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02-13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校学生体质

王 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关于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王凯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学生综合体质却逐年下降,并呈扩大趋势。究其原因,国家体育机制和教育体制功能发挥不健全;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轻视及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家庭过度宠爱学生,对其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因此,针对上述原因,应该转变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各履其职;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倡导合理的生活方式;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提高体质教学质量;家庭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要增强自身体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综合素质;对策

在2005年,我国对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四个年龄段群体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进行了抽样调查,国民体质综合素质比2000年提高了0.75%,但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数分别下降了0.86%和9.65%,这说明国民身体综合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学生部分体质指标下降,综合体能和身体机能水平下滑,高校学生的肺活量、耐力和体力等体能素质下降,综合体质健康仍呈下降趋势。高校学生作为建设社会的主要力量和国家的优秀储备人才,其健康体质和综合体能下降,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体魄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更不利于国民素质和国家人才综合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国家竞争力和整体综合实力水平。因此,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健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更新体育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强健体魄,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有着重大意义。

一、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2006年,根据第二次国民体质健康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体重超标,肥胖率上升,综合体质下降,视力减弱现象频繁,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中,近视率分别高达60%、76%和83%,且呈上升趋势。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还包括政府、社会、家庭及其学生个人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教学特点和学生特征,采取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模式,才能提高高校学生体质水平。

(一)教育体制方面

随着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却依旧缓慢。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重文轻武”的封建教育思想和“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对学生的畸形培养,并且在升学考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课考试分值占比低,学科发展和建设不受重视,造成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滞后现象。在国家体育机制方面,随着市场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体育价值目标追求变得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致力于体育竞赛、竞技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投入大量体育资源和教育经费,而对高校体育发展而言,学科发展、教育经费、体育器材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造成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试教育体制模式没有根本改变,造成在高校体育职能、体育机构、体育学科和高校体育发展等方面重视程度不高,文化课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而体育课却备受轻视,且逐渐沦为高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和“副课”,体育学科重视程度低。

(二)学校教育方面

21世纪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和综合实力,在学科建设、发展和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侧重于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对体育学科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滞后,将体育课作为“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副课。在课程学分设置上,国家体育部门注重对专业课、文化课的培养,并给予必修课和高学分“待遇”,而对体育课却不够重视。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各高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就业率,占用音乐课和体育课等非文化课时间,并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培训、补课和授课,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坚强意志力和刻苦精神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对高校文化课老师的培养,并在培训、晋升、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而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学校经费投入比例不足,学生体育课程少,教学器材缺乏,运动场地和体育馆设备简陋,体育专业教学水平不高,达不到对高校学生体质、心智和体能等多种体征的综合锻炼效果,体育教育质量不达标。

(三)家庭教育方面

在应试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心态。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和满足自身虚荣心,不断给学生灌输“唯成绩论、唯学习论和唯读书论”的思想,安排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奥赛班和培训班,整天和试卷、听课、考试和复习打交道,学生没有娱乐和锻炼的时间,造成学生身体体质减弱现象。在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方面,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轻没什么疾病”、“保障饮食,不必锻炼”。更有甚者认为,“锻炼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又容易受伤,学生身体受不住,孩子只需要安心学习就好”,造成对孩子体育锻炼的忽视。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比较贫困,无力购买体育器械供孩子锻炼。在一些农村地区,学生缺乏足够的营养,且对学生的锻炼,一些家长认为是“不学无术,贪玩厌学”的表现,甚至给予学生一定的体罚,严重挫伤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家庭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落后,学生整体素质偏差。

(四)学生自身方面

在计划生育体制下,大多数90后和00后学生都是以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其尤为爱护,不让学生从事户外活动,尤其是任何体力劳动,对学生过度关爱,容易造成学生好逸恶劳、懒惰和娇生惯养的习性。在升学压力和家庭压力下,大多数学生把业余时间用来复习功课和参加补习班,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相关体育锻炼,甚至在父母的教导下,学生成绩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成为主导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最佳准则,忽视学生自身体育锻炼。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但是学生怕吃苦,体力和身体素质达不到相关标准,针对体育课程,经常以病假或事假来敷衍,造成身体体质越来越差局面,没有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和交友,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视力逐渐下降,精神不振,正常的作息与饮食规律被打破,经常通宵上网和逃课上网,睡眠和休息时间无法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缺乏相应的锻炼,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变差。

二、解决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作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其健康程度和体质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的顺利实现,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体质,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发挥勤奋好学与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实现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各教育部门职责

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理念,将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体育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通过法律的形式确保学生受到标准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体育锻炼。推进高考制度改革,适当增加体育分在总分中的比重,促进体育竞赛、竞技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综合发展,合理协调好文化课、专业课与体育课的课程安排,增加体育课的次数。摆脱“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束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相关部门履行相关体育教育职责,促进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方位发展。重视体育教育学科的发展,确保每个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都有相应的体育场所和器械设施,加大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障高校体育经费的充足使用,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确保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二)健全高校管理模式,提高体育教学重视程度

高校应该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改革升学与考试制度,“树立健康第一”和“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应该重视体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保障体育教育经费专款,不断提高体育学科的专业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不断缩小体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福利差距,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在体育基础设施上,提高体育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健全操场、体育馆和教学体育器械的使用覆盖程度,让想参加锻炼的学生都能享有相应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权利;在体育教学方面,切实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课程,严禁对学生体育课程的私占,合理协调好文化课与体育课的课程安排,提高高校师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保障高校学生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家庭应该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为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家庭应该注重对孩子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强身健体和锻炼修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体育竞赛活动。其次,要注重平衡好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因为升学压力而牺牲体育锻炼的时间,也不能进行过度锻炼造成文化学习的落后,注重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家长应该树立榜样,提高体育锻炼的次数,积极引导孩子树立“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注重对学生饮食的改善,保障饮食质量和作息规律,增强孩子营养和抵抗力,促进学生综合体质的提高。

(四)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校学生应该增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专业素养和体质机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首先,自身应该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中难免会受到伤害,甚至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失败,需要我们端正心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丰富课外生活,积极参加社团、文艺晚会和体育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忍耐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促进日常锻炼的“生活化”和“常规化”;再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和娱乐休闲程度,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减少熬夜次数,保障饮食和作息规律,倡导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休闲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雅楠.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李琛.武汉高校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吴肖.生态型政府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治理路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8):68-7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164-03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高校学生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