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顺新五年:定位三个高地 突出五大重点

2016-02-14董旭斌

浙江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心镇泰顺旅游

董旭斌

泰顺新五年:定位三个高地 突出五大重点

董旭斌

“十三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泰顺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一系列改革试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红利、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将加快释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泰顺要结合自身实际,牢牢把握新一轮战略机遇期,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定位三个高地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廊桥国家公园”建设,致力打造“生态高地、旅游胜地、养生福地”,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的发展新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全国生态高地。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前列”的要求,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创新生态制度,努力把泰顺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推动泰顺在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浙闽旅游胜地。坚持“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思路,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景区”理念,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做大中国吉祥地品牌,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把泰顺打造成浙南闽北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休闲养生福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氡泉等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机遇,以打造中国长寿名县为目标,加快养老养生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养老养生、体育健身、健康理疗、休闲度假、民宿经济和美丽经济,构建养老养生产业体系。

突出五个重点

坚持以交通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旅游主业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绿色为核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城带乡,打造山区最美县城;坚持教育优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泰顺交通发展要以打通对外快速通道和完善内循环路网为重点,全面实施交通建设“135”工程,即投资100亿元、实施三大重点项目、推进交通五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外通内畅、安全高效、美丽生态”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全力构建对外快速通道。全力争取“十三五”期间破“三无”(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积极向上争取温武铁路途经泰顺,填补浙西南地区铁路空白;加快推进溧宁高速公路文泰段和235国道泰顺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审批步伐,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通用航空、连接通闽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泰顺交通质的飞跃,全面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圈。二是加快项目推进,着力完善提升县域路网。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加强交通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加快文福公路、新包公路、红军路等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万”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县域交通网络。三是突出因地制宜,打造生态美丽公路走廊。围绕旅游主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依山傍水、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有机融合沿线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着力打造228省道、331省道和青文泰省道三条生态景观大道。同时,把连接廊氡、乌岩岭、飞云湖、交溪流域和乡镇的支线公路,打造成自然生态、畅通舒适、美丽致富的“风情走廊”,为加速全域景区化进程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和联动发展理念,加强旅游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带动,加大投入,推进旅游主业化。一是强化旅游主业地位。按照“廊桥国家公园”战略部署,将旅游业作为保护环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龙头产业,加快修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景区详规和修建性规划,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乡建设,在2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开通绿色通道,招引旅游企业,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根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资源分布、交通格局的特征,构建“一心一环四片区”布局旅游发展空间。即以泰顺县城为中心,以S331省道、G235国道和司筱线为旅游交通环,以廊桥-氡泉文化生态养生片、乌岩岭自然生态体验片、飞云湖山水生态游览片、交溪流域产业生态观光片为四大旅游功能片。三是实施旅游百亿工程。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发挥聚集效应和叠加效应,重点建设廊桥—氡泉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发“乌飞”板块,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成型上等级,坚持开发一批辐射面广、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旅游精品项目拳头产品,力争到2020年旅游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切实提高旅游业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以生态为目标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打造“廊桥国家公园”为目标,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级生态改革试点。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体系,健全“源头严控”的生态保护机制,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积极推动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形成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试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深化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以资源要素为核心,以生态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以要素差别化分配为主要手段,根据各乡镇对生态的不同新增贡献,建立“一优先五捆绑”要素生态化配置机制,形成反映生态环境变化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资源要素竞争性分配机制。建立以环境改善为核心的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将跨区域断面水质、PM2.5、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作为生态优先的考核内容,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以生态贡献为标尺的生态考核评价办法,强化以资源要素为动力的考核结果运用改革,将生态化考核结果与资金、项目、土地、人才和政策等资源要素配置相挂钩,财政统筹安排县级要素生态化改革财政补助奖励专项资金,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三是全面打造“氧吧泰顺”。不断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生物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快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和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在坡度较陡、土壤瘠薄、岩石裸露较多、易引起滑坡、塌方的地段增建水土保持林,在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等水系和水库、水塘周围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以县城为载体的最美山城建设。实施生态移民集聚与小县大城建设、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着力推动城镇组团发展,加快城镇配套建设,继续深化生态移民,优化县域人口布局,形成生态集聚发展的“中心城区—中心镇(特色小镇)—美丽宜居示范村”一体化城乡体系,打造浙江最美山城。一是打造生态型美丽山城样板。全面实施“小县大城、三区合一、城乡一体”发展战略,把新城区、老城区、中心镇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平台和发展重点,构建“悠闲老区、品质新区、生态移民、特色小镇”的集成式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新区品质,加快实施“一环一城一湖”工程,努力打造环文祥湖旅游生态精品区,配套完善学校、医院、文化、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由高端招商产业园和电商集聚区为主体的核心商务区,规划引进金融、酒店、写字楼等新兴业态,积极吸引泰商回归置业。按照科学规划、逐步更新理念,扎实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强化老城区截污纳管、打通断头路、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老城旧貌换新颜。至2020年,实现建成区面积13.6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二是加强中心镇内聚差异发展。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把重点放在完善功能和突出特色上,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完善中心镇规划体系,理顺中心镇管理体制,将中心镇培育成县域人口集中的新载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促进人口、产业向中心镇集聚。三是倾力打造原生态美丽乡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要求,完善农村新社区、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中心村村庄规划体系,加快人口内聚外迁,推动自然村整合和农居点撤并,加强古建筑和古村落风貌保护,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酿造馥郁“乡愁”文化记忆。

以教育为平台的公共服务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目标,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均衡化和现代化水平。一是做强高中教育。引入竞争机制,做强泰顺中学和育才高中(民办高中)。在招生上引入竞争,两所高中享受同等招生政策;在办班模式上引入竞争,两所高中创办“创新实验班”,联合招生,财政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实验班支出;质量检测上引入竞争,统一质量检测,同时出台《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激励普通高中更快更好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做优义务教育。制订政策,大力引导,支持乡镇建立教育基金会;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校长任期制,落实校长负责制,按年资、能力、管理绩效评定校长职级,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推行校长职级制;进一步落实教职工聘用制,出台教职工聘用办法,进一步落实学校人事权。三是做实幼儿教育。继续加大投入,保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以上质量较高、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等级公办中心幼儿园;出台政策,鼓励把适合办学的闲置房舍,采取出租或转让的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办学,优惠、优先提供给民办学校使用,解决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制订出台《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暂行办法》,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

作者为泰顺县人民政府县长

猜你喜欢

中心镇泰顺旅游
茶韵
浅谈泰顺石雕艺术魅力与发展趋势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旅游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加快中心镇的发展建设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