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选课建设瓶颈的突破性对策研究
——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2016-02-13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61007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选课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何 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610073)



高职院校公选课建设瓶颈的突破性对策研究
——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何敏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610073)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公选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公选课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常规化的课程规范和建设措施已经难以突破性地解决。为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结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经验,分析了高职院校公选课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公选课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容易走入只重视专业课程的误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公选课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公选课建设的瓶颈

当前,高职院校公选课的课程运行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公选课的开设已经不能满足高职生的需要,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和教育改革。公选课成为了一些学校的“鸡肋”,以及部分师生的“包袱”,一些学校甚至直接“砍”掉公选课。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问题

师资是公选课开设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大部分选修课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一方面,教师水平和结构参差不齐。就教师的知识结构来讲,公选课的任课教师中有不少是年轻辅导员和兼职教师,缺少教学和课堂管理经验,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不稳定。缺乏对上课教师的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对开设课程教师准入的限定和约束。教师不足、不固定,课程开设随意性,存在单兵作战现象,以致于课程不稳定。

(二)学生问题

在选课上,学生选课缺乏指导,不遵守选课纪律,选课随意性和盲目性大,他们往往不了解所选课程的内容,选择容易考试合格获得学分的课程,以致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在上课时,学生逃课严重,上课纪律差,上课到课率低。在考核上,学生考核不及格现象相应突出。

(三)教学手段问题

公选课操作性强,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因此对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的要求多。而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不如重点本科院校,普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排课困难,一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甚至因为教学设施等原因还无法开设。一些课程选修人数有限,设置随意性强,未编写或购买教材,只是由教师给学生列出参考书籍,由学生自行购买和查阅,学生上课听“天书”,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时间和场地原因,排课、调停课、重修和毕业补考组织都面临困难。

(四)课程问题

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方面,对课程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设置和总体规划,课程门类开设多而不精。由于大多数学校要求公选课是必修,为了教学班人数适中,课程门类太多,滥竽充数,质量难以提高,类别分布不能适合学生兴趣分布,这使得它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缺乏吸引力。反之,课程太少,则每个教学班人数太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公选课表面看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接受教育,实则不然。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少。在课程考核方面,课程考核不严,考核方式简单化。特别是人文类公选课的考核大多是论文考核加上平时考核,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显然有欠缺。

综上所述,从教育的四大要素,即教育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来分析,公选课均存在着很多难以突破的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公选课课程开设的意义,成了限制公选课发展的瓶颈。学校为公选课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和质量感到担忧,规范公选课管理刻不容缓。

二、公选课瓶颈的症结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公选课难以突破性发展的症结是公选课自身局限和高职生特点的交织。集中表现为公选课开设没有体现高职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生需要。高职开设公选课尤其难,比普通高校难。

(一)公选课自身的局限

公选课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资源等各种博弈的结合。高职课程体系由专业课、公共课、公选课三部分组成。但是,面临生存危机的高职,在教育资源(师资、场地、设备、设施、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博弈更加激烈。教师、学生、管理者经过博弈,会将精力、资金等重点放在专业课、公共课上,而不是公选课,这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回避的现实。因此,见缝插针的公选课难以拓展,更难以有大的提升和飞跃。

1.师生对公选课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学校虽然将公选课纳入教学计划,但师生普遍仍对公选课不够重视,公选课在选课、上课、考核等工作中遇到重重困难。表面上看来是对公选课的认识不够,公选课虽然是专业课、公共课的有力补充,实际上是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争夺中,公选课相较于专业课、公共课处于弱势,容易受歧视。比如体现在上课时间上,由于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公选课上课时间上多为晚上、周末、放假前或其他不太好的时段,给课程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2.公选课试行学分制,给管理等带来较大难度

公选课在教学运行管理上打破班级编排。公选课课程班级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差异性大。课程设置数量和密度较低,由于选修课往往课时少,老师讲课内容又相对较多,所以老师往往加快授课速度,缩短课程内容,但由于学生对选修课程的了解有限,抱以学点东西的心态,学生就会觉得选修课收获不大,开始认为上课是在浪费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上松懈。许多学校公选课为必修,没有按期选课,学生也被迫安排课程,并非自愿学习。选修同学往往因为某门类学分不够,随便选个课程凑学分,积极性不高,上课也没有氛围,逃课现象多。部分高年级同学也给低年级同学起到了坏榜样作用。加上部分大班授课,混班教学,课程时间短,师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不如专业课、一般公共课,上课点名时代喊、代签现象普遍,老师也无法每堂课逐一清点人数。由于上课情况基本影响不到最后成绩,结课论文往往上网复制粘贴,分数相差也不大,所以逃课同学越来越多。

(二)高职院校的特点

1.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力差。高职学生乐于动手实践,喜操作,好动,不喜文化课;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他们在进校之初,自己就已经基本明白将来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并围绕一定的职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加上互相影响和从众效应,学习氛围不浓厚,出现逃课去“宅”、上网、打游戏、谈恋爱、逛街等现象,高职高专的学风建设任务重。

2.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高职比本科教育时间少,学制短。高职学制三年,除去顶岗实习,以及实践实训以外,在校学习时间短,公选课涉及各系各专业学生,排课紧张,而且也给调停课带来困难,影响到课率。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活动、风采晚会等,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奖项设置,比公选课更具吸引力,而且常常与课程时间有所冲突。大学里开放式、宽松式管理模式,也给一些同学提供了逃课的机会。

三、公选课建设的创新性对策建议

针对公选课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般高职院校采取的措施较常规化,集中在提高认识、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三个方面。但这样的常规化措施无外乎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公选课建设的问题,只是使公选课建设略为规范,上课风气稍有整饬,但没有根本性好转,没有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单方面地约束学生,而没有在自由和纪律两方面有一个较好的平衡。因此,只有抓住瓶颈,跳出传统常规的就课程论课程建设的框架,另辟蹊径,突破性地创新发展,才能从根本格局上解决公选课发展困境。以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为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式大胆探索。主要对策有认识先导、平衡战略、实战措施。

(一)认识先导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为此,学生们要充分认识公选课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使公选课成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消除“选而不学”的现象。教师们要强化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渴望,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课堂的教学创新和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必须注意到开设公选课并非额外劳动,也不能“开而不管”。

(二)平衡战略

解决办法的根本思想,是调动学生、教师、各系、各部门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寻找一切可以拓展的空间,调动能调动的力量,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化、特色性地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既要引导,也要约束,在自由和制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三)实战措施

在公选课实际运行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公选课建设的多元化“五化”建设,把公选课建设纳入整个学院的素质拓展、素质培养中,纳入学院的教学和非教学活动中,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素质养成中。

1.多渠道化

公选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一个途径,不是孤立的。不能就公选课谈公选课建设,而应跳出公选课的框框,来推动公选课的突破性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将公选课与整个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公选课建设融入素质拓展中,同步配套进行。例如,笔者所在高职学院制定了《素质拓展管理办法》,将公选课纳入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计划中,从而使公选课作为学生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的一个途径,而非唯一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主要思路:把学分制管理引入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留出8个学分作为素质拓展专项学分,用于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效果的考评。这8个学分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院、系层次,每个层次下又分为许多项目。各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来完成8个素质拓展专项学分的学习和获得。这些项目中除了公选课以外,还有思想道德与政治修养、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这样学生获得素质拓展的学分不仅仅只有公选课一个渠道,还包括了各方面素质养成的多个渠道。

2.多主体化

通过强制和激励手段,使全院师生加入到素质拓展、公选课的建设中来。对学生通过学分约束,对各部门通过考评措施、奖励政策和资金的方式来激励和强制。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鼓励教师开设高职生喜欢的、适合各专业类型特点学生的、能挖掘他们的潜力的、操作性强、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有助于他们素质拓展的课程,比如化妆与造型、服饰品设计与制作、投资理财、语言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策划与组织等课程。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提炼各系的公选课特点、素质教育特点。

3.活动化

公选课要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实效,只有向第二课堂寻空间,在课程打造方面提升质量和实效。将部分社团作为公选课的另外一种形式,一些与社团重合的公选课可以归入社团。学生参加社团一学期或一年,给予相应的课程学分。社团活动时间更灵活,易于组织,容纳的学生人数更多,教师指导更能适合学生和活动特点,总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相应地,在教师的激励方面,由于社团指导起来比上课复杂,而且常常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略高于一般公选课的课酬,可以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4.融合化

加强课程间的融合。传统课程以学科为分类标准,比较僵化。公选课作为注重实操能力的课程,可以在课程开设、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加强融合,更为灵活。例如,笔者所在学院与活动策划、服饰品设计与制作、舞蹈等公选课的学生合作举行了大型社区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考察这些学生在选修课程里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这样的考核方式更灵活,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能服务于社区,也使得课程突破了原有的学科壁垒,克服了学科课程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程整合中学会解决问题。

5.网络化

由于高职院资源设备的有限,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且青年人社交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化,公选课对学生的影响应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对学生的影响应是渗透式的,方便快捷、自助式的,随时随地的,只有这样的影响才是青年人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因此,公选课的变革应广泛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公选课的网络化,推动公选课的深入人心,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作权,张志华.公选课建设与素质教育——以徐州师范大学公选课的调查分析为视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2]杨玲丽,潘石仁,张可.学分制下选课制的困境分析——基于嵌入性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 (4).

[3]张云霞.浅析高校公选课建设中的几种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4]李晓华.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2011年立项青年教改项目《高职院校公选课建设研究——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XM 2011003Q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04-03

猜你喜欢

公选课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