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及原则
2016-02-14李文慧
☆李文慧
(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学,吉林农安130213)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及原则
☆李文慧
(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学,吉林农安130213)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在分析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要注重适度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等原则。
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是广大同仁的共识。但是,应用多媒体也要注意合理、适度、自由开放的原则,选择贴切的切入点、适度的材料,创设合理且利于调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想象的情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以下三种方法,笔者认为比较切实有效。
一、多媒体运用在课堂上的优势
多媒体运用的合理性,是指运用多媒体手段应该是非其不可以展现、非其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时才用,用得要得当、适合。
(一)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多媒体适合呈现通常教学手段无法展示或不易展示的内容,比如珍贵的历史资料、相关的背景图片等。这些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一收集起来并展示是不太可能的,而应用在教学中又能够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所以这时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呈现就显得十分自然、合理。比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学生们对鲁迅先生文中所描绘的《山海经》画面充满了好奇,笔者通过多媒体将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加以呈现,可使学生们感受到《山海经》图画的奇妙、作者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少年鲁迅为之欣喜的奇异世界,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二)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自身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多媒体画面、乐曲、视频呈现的内容有较强的形象性、可感性,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能够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之感。所以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融入情境、深入体会情感的课文,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纸船》、《荷塘月色》、《紫藤萝瀑布》等名家的优秀散文,这样的课文呈现出的艺术情境是初中生很难体会和想象到的,通过文字产生的情感体验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就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在教授《荷塘月色》时,笔者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配有背景音乐和画面的课文朗诵,优美的乐曲衬托着抑扬顿挫的朗诵,学生眼前呈现的是月光下静谧的荷塘,从而实现从音、形、色多方位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被呈现出的情境深深地打动。
(三)可以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直观化、简明化
多媒体适合简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细致呈现或很难集中呈现的教学材料,或者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法会耗时、费力的内容,比如针对景物的全貌、物品的结构、事件的线索等,能够有效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比如《苏州园林》一课的理解难点在于要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苏州园林建筑布局的特色,利用多媒体上的图表和图片的切换,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具体、直观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四)多媒体适合提供能够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兴趣、拓展视野的材料
比如:对于综合性学习任务中关于戏曲的内容,由于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缺少了解,也很少接触,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来加以呈现,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直观地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种类、唱腔等知识,感受到京戏脸谱的丰富,豫剧唱腔的特色,让传统文化的美充分感染到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多媒体运用原则
(一)多媒体运用要注意适度性
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多多益善,无原则、无节制地滥用,即多媒体运用要适度。
首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配份额,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比如《山中访友》中描述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古老石桥,如果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就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其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升教学效率,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就不需要特别设计多媒体教学的环节,这样会缩小课堂容量,利于加快教学进度。
最后,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想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应该是选用最适用的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体现课堂的丰富性、多样性。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就应该比较慎重。因为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在有限的篇幅内,集中、精炼地呈现情境,展现诗词的美,因此,适度的想象和留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时刻意地辅以图片和画面,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二)多媒体运用要特别注重自主性与开放性
多媒体运用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体现在,它不仅是教师课堂上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也应成为学生课堂以及课后自主学习的最佳触发手段,我们应借助网络等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主要分“课上”和“课外”两种情况。
1.课上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知识、要点的小测试,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多媒体内容中自主浏览,补充与学习相关的资料。由于多媒体的新颖形式以及呈现知识的多样性,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这些任务往往充满了兴趣,也很有学习的积极性。
2.课外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主动进行延伸学习也很必要。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预习任务时,可以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多媒体加以展示,供学生浏览;还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选择课题,并利用身边的多媒体工具来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发布课题报告。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当成一种乐事,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G434
A
1671-7503(2016)21-0060-02
闫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