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几点论述

2016-02-14段明玉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客体教育者

段明玉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几点论述

段明玉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涵义以及关系,着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是施动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受动者,是客体。但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客体也会具有某些主体的特征。由于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主体的主体性认识,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主体的能力和发展层次。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需要注意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问题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对教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是正确认识主体和客体属性的基础,并为其创造理论准备。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重要问题。讨论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一方面要用哲学中关于主体和客体的概念,但不是完全代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称谓。另一方面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复杂化。而是通过对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从而脉络清晰地、用辩证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及其表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主体和客体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特殊性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几种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与哲学的主客体关系不同。简单来说,后者研究的范围更广泛,涉及自然科学,本文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不再冠以定语——思想政治教育,个别地方需要说明的会进行注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1]他是对客体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1)单主体说。单主体说分为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2)双主体说。教育者是施教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受教过程的主体。(3)多主体说。教育者、受教育者、介体等因素都可以成为主体。(4)相对主体说。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及运动轨迹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轨道时而相交时而远离。

2. 两者关系的特殊性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客体是受动者,是主体的作用对象。在肯定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肯定双方平等的地位,不能用强迫执行的方法来从事教育工作。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要采取认真细致,反复循环,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取得教育成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承担的任务和目的不同,简单来说,也就是工作分工不同,但是他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却是平等的,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必需是公正的、客观的,不能带有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客体二重性[2]。在一定的意义上,主体和客体不是模棱两可,两者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抹杀两者的界限,无疑会导致相对主义,这是认识两者关系的前提。主体是主动的,是教育实践的施动者,处于主导地位的,客体受制于主体的认识。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同时,也受到客体的反作用,类似于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在认识和把握客体特征和规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还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客体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创新能力,还会受到社会改革带来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局部社会环境、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主体性

主客体的主体性的理论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都和人有关,而人的主体性是最为宝贵的,他可以主动学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在积极的主体意识、正能量的引导下,接受并主动追求先进的思想、真善美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主客体的主体性作用。

首先,要提高对主体意识的认识,主体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缺乏主体自觉性的认识,改造和认识客体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随意性,甚至会在和客体的双向交流中被改造。只有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客体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才具有主体意识的自觉性,只有自觉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激发内在潜力,根据环境和形势进行判断,及时调整活动,以取得最佳效果。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的主体地位的认识、从而发挥主导作用、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教育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要努力提升主体能力。除了主体意识以外,人的主体性的结构还包括主体能力,这是衡量人的主体性程度的标志。主体能力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而非某种专业技术知识,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思想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工作能人,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当然人无完人,但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对受教育者影响最大,直接以一种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来影响教育对象,所以提升主体的能力会直接有效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产生作用。主体能力是主体性发展的机制,它为实现主体性提供现实的动力。

最后,发挥主体性作用,要提高主体性的发展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从哲学理论分析,从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来看,大致经由三个阶段。主体意识处在自在自然阶段,对主体性还缺乏明确认识,只处于一种潜在状态。自知自觉的主体性是当人感觉到自己在与客体发生关系时是主动作用的发出者,把对象作为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客体,从而证实自己的本质力量。自强自为的主体性不仅体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而且有把握的客体能力并进行训练。因此达到更高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排除盲目随意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特殊关系的理论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长,但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以人为本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也是顺应潮流而生的。进入开放的21世纪,人们的个性和自由得到全面发展。人类经历了动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时期,社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如果教育者一味以行政命令、强迫执行等手段,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走入死胡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以人为本,理解要全面,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施动者和受动者,而且两者的关系又很特殊,一方面要强调主体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以受动者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因为毕竟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人的概念比较复杂,有单个的个体,也有整体的人,如社会、民族等,还有社会组织、团体等。是以整体性质的以人为本还是以个体形式的以人为本?从总体上来说,应当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意愿,坚决反对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符合人民的意愿。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考虑教育者出发点和目标诉求, 而且也要认真对待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及利益的满足。其实,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遵循的规则,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参与这个过程都是人或者由人构成的社会(包含群体、团体等)。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以国家、社会、人民群众为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因此,落实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以受教育者为本,使得社会的要求转变成受教育者的认同和内化,从而达到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政治、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品质的活动。以人为本还要关心受教育者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以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导向和目标,搞清楚受教育者的内心诉求,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为直接导向,能够较为自觉地把社会要求转化成个人的内在品质。

第二,坚持长期的发展战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形势是不断发生的变化的,这就是可变性。因此,要不断调整教育内容,更新工作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一竿子到底,用同一种方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总是希望受教育者会达到合乎期望的要求。然而,不是努力就一定会快速达到预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点点滴滴的,如春风化雨,需要耐心和较强的意志力持续不断地对教育者产生影响。只有通过不断重复的训练和循序渐进的教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现变化,这种变化是突然的变化,是质的变化。因此,教育者要用合理的工作方法,长期不懈地坚持努力,也许在某个实践活动中,就会豁然开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达到了目的。要避免急于求成、千篇一律和急功近利式的教育方法,不拔苗助长,不一刀切,一风吹,分析形势,用合理的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条不紊,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整体性,就是指这个群体内所有个体因为某种规定的组合或者某种相似的单个或者多个的特征,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体性是指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个性、创造能力、卓越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气质。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注重整体的目标诉求,重视整体的利益,把个体有效地嵌入整体中,按照既定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育活动。打个比方,这就像参加某个旅行社,按照既定的目的,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更改路线,但在这个旅行活动期间,每个个体的个人主观感受则都是不同的。在首先服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和大局这个前提下,任何个体以自身的发展和利益不当、分配不均等为理由而否定思想政治的目的和要求都是不正确的。我们确实要关注个体的需求,但只要保证目标,才能使得整体的个体的利益得到保障,受到教育,游离于整体以外的个体无法保障该个体的各种权利。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这种优势,从而保障教育活动目标的顺利完成。当然,并不是完全否定从个体视角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肯定个体的个性,尊重个性的发展,强化个体的力量,也是有必要的,如何使得二者完美的结合,和谐共存地发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具体活动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四,坚持民主和平等的理念。民主和平等的精神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五四运动期间,我国也打着民主的旗帜,对反帝反封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代进入21世纪,而今,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3],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两者只有责任不同和工作分工不同,不存在相互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对立。人与人是相互平等的,这种观点已经深入国民内心,已经内化为心理气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坚持受教育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强迫执行,必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更新理念,用合理的方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马永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114-117.

[3]李红革.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及其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133-137.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bjects and Objec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an Ming-yu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Anhui 244000,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subject and objec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is so important for the educators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educator is the actor, the subject while the educatee is the receiver, the object. B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objec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subject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it'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ubject; on the other hand, to improve its ability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uch issues as people-oriented, democracy and e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issues

G641

A

1672-0547(2016)06-0056-03

2016-10-07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名师工作室(辅导员)项目“‘铜草花’网络德育指导工作室”(Szzgjh1-2-2017-23)

段明玉(1977-),男,安徽宿松人,铜陵学院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客体教育者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