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治疗骨折的临床探析

2016-02-14孔令山山东省曹县中医院骨伤科曹县2744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治则筋骨经脉

孔令山(山东省曹县中医院骨伤科,曹县 274400)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治疗骨折的临床探析

孔令山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骨伤科,曹县274400)

在骨折病治疗中都根据肾主骨、肝主筋为理论,骨折虽属暴力所致的局部病变,但可以影响到五脏,特别是肝肾之功能的失调。临床实践认为,气血津液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肝主筋、肾主骨是骨骼盛衰的重要保证,阴阳平衡是筋骨劲强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治疗骨折中除正确地复位与固定之外,内治必须结合卫气营血、经络等学说,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施治。正确应用阴阳学说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骨折;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阴阳平衡

临床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骨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泉,其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的记载,对骨伤科学者认识骨折的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对骨折愈合的理论是连续的三个发展过程,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1]。笔者在阅读古籍和临床实践中认为,以中医理论来认识骨折愈合,将对治疗骨折有重要意义。现将临床治疗骨折的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探讨论述于下。

1 气血津液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2]。《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气血的温煦和濡养。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离不开气血的充养。在临床上可见由于经脉通畅,气血调和,骨骼就能得列充养而使筋骨劲强。若因伤折,内动经络,气血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为肿为痛,归结为气滞和血瘀二种不同的病理变化,临床上治疗骨折常先逐瘀血、通经络行气止痛,然后调养气血,健脾益气等治则。可见,对骨折患者从气血津液进行辨证论治,每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1气证病机及其论治

1.1.1病因病机 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人体遭受骨折后,气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出现病理变化[3]。①骨折直接损伤经脉,或间接挤压经脉致使经脉扭曲不直,或经脉瘀滞气机不畅;②损伤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或为惊、或为恐、或为悲,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③骨折损伤,经脉不通,气机紊乱,使各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间协调统一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可使气化功能失常。1.1.2常见症状和治则 ①气滞证:是由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疼痛是其突出症状,以胀痛为主。特征为流窜不定,忽聚忽散。气滞较重或经久不愈,损伤脏腑,致使内脏气滞,升降失常,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治则:应以手法复位为要,经脉通畅,气滞便可自消。若筋骨复原,气滞仍不消或七情所致者,都以行气为主,辅以活血。选方:柴胡疏肝散,五磨饮子,活血止痛汤,和营止痛汤等;②气虚症:是脏腑机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伤折后气滞不畅,脏腑功能受阻,使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可致正气不足,多见于骨折中、后期,多累及脏腑,而脏腑气虚以肺、脾为多见。肺气虚可见神疲少气,自汗易感等,脾气虚可见食少纳差,倦怠乏力,肌肉萎缩,四肢无力等。治则:以补气为主,可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施用。

1.2血证病机及其证治

1.2.1病因病机 血循行于脉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骨折后必伤血,故有跌打损伤之症,专从血治之论,其病机有:①脉络受损,血液外溢,流于脏腑,肌腠聚而为瘀;②外力伤及经脉,血行受阻于经髓之中,或由于气滞不利,血液受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提出: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③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或由于失血过多,或由于生化之源不足,亦可导致血病,多见血虚证。

1.2.2常见症状和治疗 ①血瘀证:骨折脉络受损,或气滞血瘀而为瘀。血瘀气滞,不通则痛,故疼痛在血瘀中亦可常见,无论新陈伤均可存在疼痛。特征为位置固定不移,性质为刺痛,新伤可见到局部肿胀、瘀斑、疼痛。若瘀阻既久,新血不生,肌肤经脉失去濡养,还可见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症。治则:以温血化瘀为主。常用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并随证加减;②血虚证:为营血不能濡脏腑、经脉、四肢而出现的证候。常由于损伤脉络,失血过多所致,或瘀血未去,新血不能速生,以及脾胃不足生化无源,及素体血虚精亏者。除血虚共有症状之外,可见筋弛筋挛,关节不利。骨折迟延愈合甚至不愈合。治则:养血补血,四物汤加减,也可根据症状选用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

1.3津液病机及证治 常见津液病变是津液亏损和水液停留。津血本为同源,血虚可致津亏,气滞血瘀可使水停。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离不开脏腑的气化功能,若气不化水,水液停留则成水肿。津亏是骨折早期多因失血、大汗或瘀血化湿,消耗津液而致。

1.3.1津亏 不能上承可见口渴,不能濡润可见便秘,化湿不足可见尿少,皮毛失去濡养可见皮肤干燥等症状。治则;大都结合病因可选用增液汤、生脉饮等。

1.3.2水停 肿胀由于水液停滞称水肿,应与瘀肿鉴别。水肿的特点是皮色发白、光亮,按之凹陷,局部无瘀斑、青紫等征象。尿少尿闭是津液停滞的又一个症状,多由于经脉不通,瘀血阻滞而致。治则:以通利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法,可用五苓散、二陈汤加减应用。

2 肝主筋、肾主骨是骨骼盛衰的重要保证

肝脏的精气除充养筋之外,还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而且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保证[4]。骨折以后更需肝血的调节,从生理基础上确立了骨伤科治疗骨折中调补肝肾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治则。清代伤科大师钱秀昌在他的接骨理论中提出,内服接骨紫金丹兼调理用地黄汤的补肝肾的内治法则。在临床上治疗骨折中、后期,特别在治疗骨不连接和延迟愈合的病例中应用补益肝肾之法,起到明显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补益肝肾能促进骨折愈合的理论基础。

骨伤科的许多疾病,尤其在骨折病治疗中都根据肾主骨、肝主筋为理论,骨折虽属暴力所致的局部病变,但可以影响到五脏,特别是肝肾之功能的失调,古书有骨伤内动于肾,筋伤内动于肝的记载。临床上常见青年人骨折后,常出现遗精现象,老年人骨折则常发生二便失调,而不少女病人骨折后,则常出现月经的紊乱。这些症状表明外伤骨折与肝肾关系密切。

中医治疗骨折,用药有一定规律。骨折中、后期用药常运用补益肝肾法,促进筋骨的修复,骨折的愈合坚固。特别在一些老年骨折和一些迟延连接的骨折病人中,常用接骨紫金丹、六味地黄丸等补益肝肾为主。

3 阴阳平衡是筋骨劲强的基本条件

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阴阳所代表的两个物质基础所产生的。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阴阳平衡可使筋骨劲强的论述。提出圣人胨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等理论,以指导诊断和治疗认识骨折的维持阴阳平衡,可促使断端愈合。

骨折损伤的早、中期局部的病理变化,势必因气滞血瘀或气散血失影响经络脏腑,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和。后期常见肾阳虚,由于伤骨者,内动于肾之故,症见患肢痿软,畏寒皮温清冷,少数男性有遗精症状出现。通过应用温补肾阳之法起到明显效果[5]。

4 结语

治疗骨折的方法很多,有西医治疗骨折的方法,也有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因此在治疗骨折中除正确地复位与固定之外,内治必须结合卫气营血、经络等学说,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施治。正确应用阴阳学说进行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中医对骨折疾病的治疗,有其独有的治疗特点,它依据中医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等中医基础理论来进行分期辩证治疗。以辨证为前提,贯彻局部与整体坚固、固定与活动统一、骨与软组织并重、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骨折是由外来暴力作用躯体某一部位的折断,表面是局部损伤,实则是整体受伤的一部分。因骨折后将引起机体一系列复杂的内在变化。故当从本辨治。正如《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因此中医骨折病治疗时极其重视局部于整体兼顾,内治与外治结合的治疗特点。

骨折的治疗分为早、中、晚三期辨证论治。因为骨折症,轻则影响经脉气血流行,使气结不散,重则损伤血脉,使恶血留滞,经脉壅塞,气血流行障碍,但此期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所以早期的治法,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使瘀血得以消散,尽快恢复气血的通畅。所谓“瘀不去,新血不得生”,是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可根据气滞血瘀之所偏,结合伤后邪热之轻重,分别给予攻下逐瘀,行气逐瘀和清热逐瘀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中期的治疗,是在损伤3~6周的时间内。经过1~2周的治疗,血瘀气滞逐步消除,肿胀逐渐减轻或消退,筋骨断裂处初步连接,疼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筋骨痿软,时有作痛,说明瘀血尚未化尽,经脉还未完全畅通,气血仍欠充旺。因此,该期的治疗,除继续活血化瘀外,还应重视养血通络,接骨续筋,以促进筋骨愈合。

后期的治疗,损伤经早、中期的治疗后,瘀血祛除,筋骨续接,已近愈合。但筋骨尚未坚强,并常用气血虚弱,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僵硬等症。故应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疏通经络,使脾肾健旺,生化气血,以充养筋骨,滑利关节。

[1]彭家全,文光彬.中医治疗骨折的理论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 (11):237-238.

[2]张春玲,阮震寰,张乐.中药方剂内治新鲜骨折的用药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2(2):218-222.

[3]高泉阳,赵俊峰,郝军.筋病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4,26 (1):72-73.

[4]孙军.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22-623.

[5]王长勇,李芳.筋病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 (36):44-45.

Clin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KONG Lingsh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ao Count Hospital of TCM,Shandong Province,Cao 274400,China)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although the local lesion fracture was caused by violence,but can affect the internal organs,especially th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al disorder.The clinical practice thought that blood and body fluid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sufficient to support bone,liver reinforcement,kidney bone skelet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ups and downs,and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s fresh bones strong basic conditions.Therefore,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correctly,within the rule must be combined with weifen,qifen,yingfen,and xuefen,meridian and other theories by 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yin and yang is evaluated by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determin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ause,reduce the superabundance and make up for its shortcomings had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outcome.

fracture;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lood and body fluids;balance of yin and yang

经典温课 Classics Re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5.024

1672-2779(2016)-15-0056-03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袁建喜2016-03-31)

猜你喜欢

治则筋骨经脉
芒种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筋骨 道德 温度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文贵有“筋骨”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