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江示范区背景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6-02-13张书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皖江示范区办学

张书诚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11)

皖江示范区背景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张书诚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给安徽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安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建立联动机制,推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筑高职教育与皖江示范区产业需求信息平台,重视实践教学建设,创建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社会、企业、学校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更好地服务皖江示范区产业发展。

高职教育;产业转移;发展;策略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逐步扩大,重点承接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皖江示范区产业人才需求成为安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背景下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

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本地高职教育发展提供资本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每年对所属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拨款远高于甘肃、宁夏、青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资本投入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夯实高等教育资金需求的重要基础。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能够提供更好的待遇,对高层次教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吸引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

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拉动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促进安徽省高职教育向前发展,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原动力。同时,皖江示范区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也会相应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将增强,提升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皖江示范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教育可以为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提供适应各类产业结构提升优化所需要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促进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安徽省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安徽高职教育的现状

安徽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政府举办的28所,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23所,企业举办的7所,民办的16所。另外,有23所本科院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目录内专业531个。安徽省高职教育从办学主体来看,有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民间资本等不同主体,已基本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但是,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形式上的多元化,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从发展规模来看,皖江示范区内的高职院校总体上发展不平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仅占3%,也有部分省级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是处于办学规模小,办学影响力小,办学资源紧缺的生存状态。即使是示范院校与骨干院校,也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专业结构雷同,实训设备陈旧,没有办学特色等问题;从合作机制建设来看,各高职院校间基本没有合作,各行其事,缺乏创新融合机制。课题组对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等市的皖江示范区职业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皖江示范区的人才需求,示范区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比较突出,若不加以引导,甚至会成为阻碍皖江示范区发展的掣肘。

(二)安徽省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示范区企业、高职院校三方缺乏联动机制

安徽省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办学主体是省政府的厅级单位,按照常规的垂直管理体制,市、县等地方政府不能对示范区内的所有高职院校进行统一管理,更谈不上整合资源和集团化运作。这样就导致地方政府对示范区内高职院校的管理难度加大,也不愿为之投入更多的教研经费,集团化办学程度基本为零。

皖江示范区内的企业大多数也归省厅管辖,有的企业来自于省外,市、县等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的管理主要是行政职能和税收管理,并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招工、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行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没有互动,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就不能指导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皖江示范区内的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也长期缺乏沟通交流,各干各的,你生产你的产品,我培养我的学生,至于你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工人,我培养的学生能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就等学生就业后自己去验证吧。这样下去,就出现了学校的毕业生没人要,企业需要的人才招不到的局面。高职院校在行业企业内,办学影响力小,对行业企业的发展没有拉动作用。

高职院校之间也缺乏合作交流机制。高职院校之间各自为政,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重复,跟风现象严重,没有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国家示范院校对其他高职院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且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公益性投入缺乏制度保障,使这一类型院校规模小,地位低,教学资源建设不足,影响了办学质量,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调研结果显示,安徽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覆盖面窄,重复率高。我们对皖江示范区内15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查,重复率达100%的有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2个专业,还有电气自动化、会计、应用电子、数控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监测与治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9个专业的设置重复度较高。而且,安徽省大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直保留十多年前的老专业,没有更新,更没有调研皖江示范区发展五年来所需技能型人才的种类,没有与行业企业进行信息与技术对接。即使某些专业是品牌专业,由于和皖江示范区的职业岗位需求不对应,也不能为皖江示范区建设输送直接上岗人才。所以近几年出现了皖江示范区内某些工作岗位在省内很难招到合适的高职毕业生,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需要花高薪到省外去引进人才。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每年却又出现很多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机电、模具等传统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这表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皖江示范区重点规划发展的六大产业的市场需求相脱节。

3.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缺乏职业素养

高职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二是没有上进心,不愿意钻研专业,缺乏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三是缺乏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难管理。四是缺乏奉献精神,一味要求企业给予高工资、高回报。以皖江示范区内一家化工企业为例,根据这家化工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毕业生不懂化工原理、不懂设备、不懂节能、不懂污水处理等基本化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更是欠缺,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员工工作坚持不到一年,有的甚至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跳槽走人,企业岗位人员流失现象严重。这种情况使企业陷入了“招工—培训—流失,再招工—再培训—再流失”的恶性循环。此种状态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导致企业不愿意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困难。

三、安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随着皖江示范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制造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不断涌现,不仅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示范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迫切任务。

(一)统筹谋划,推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仍是计划性和统一化管理,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皖江示范区的新形势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行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适度放权,充分发挥市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统筹和主导作用,省、市两级政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为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服务。(1)加快高职教育的招生模式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将高职教育招生从普通高等教育中剥离出来,建立职业教育系列,这样既有助于学校正确定位,更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职业教育产业化,促使学校将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2)适当放权,扩大市级统筹权限。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高职指导性招生计划管理职能下放到各地市;将省属中专学校的业务工作下放给属地管理,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充分发挥各地的招生优势与办学特色。(3)省市共建,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与各市级政府共同探索职业教育的统筹运行机制,签订职教改革发展共建框架协议,形成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公办民办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二)制定激励政策,使社会、企业、学校主动参与高职教育

针对当前社会、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等现状,政府应制定符合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加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力度,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创新激励机制,让社会、企业、学校各方都能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对于社会方面,应加强正向引导和宣传。政府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技能型人才在本职岗位上稳扎稳打,做出更好成绩。比如,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政府可在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购买自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但不宜以转岗升职甚至报考公务员作为奖励,以保持技术岗位的稳定性。

对于企业方面,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设施建设、免征营业税、返还税费等优惠政策,并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奖励政策及实施细则,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和落实校企合作。

对于学校方面,政府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引导学校转型发展,重点扶持皖江示范区六大产业所需专业,对相关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确保省内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为皖江示范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教育教学奖惩制度,推行职业教育产业化,促使学校将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整合优化高职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集聚发展。高职院校自身也要狠抓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加强实训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1.建立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高职教育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皖江示范区内的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的现状,根据近几年来示范区内各个地市建立了职业院校集中教学的职教园区的现状,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这样既同时满足多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需要,也大大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避免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在建立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时,也要研究当地的行业企业情况,弄清产业的主要方向,建立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实训基地,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服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成后,在确保学校教学的前提下,要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校企合作的平台。

2.构建产业行业职教集团

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和技术合作,由政府主导搭建皖江示范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对接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等校企合作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畅通对接。皖江示范区以产业为引领、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建成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工学结合。根据皖江示范区大力发展的六大产业,进一步创新产教协作形式,由具有相关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牵头成立涉及各主要产业领域的职教集团,邀请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单位加盟,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迈向纵深。职教集团负责建设与承接产业相配合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对于技术薄弱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可以鼓励其他地区的相关专业实践强的高校到示范区来联合办学或兴办分校,引进新的技术和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出能胜任示范区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3.创建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就业后,大多不能独立上岗。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加强技术交流,创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校企双方成立专门的实践考核标准制定小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现阶段的岗位需要,创建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让企业参与到考评中来,促使学校把学生教好,学生把技能学好,真正做到“校企一体办学”。

(四)构筑高职教育与示范区产业需求信息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长期缺乏沟通交流,高职院校不了解企业新技术、新需求,设置的专业不能满足企业职业岗位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的发展没有拉动作用,是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由政府牵头,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构筑高职教育与皖江示范区产业需求信息平台。以此信息平台作为宣传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与示范区建设的窗口,既可以发布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可以提供有关示范区六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包括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现状,预测产业发展方向等动态信息,为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专业改革提供信息指导,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和示范区企业用工提供交互信息,更可以成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接的桥梁。

四、结束语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是安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安徽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各种类型高技能人才,为皖江示范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皖江示范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许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2(3):54-56.

[2]刘六生,陈为峰.扩招背景下云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1-74.

[3]周永红,熊洋.高等教育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24-26.

[4]汪注,汪永太.江苏省职教集团化基本模式分析——兼论江苏模式对安徽省职教集团化建设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6):45-47.

[5]马自俊.环境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发展——兼论皖江示范区企业的绿色承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 23-26.

[6]楼飞燕.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36-38.

(责任编辑:章永林)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Anhu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Wanjiang Demonstration Plot

ZHANG Shu-cheng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fei,Anhui 230011,China)

Wanjiang cities belt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plot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school establish linkage mechanism,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and constructing industries dem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Wanjiang demonstration plo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formulating relevant incentive policies,letting enterprises,schools and th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dustrial transfer;development;strategy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9.025

G718.5

A

1008—7974(2016)05—0121—04

2015-12-07

2014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CCB14017)

张书诚,安徽肥东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皖江示范区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小鲟”过皖江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