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体敷料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6-02-14张李霞董银凤
张李霞 李 函 董银凤
水胶体敷料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张李霞 李 函 董银凤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PICC置管患儿作为对照组,置管成功后按新生儿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PICC置管患儿作为观察组,置管成功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于PICC置管贴膜上方予水胶体敷料沿血管走向外贴至股静脉处。观察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21例,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7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水胶体敷料;机械性静脉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将导管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下腔静脉。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临床新生儿科,我国至1996年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新生儿的救治。PICC技术为早产儿的成功救治建立了有效的循环通路,是抢救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1]。目前,PICC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营养通路的建立[2]。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与研究发现,随着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增多,由于其产生的并发症所带来的临床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PICC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异位、静脉炎、渗出及断管[3]。静脉炎是PICC拔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以早期的机械性静脉炎为主[4-5],通常发生在穿刺后7 d内[6],发生率为3%~17%[7],而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30.8%[8-9]。因此,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是当前儿科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并结合临床疗效观察,提出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胎龄28~32周,体重1000~1500 g,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下肢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排除有家族过敏体质、凝血功能异常、血管畸形患儿。将我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符合标准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符合标准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管床医师及PICC专业护士确认新生儿行PICC置管时机;由2名护士合理分工按PICC操作流程予新生儿行下肢PICC置管;穿刺者为PICC专业护士,辅助者为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工作5年及以上护士;最后胸片确认导管位置。
1.2.1 对照组 PICC置管成功后,于贴膜上方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沿穿刺血管走向左右2 cm至股静脉处外涂,每日3次,交接班时执行,持续7 d。
1.2.2 观察组 PICC置管成功后,于贴膜上方沿静脉走向予水胶体敷料,宽度为穿刺血管左右2 cm,长度至股静脉处,无张力粘贴,水胶体潮湿、发白、脱落时及时更换,持续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对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 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结节;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每天由PICC专业护士及NICU工作5年及以上护士双人观察1次,直至置管后7 d,将观察结果记录、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PICC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新生儿皮肤同成人一样由表皮、真皮、皮下层组成,但较成人又存在其特殊之处,即皮肤厚度较成人薄,早产儿更薄;足月儿角质层厚度较成人薄约1/3,早产儿角质层更薄;基底层厚度比成人薄约20%;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基底膜细嫩而疏松,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肤损伤。
早产儿血管壁弹性差,血管管腔相对较小,出生孕周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PICC 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更易导致静脉壁的损伤,且血管受损后自我修复能力越低[10]。目前新生儿PICC置管后降低机械性静脉炎临床上主要运用热敷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热敷温度的保持、时间、次数做法各不相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能最大程度降低静脉炎的次数不确定,每次外涂剂量及间隔时间各有差异,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水胶体敷料是由90°纯化水和聚氨酯构成的薄膜类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钠,其作用于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机理是其密闭的半透膜在皮肤表面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促使毛细血管生成,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使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加快吸收渗出物,防止坏死,降低成人PICC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显著。水胶体敷料目前在新生儿病房中也已广泛应用,如皮肤的保护[11-12]及输液外渗[13]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水胶体在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操作方便、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1] 陈晓春,贾玉双,张丽萍.PICC在新生儿科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0):1232-1234.
[2] 王建荣,蔡 虹,呼 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
[3] 胡晓静,张玉侠,曹 云,等.新生儿经上、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比较-115例病例分析[J].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12,15(6):372-374.
[4] 杨江兰,汤晓丽.PICC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0,17(9A):54-57.
[5] 周春燕,寇京莉.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护[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305-306.
[6] 方 琼,乐邱岭.PICC技术在新生儿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3):3094-3095.
[7] 陈桂英,王惠琴,林丹妮.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9.
[8] 徐广屏,李 静,刑宝坤,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远心端静脉置入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55-56.
[9] 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61-662.
[10]王 莉,张 军,孙建梅.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4):212-214.
[11]商秋合,张金凤,吴艳芳,等.水胶体敷料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713-1714.
[12]时富枝,赵 磊,卢瑞存,等.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A):2034-2038.
[13]胡 静,汤超美,傅彩红,等.水胶体敷料防治多巴胺致静脉渗透性损伤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19):1986-198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210009 南京市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李霞,李函),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董银凤)
张李霞:女,本科,护师
董银凤,女,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6-09-07)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