涵的创新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新具有共同的指向,因为创新是新时期工匠的人生追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对现状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改变,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不论是一个普通的人民,还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都需要创新,如果安于现状,人民和国家都将会被其它竞争者所超越,都有可能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所以从人民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职思政教育要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地培育和传承。

(三)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之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2]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来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思政教育是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专业技术人才(现代工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现在祖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地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所以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职思政教育中,让所有的大学生在刚进校门不久就开始从高职思政课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是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为了彻底地改变现状,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现代科技技术成果的不断创新支撑,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亲手打造,我们需要唤醒、培育工匠精神。”[3]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古到今,那些精益求精的工匠们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和学习的楷模。在古代,对工匠精神的传颂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例如:出神入化、鬼斧神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津人操舟、庖丁解牛等等。鲁班就是因为其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而被后人奉为中国土木建筑的祖师爷,他发明的锯子、刨子、曲尺等工具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这些发明也大大推动了中国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在现代,有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伍凤山和陈庆城等。伍凤山是一位在中山市大涌镇工作的52岁的木工师傅,经过37年的磨砺他练就了所有家具扫眼就知道它们尺寸的本领,2014年,他还在全国“木工大赛”中赢得冠军。近年来,面对传统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山市大涌镇开始了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核心的转型升级,而以伍凤山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们致力于打造富有收藏价值和创造性的精致家具,已经成为了这场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陈庆城是在广船国际工作的高级电焊技师,他在这个岗位任劳任怨工作了20年,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势崛起和把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奉献着力量。1996年,他还是一名刚进入广船国际工作的技校毕业生,作为一名电焊工他怕苦不怕累,一边工作一边钻研专业技术,他从实践出发编写的《垂直气电焊作业指导书》在公司大面积推广,让垂直气电焊不仅效率提高了3-6倍,而且质量也提高了很多,几乎100%达到各项检测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陈庆城也先后收获了很多荣誉:“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现在之所以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工匠精神,而是因为工匠精神没有普遍地长存于所有工匠的心中。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建国初期物资缺乏的国家,变成了物资丰富的国家,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每到节假日,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人去世界各地疯狂购物的新闻,例如,中国人不远万里从日本把电饭煲和马桶盖购买回中国,等等。看到中国人在海外疯狂购物的现状,有爱国之心的人都会思考和追问,难道大家在海外购买的东西中国就生产不了吗?难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就会低人一等吗?难道我们只能通过海外购买的方式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吗?笔者认为,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中国政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决心,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发出了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呼唤。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们需要制造业的所有工匠们都要学习和弘扬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所有的工匠们都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责任

高职思政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担当着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任,而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责任。高等职业教育除了传授大学生专业的职业技能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是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现代工匠们,只学会了职业技能,而没有培养好职业精神,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时机就在高职生入学的开始一二年,这段时间也正是公共必修思政课的开课时期,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效地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必然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有效供给,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培养更多具有高级职业精神和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主要三门主干必修课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在每门课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工匠精神的传授和培育。因为高职思政教育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发展历程、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提升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励大学生为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力争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这一转变的成功关键,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工匠的重任,而高职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具有优秀工匠精神人才的责任,所以非常有必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前提下,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加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切实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促进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

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职能主要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而对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关注较少,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职能应向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注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转变。如前文所述,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阶段是刚入校不久,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入对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思政教育的职能转变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励高职大学生刻苦钻研职业技能,在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个性化融化

通过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我们发现,可以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把两者融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尽早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毕业后力争作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人才。正是因为高职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个性化融化,将会人才培养上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在两者的个性化融合后,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既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能够意识到未来中国发展需要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在潜移默化中会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职业技能,修炼良好的职业精神,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此来从容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三)营造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良好环境氛围

良好地环境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具有至关重要地作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需要良好地环境氛围。良好环境氛围是指大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就业环境、政策环境适宜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高职学生都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即不论高职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如何,他们都能够被教育成祖国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所以为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各高职院校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学校层面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校园的宣传栏中介绍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能竞赛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3)邀请一些优秀的工匠来学校交流和讲座。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李克强.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EB/OL][2016-3-29].http://news.youth.cn/gn/201603/t20160329_7794887. htm.

[3]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

[责任编辑张栋梁]

广东省学校德育创新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DYYB02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CG201536);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DJSZ1607)

张坤晶,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演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化教学。

G710

A

1674-7747(2016)16-0032-04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