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基本准则和科学举措

2016-02-15张才国叶竹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人类

张才国,叶竹青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基本准则和科学举措

张才国,叶竹青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加之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已不合时宜,实现绿色发展刻不容缓。首先要探求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加深对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理解;其次,把握绿色发展的准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条件;最后,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要立足本国国情,科学规划及实施:创新科技,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国家职能,完善体制机制;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

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新常态;《自然辩证法》

过去的三十多年,我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我们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土地荒漠化严重,气候异常等情况屡见不鲜;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亟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首次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与以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黑色发展模式相反,绿色发展的概念提出来是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更加活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1]对中国而言,绿色发展是个新问题,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可以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1.辩证自然观的提出

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成熟的表达见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写作的《自然辩证法》源于对近代神学禁锢之下的自然科学的反思。“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2]机械的自然观认为一切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位移,自然界没有自己的发展,向来如此,也不存在质变,生而有之。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变化都遵循力学规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自然界作用于人,人类社会也是一开始就存在。“自然界的任何变化,任何发展都被否定了。”[3]这种观点的荒谬性被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所否定。康德对这种僵化自然观产生怀疑,认为地球和太阳系并不是天然存在,有演变和生成的过程。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证明着地球及其之上的动植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后,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进步,宣布机械自然观的彻底瓦解。恩格斯总结和分析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新的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4]。辩证自然观的提出冲击着传统自然观的统治地位,也证明着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类世界都在不断地发展着,人类利用自然所给予的载体实现自身的发展,但自然界不是生而为人类服务的。

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反生态观念的抨击

恩格斯在阐述辩证自然观的同时,也找到了为工业革命服务的反生态理念的根源。西方由来已久的“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灵魂与肉体”的对立的观点,不承认自然物具有自身的价值,只承认自然物具有为人类服务的价值。“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是浅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老鼠,老鼠创造出来就是被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5]这种神秘宗教主义观念透露着赤裸裸的反生态思想。这种观念恰好适用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利于以人类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完成资本的积累;人类理所应当地控制着自然界,蔑视自然界的存在,肆无忌惮地使用自然界所给予的物质资料。在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沾沾自喜时,恩格斯敏锐地认识到反生态观念的谬误性。“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又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6]英国那震惊世界的“雾都事件”证明了恩格斯的这一天才的预见。

恩格斯极讽刺地抨击了宗教主义及旧自然观中的反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绿色发展的提出

最早提出的绿色发展概念是绿色经济。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的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和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尽而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7]绿色经济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遭到质疑,中国学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密切。

首先,我国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工厂”的称号,处于工业发展的上升阶段。以“高耗能、高污染”著称的低端制造业,不仅造成能源资源的相对短缺,而且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自2012年冬季起,雾霾天气基本上影响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使我们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中国很早就将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环境的不断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其次,环境及气候异常等问题是国际性问题。西方国家在经济转型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在资源一体化和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会加大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支持和援助。最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使国家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1世纪的中国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国在进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要善于抓住机遇,走自己的道路,把握准则,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二、绿色发展的基本准则

人类社会与自然处于统一体中,世间万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彼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的活动使自在自然成为“人化自然”,人类离开自然将无法生存;同时,自然离开了人类也只是单纯的物质组合体,毫无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审视人类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才能理性地对待自然。“征服自然”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则,才会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1.尊重自然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人的所有活动仅仅是围绕着满足自身的生存而展开的,人的各类活动都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后,开始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自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事例:位于加利福利尼州的清湖一直是垂钓者的胜地,但因为黑色的淤泥覆盖了湖底,湖水相当浑浊,这也为一种很小的昆虫——蚋虫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地。这种昆虫并不像蚊子一样吸食人血,渔民和岸边的度假者只是厌烦其数量而想要消灭它们。杀虫剂的发明及周密的消灭计划让人们以为蚋虫所带来的烦恼会消失殆尽,可是数十年后,鱼类、青蛙开始死亡,随之而亡的还有以鱼类为食的鸟类。正如前文所说,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水滋养着一整条的生物链……水中的毒物也会闯进大自然的循环链之中”[8]。人类盲目地自以为是,没有尊重自然界所固有的生物链,为一己之私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而当人类捕获这些鱼类,享受“佳肴”时,大量的杀虫剂残存也将给人类本身造成伤害。“受蚋虫困扰的人们解决了问题,却给所有从湖里获取食物或水资源的人们带来一种未知的甚至无法理解的危险。”[9]当湖内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循环发展也就成了无稽之谈。绿色发展的首要原则就是意识到自然的先存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

2.遵循自然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提出:“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些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0]

无论科技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人类都不能蔑视自然规律,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生物,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只有做到正确把握自然生物的规律,才能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寂静的春天》中叙述的另一个加利福尼亚的事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克拉玛斯杂草于1873年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几十年后,“加州已有250万英亩土地遭到入侵”[11]。但当地政府没有采用化学物质对其进行消灭,而是在充分地了解克拉玛斯杂草的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仅以此草为食的昆虫。这种昆虫在较小的区域内自行扩散,一旦克拉玛斯草消失后就会开始转移,而且随着昆虫对克拉玛斯草的消耗,人类所需要的牧场植物也回来了。在没有任何破坏的情况下,克拉玛依草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由此看出,遵循自然规律解决生态问题不是最快的方法却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3.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不意味着人类的不发展,倒退到原始社会。绿色发展的核心不是人与自然的隔离而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解。“绿色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是环境和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作为内在生产力的一种模式。”[12]“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生态健康,经济绿化,社会公平,人民幸福。”[13]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寻求一种平衡,就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而言,绿色发展就是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对自然规律的正确把握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进行生态环境改造的同时,人类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转变“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积极寻求实现绿色发展的科学措施,培养绿色思维,将新技术的发明与自然规律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绿色发展的科学举措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总是保持着自己的规律,人在选择或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本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应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要巩固发展成果,必须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物质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统一。

1.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由此看出人类与动物不同,人类完全可以通过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来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模式。在资源趋紧的今天,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无论是走绿色发展的新路还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都会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突破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14]以山东祥光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例,该企业通过对两个闪速技术(闪速熔炼、闪速吹炼)的突破,不仅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实现了工业园区内污染零排放。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高端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科技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发展模式的创新将更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尤其是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15]虽然恩格斯在这里所指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传统高耗能产业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式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流。中国接过“世界工厂”的称号,但这并不值得骄傲,纵观当今世界的各大经济体,欧美等国站在应用技术的制高点,而我国所承担的是高能耗、低经济效益的“低端”制造业。高耗能企业可以通过转变废弃物排放方式并对废弃物加以吸收利用,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现阶段,全球经济疲软,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趋于衰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热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既不能重蹈覆辙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可走返回前工业社会的退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2.制度保障绿色发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16]在恩格斯看来,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时候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人行动之前所形成的意识指导着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国家意志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是我国发展的一大特色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这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对于绿色发展道路尚处于探索阶段,明确的政府导向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绿色发展。

政府要引领绿色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将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的理念指引正确的行为导向,理念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有力支撑。其次就是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财政支撑,明确财政收入的导向性,通过调节税收推动绿色发展。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加大税收力度,加收能源损耗费等;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鼓励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对新型环保企业减轻税收压力,鼓励企业间的税收交流,引导更多的企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最后,应加强环境立法并监督相关法律的执行情况,用严格的法律制度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明确政策导向的同时要确立严格的环境评估和政府考核制度。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但这一制度的执行情况差强人意。要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就要在限制高污染企业的能源使用量的同时,实行严格的污染物评估制度,设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污染物造假事件绝不姑息。同时,还要完善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重污染企业所在辖区的政府官员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避免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的职权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

“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属于意识层面,而体制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可以对理念的形成加以外力的影响,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会更有力地推进着“绿色发展”。

3.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发展

推进绿色发展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某个个人的事,而是每个公民、每个机构所共有的责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企业和普通公民重要的一步;实现绿色消费则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一步。

所谓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消费未污染、健康的绿色产品。第二层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实现自身消费的同时关注对资源的节约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健康和理性的消费。第三层是对垃圾的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的绿色消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少有绿色消费的行动,个人的消费应该对环境负责的意识并没有培养起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加强对绿色消费的舆论宣传,纠正人们消费意识的误区。例如:绿色产品并不是天然产品,对野生貂皮的过度需求可能会造成对野生貂的毁灭性伤害。形成科学的绿色消费意识是实现绿色消费的第一步,但行动永远比口号重要。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在全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绿色教育活动,例如展示一次性产品的制作过程,倡导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加大其执行力度,避免出现“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的情况。

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会促使企业转而重视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绿色产业链的形成,不仅能够为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提供良好的渠道,更能促使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的习惯。最后政府应规范绿色消费的市场机制,在严格检测绿色产品的同时,为绿色产品进入市场打开“绿色通道”。

从《自然辩证法》中我们得知:人是从自然界中孕育出来的,人类所拥有的物质资料是自然的馈赠。自然并不为人类所独有,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自然辩证法》中论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所遵循的原则以及科学技术对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对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寻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认真研读《自然辩证法》,在经典中寻找依据,在现实中谋求出路。创新科学技术,促使生产的方式的绿色转变;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绿色发展的顺利进行;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全社会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Hu A G. Implementing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only choice for China[J]. Green Leaf, 2003, 6: 15-19.

[2][3][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7]Pearce D W, Atkinson G. Capital theor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ndicator of weak sustainability [J].Ecological Economics, 1993, 8(2): 103-108.

[8][9][11]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M]. 许 亮,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0][15][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5.

[12]邬晓燕.绿色发展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99.

[1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2016-04-0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KS069);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张才国,男,安徽枞阳人,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环境政治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5.005

F062.2

A

1007-9734(2016)05-0024-05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例说“自然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