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客平台的知识建构教学*——以小学三年级思品课为例

2016-02-15皮庆玲崔晓凤缪文锦

中小学电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墙小组讨论博客

☆ 皮庆玲崔晓凤缪文锦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2.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江苏南京 210036)

基于博客平台的知识建构教学*——以小学三年级思品课为例

☆皮庆玲1崔晓凤1缪文锦2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江苏南京210036)

小学思品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书本知识局限、忽视学生的亲身实践等问题。知识建构教学主张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探究学习。本文基于博客平台,以知识建构为理论基础,在某小学三年级三班开展了时长为一学期的“金陵文化——城墙”研究,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在讨论实践中推进观点。最后总结本学期知识建构教学的实施效果。

知识建构;思品课;博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有了全新的要求,社会、学校以及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思品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很多教师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课堂上,存在“说教”的内容多,学生容易产生枯燥的情绪。在白云园小学实习阶段笔者发现,虽然小学生对一些德育故事很感兴趣,但多数学生是当成有意思的故事听,没有将理论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这就使思品课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能。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它主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学习社区中的成员需要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讨论、探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改进观点,最终形成社区知识。

本课程抛开原有的知识体系,不再完全按照课本教学,而是参考教材的大框架,依据时间和课标要求,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选择与其他知识点联系最大、学生最可能感兴趣的“金陵文化——城墙”主题研究活动。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强调学生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能力,如高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查阅权威资料、实地考察、班级交流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点,并实时记录在博客上,通过在博客圈中讨论来推进观点的发展,最终形成社区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通过这种实践性、自主性、持续性、整体性的教学活动,真正参与到思品课中,体验感悟生活,从而得到综合发展。

一、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搜索材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南京古城墙的相关知识,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对明城墙为代表的古建筑的珍惜与爱护之情。

第二,通过与组员的积极合作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与阅读,锻炼写作、交流及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在对本地城墙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及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二、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年级3班共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知识建构学习,对这种学习方式没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寻找答案为目的的现象;在信息技术方面,三年级学生打字速度不快但基本无障碍,对博客的使用不熟悉,经过前期的培训,可以在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上自行登录、发帖以及浏览一些信息等;在学生认知特点方面,一部分学生的自主性不高,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善于在学习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也乐于互相交流看法。

三、平台选择

知识论坛是支持知识建构教学的专门工具,但不是必须使用知识论坛,一些社交性软件如QQ、博客,或者学习平台如Moodle、Edmodo等都可以用来支持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平台进行知识建构课堂教学。博客是零技术零成本的个人互联网工具,学生可以自由发布和管理自己的各种资源,博客圈是在博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博客用户基于共同的话题、爱好或者志向组成的一个社群,可作为一个虚拟社区支持小组协作学习。在博客圈,学生可撰写、浏览帖子,彼此分享知识,交换观点,记录班级的活动。博客平台操作简单,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上手。

四、知识建构准备期

由于该班是第一次进行知识建构学习,教学准备阶段笔者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知识建构理论的讲解,即向学生介绍知识建构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他们了解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第二,平台的搭建及培训。每个学生注册一个博客账号,教师建立班级博客圈,学生都加入圈子。教师对于如何在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上登陆、发表观点以及评论他人观点等步骤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能够对博客进行简单操作。第三,讨论规则的制定。与学生共同制定社区规则,如:思考清楚再提问,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小组讨论时要每个人轮流发言等。第四,权威资料的准备。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购买了关于南京城墙、南京文化的书籍,这些权威性资料为学生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五、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进行分组

首先,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自行参观南京城墙,并在网上查阅有关城墙的资料,在博客上记录下自己已经了解的关于南京城墙的知识,以及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博客圈发表的问题进行筛选,筛选原则: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有探究价值的。教师将选好的问题大致分类,将类别标题写到黑板上。班级学生进行关于城墙知识的交流,并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贴到相应的类别下。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辨别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学生最终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依据问题确定分组。最终,在全班协商的基础上划分为8个研究小组:城墙现状、历史、作用、城砖、城门、建造特点、城墙间联系,考虑到每个学生都要“平等”参与小组的交流合作,所以,确定为3~4人一组。

2.整合资料,小组讨论

第一步,确定主题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解答。教师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先给出自己的猜测,然后,通过看书、上网、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强调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后,将自己的理解记录在本子上,这一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版权意识及方便下次查找,笔者要求学生注明资料的来源,学生根据找到的资料整合观点,写成短文发表在博客圈上,形成个人的知识。书写前,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支架,如“我想知道”、“我的理论”、“我还想知道”等这些提示,方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当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兴趣削减、无法深入或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差异很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看一些权威的书籍、网站(图书资料由教师事先放在教室后),尝试分析矛盾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每个人浏览小组内其他人的观点,知道同伴的想法,便于展开辩论与对比。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先设置小组长,成员交流要遵循共同制定的程序:每个人说出自己的问题——其他成员提问——尽量给出合理的解释。然后每个学生都要针对小组的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根据同学的意见重新修改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一直游走于各个小组,与学生交流,发现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最终达成小组共识。

3.思维可视,观点推进

组内活动中,在小组简单地合作交流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一边讨论一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小组交流的过程及结果,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出贡献。首先分给每组一张大白纸,将他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写在中间;然后按照规则,学生依次围绕着该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记录在纸上;接下来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他成员发表的看法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并把自己的理由写上去;最终形成小组的观点,用平板电脑拍摄发表到博客上。在随后的全班交流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做的图表呈现本节课小组的讨论成果。

在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下,学生在原有的问题上继续深化和发展,如有的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城墙有多高?”,经过讨论发展为:“城墙垒这么高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了获取对新问题的进一步了解,他们关注新领域新知识,观点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加,这种转变也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上表现出来。这种“可视化”讨论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不思考、跑偏等现象,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具体作品,从而清晰地显示小组讨论的进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总结升华,汇报交流

首先,上一阶段结束后,即学生的研究问题经过小组的可视化讨论向前推进之后,知识就由个人知识转化为小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主题间的联系,如城墙建造特点与它的作用相关,城墙历史与现状对比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跨组交流,让学生观看其他小组成员发布在博客上的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全班范围的汇报交流,把个人知识、小组知识转化为班级社区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本阶段后期,小组根据本组研究成果,用照片、图片、绘画和文字等形式绘制了城墙海报,教师组织收集全班的作品依次贴在教室的墙上,小组中一人留下负责讲解海报内容,其他成员可走动观看他人的作品,相互交流看法,并在博客圈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六、总结

由于班级整体氛围是平等、民主的,教师对各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这使学生敢于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如“如果我是城墙建造者,我会把城墙建成方形”等新奇的想法。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如权威材料、实地考察、讲座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来支撑观点,而不再简单地复制和粘贴资料。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也会用一些支架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知识建构教学往往能够发挥出很好的功效。小组讨论、查阅权威资料、实地考察、班级交流等这些活动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并扩大学生的眼界。教师要借助这些灵活的形式更好地辅助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思品课的教育内容,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团队合作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Scardamalia M.,&Bereiter,C..Knowledge Building:Theory,Pedagogy,and Technology[A].R.K.Sawyer.Cambridge HandbookoftheLearningSciences[C].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97-118.

[2]张义兵,满其峰.知识建构共同体中两种协作脚本的组间交互差异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5-10.

[3]李志清.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26-130.

*本文得到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研究》(课题批准号13JYB004)资助。

[编辑:闫长松;实习编辑:庞洁]

G434

A

1671-7503(2016)11-0065-03

猜你喜欢

城墙小组讨论博客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博客天下
惜字如金
城墙的春天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