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2016-02-14廉欣李博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信息技术

☆廉欣 李博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廉欣 李博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都应贯彻和落实的教育工作,信息技术作为青少年接触社会的前沿阵地,更应该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信息技术;德育教育;青少年;渗透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教育应以树人为本,树人应以立德为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比任何一项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道德。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网络对青少年有很强大的诱惑力,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娱乐方式。当然,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快捷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浩瀚的网络空间里存在不少的网络道德缺失、网络谣言和网络诈骗的现象。这些网络中的蛀虫,正是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加强德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教师应该从培养良好的网络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为信息技术德育教学提供指导。

一、依据教材、开发教材,渗透德育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擅于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契机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史,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计算机的发展是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即使是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比如操作系统、CPU等,大多也都是国外生产的,从而使学生产生危机感、树立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渗透德育的切入点,教师应善于捕捉德育契机,课前充分准备,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教师应擅于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采用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更有助于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信服,深受感染。例如:在学习使用Excel表格《计算自我的零用钱》这节课时,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统计出自己每月的零用钱数目。此时,教师可以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向学生提问他们的零用钱都主要花在什么地方?如果每天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那么,日积月累也将是一笔不小的储蓄。同时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父母赚钱的不易和一些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现状。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应该勤俭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有余力的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不喜欢一味地听大道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生硬的说教方式。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或自己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每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都会有《网络信息道德规范》一课,这是一节很好的德育教育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的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辨别网络谣言和诈骗,规范网络行为,那么,这就是一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成功课。但前提是学生首先得对这节课感兴趣,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的讲教材,很容易把这节课上成一节枯燥的理论课。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经历过的网络不文明现象,甚至是遇到的网络诈骗行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使用软件模拟体验网络诈骗的过程,例如:扫描二维码或者回复短信,手机费被扣的网络诈骗体验。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变传统的讲授法为情景体验、上网查阅、小组讨论、师生有效对话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体验和学习,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网络诈骗行为,进而重视网络安全,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经历,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四、注重在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中渗透德育

一节信息技术课,知识与技能把握的再精准,方法和手段再新颖,如果没有情感升华和德育设计,也会使学习者感觉索然无味。没有德育教育的课只能称之为是技能训练,不能算得上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应该脱离技术本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授《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一课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就可以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素养。讲授过《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一课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学习了套索、修补等后期处理的工具后,因为好奇和新鲜,就会随意的合成图片,有些调皮的学生甚至是恶意破坏照片,例如将一个动物的头换到人的身上,或是将同学的照片面部作出三个眼睛等等。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就不仅要讲技术,还要注重德育教育。告知学生网上有很多借助图片合成的技术,以假乱真,损害了别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这种现象不仅不道德,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即使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这样的恶意破坏也会伤害到同学的感情。学习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照片更美,更有创意,增加艺术氛围。把一张图片变丑容易,把它变得更美才需要技术和能力。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践探究学习,提高德育深度

德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有效的德育教育应当是能触动学生心灵,在学生心里埋下道德的种子。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转变为综合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之后才会更有感触,更受感染。同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例如《制作环保小报》这一课程,教学设计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在网上查阅资料后制作小报而是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校园,统计、调查身边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宣传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然后再完成环保小报的制作。这两种教学方式,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发挥教师的智慧,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恰当地设计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唐仕英,付高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学科学教育,2004,(10):25-27.

[2]刘学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3]时荣.论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58-59.

[4]陈发军.课堂德育渗透机制研究[D].广州:华东师范大学,2006.

[5]韩静.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方法谈[J].亚太教育, 2016,(08):116.

G434

A

1671-7503(2016)21-0062-02

闫长松]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