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立德树人背景下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2016-02-15喻文喜

中小学电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学生

☆ 喻文喜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 528454)

谈立德树人背景下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喻文喜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54)

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从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着手,注重自身修养与细节,关爱后进生;同时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

行为习惯;为人师表;后进生;小组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2014年3月,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因此,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理应结合自身课程特色,关注课堂,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日常学习习惯

好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非常的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开学第一课,笔者就建章立制,开门见山地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本要求以及考核评价办法:课堂要求包括上课纪律,机房卫生,绿色上网,作业完成等方面的内容,建立明晰的标准,并全部纳入过程性评价;考核评价办法主要是我校教务处制订的学分评定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极少数学生不认真听课,想方设法逃避教师的监控,独自在课堂上玩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事后,笔者通过找这部分学生谈心得知,他们觉得偶尔玩游戏无伤大雅,反而可以减轻学习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讲述必修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开展了一个主题为“网络游戏的是与非”的综合活动。

该活动以4人为一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关于“网络游戏的是与非”的问题。小组需要完成下列任务:①运用搜索引擎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②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如能说明你的观点的最近一个实例,媒体上持正反观点的两篇文章,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优秀论文等;③制作一个用来口述你的观点的5分钟的幻灯片。在活动评价环节,笔者邀请了持正反两种观点的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幻灯片,并在现场进行观点陈述。通过两种观点的正面碰撞,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了网络游戏,认识到了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理解技术的原理,领悟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应用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将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与习惯,这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最终体现。

如: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2.1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中,其中有一目内容为“保存信息”,要求学生掌握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学会保存信息,即将采集到的比较零散杂乱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地使用这些信息。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能体会到创建文件夹进行规划、存储、管理信息所带来的便利,也不难理解文件管理中的“归类”思想,但在实践操作环节,只有极少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能自觉创建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归类存放。

二、为人师表,注重每一个细节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对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其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教师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受到约束,从而得到修正。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注意言行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一般都会布置一些难度不等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如果教师偷懒,不能及时批改、点评学生的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热情去做作业了。

三、依托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共计6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积极向上的德育元素,充分利用好这些元素,有利于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

如:粤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其中大部分都选自我校的校园风景,每当学生看到课本中这些插图时,心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节内容为“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本所使用的范例作品就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作为伟人的家乡人,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中山精神也在脑海里深深地扎根了。

又如:《信息技术基础》4.2节内容为“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师在情境导入环节,播放霍金借助智能工具生活、工作与学习的视频,这深深地感染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榜样。

四、关爱后进生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学科均没有纳入中考和高考范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各初中学校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极大。有些学生具有丰富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经历,能独立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许多问题;相反,也有部分学生极少接触信息技术,犹如一张白纸。

信息技术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某某学生又打瞌睡了、某某学生又退出监控系统了、某某学生又在和同桌私聊了、某某学生又不交作业了……笔者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小浩,他是我校一名体育特长生,课余训练时间强度大,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一些全国性赛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文化课基础薄弱,成绩较差,经常在教师上课的时候睡觉,也不做作业。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深层次原因。原来,他之所以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不交作业,主要原因有两点:平时训练比较辛苦,体力透支较多,上课时一不留神就打瞌睡;体育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具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基本上所有的文化课作业都很少做。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首先肯定了他的体育特长,在体育竞技方面为学校争光的事实;其次,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作为班级其中一员,应和其他学生一样,用同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因自己是体育生就放松了自身的要求;最后,笔者经常鼓励他,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上加强学习,逐步形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度,拉近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树立学习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小浩感到上信息技术课不困难了,有趣味了,而且每次都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后进生行为习惯不好,缺点多,有时会犯错误,对此,教师应多关爱这些后进生,多理解他们,还要认识到他们可能并不是不想进步,不是不想交作业,不是想打瞌睡,他们也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因此,教师必须多一点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对他的关爱,让他们也拥有自信的笑容。同时,教师在设置任务或布置作业时,应增强趣味性和多样性,在难度上形成有梯度的任务组,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是人际合作的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能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将一事无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协作化、综合化的趋势,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汲取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这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又经常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如:在讲述《用穷举法设计程序》时,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布置探究任务,设置教材中的“找密码”问题为驱动任务,每位学生先独立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然后以4人为一小组,对比分析各自算法的优劣,协作探究穷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研究问题,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这一过程中,学生表达思想,与学生、教师交流观点、经验,通过穷举方案的对比实验,认识算法优劣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互助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

六、切实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中的第9~11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课标要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力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新课改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应该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融洽和愉悦的,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与价值观的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牵强附会,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降低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如:粤教版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其中第六章内容为“信息安全”,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笔者尝试举办“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会”,正方观点为“维护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制度”,反方观点为“维护信息安全重在提高安全技术”。学生针对信息技术活动中容易模糊的问题展开辩论,巩固和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也了解了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立足课堂,依托教材,开动脑筋,遇到问题应多摆事实、讲道理,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方能具有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更要善于结合学生犯错,将这种鲜活的育人素材转化为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利用。近年来,在学校教务处开展的评教评学调查活动中,笔者深受学生喜爱,在“师德”、“教师专业素养”、“劳动纪律”、“受欢迎程度”、“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学生满意程度都在95%以上。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14-03-30.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喻文喜.谈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J].中国教师,201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闫长松;实习编辑:庞洁]

G434

A

1671-7503(2016)11-0060-0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