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产生低血糖原因的初步探讨

2016-02-13李冬梅密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密山1583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低血糖胰岛素血糖

李冬梅密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密山 158300

80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产生低血糖原因的初步探讨

李冬梅
密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密山158300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产生低血糖原因的分析,为有效预防糖尿病低血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关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产生低血糖,将糖尿病没有产生低血糖的40例患者纳入非低血糖组,40例糖尿病产生低血糖患者纳入低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化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低血糖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产生低血糖时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在体质指数方面低血糖组患者明显低于非低血糖组,年龄、血肌酐、糖尿病病程及尿微量清蛋白等方面,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可推断出,产生低血糖的各种因素中,年龄、尿微量清蛋白、血肌酐是比较独立的高危因素,而体质指数是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0.05)。低血糖患者降糖治疗方法中,占比例最高的是应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而引发低血糖。在引发低血糖的因素中,占比例最高的是不规律饮食。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低血糖的产生与其年龄、体质指数、尿微量清蛋白、血肌酐等具有一定关系,受多因素作用的影响将导致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

低血糖原因;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

随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成为临床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若一直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血糖指标可引发很多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死率不断提高,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血糖指标的严格控制,将患者血糖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之间可明显降低患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几率,随着应用日益广泛的糖尿病降糖药物,因收到很多因素影响,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比例也不断增长。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低血糖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急性并发症[1]。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反复发作还容易引起脑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患者脑细胞产生严重的器质性损害而不可逆,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该研究较深入地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产生低血糖症状的主要原因,对于医护人员提高糖尿病低血糖诊断准确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患有糖尿病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患者是否产生低血糖,将糖尿病没有产生低血糖的40例患者纳入非低血糖组,40例糖尿病产生低血糖患者纳入低血糖组。低血糖组患者有2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2~83岁之间,平均年龄(52.5±3.1)岁,病情发作时患者血糖指标不高于3.9 mmol/L。非低血糖组患者中有25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3~84岁之间,平均年龄(52.7±2.9)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应进行8~15 h禁食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测定24 h尿液标本中的尿微量清蛋白,对患者治疗方案及低血糖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2]。临床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降糖,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方可将患者血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使血糖指标不产生较大程度的波动。产生低血糖症状表现的患者主要是因预混胰岛素无需注射较多次数,应用便捷。通常预混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在午餐前及夜间发生,针对此类患者可采用分餐或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早餐中加用方法,使患者餐后减少高血糖及下餐前减小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中效胰岛素在睡前注射的患者夜间易产生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低血糖是各种胰岛素的一个主要不良反应,目前有很多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可3~5次/d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或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医生应对临床患者病情十分熟悉,准确了解应用各种胰岛素的注意要点,结合患者病情实际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存在血糖指标波动较大的情况,若采用强化治疗方法依然对患者血糖指标控制效果不佳,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3]。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不断变化,平时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详细记录,若发生波动,应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有效降低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汇总糖尿病患者的有关数据,采用(±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具有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对有关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有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在体质指数方面低血糖组患者明显低于非低血糖组,年龄、血肌酐、糖尿病病程及尿微量清蛋白等方面,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可推断出,产生低血糖的各种因素中,年龄、尿微量清蛋白、血肌酐是比较独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高龄患者、消瘦型患者产生低血糖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体质指数是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0.05)。低血糖患者降糖治疗方法中,占比例最高的是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而引发低血糖,有13例,约占1/3。在引发低血糖的因素中,占比例最高的是不规律饮食,有17例患者,占42.5%。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年龄,年龄与低血糖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为:一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逐渐减退生理功能,减少对抵抗低血糖反应而释放的升血糖激素。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尤其是慢性降低血糖指标过程中无法对血糖指标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而引发低血糖。二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较长的病程,大部分患者同时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表现,产生低血糖症状也不具有明显感觉。三是老年患者逐渐减退肝肾功能,不具有良好的药物代谢功能,易于积聚在患者体内,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糖尿病肾病合并症,更难以迅速清除降糖药物,而常规剂量就容易引发低血糖。四是老年患者一般在临床中都存在各类慢性疾病,减少进食量较为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因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及采用胰岛素等方法都不会立即产生低血糖症状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中低血糖症状的高危患者群体,可采取有效措施将治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相应放宽[4]。以上结论在该研究中得以证实,随着逐渐加重的糖尿病肾病而使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肾脏器官能够有效调节胰岛素代谢作用,正常人肾脏每日能够对6~8万单位的胰岛素进行降解,患者肾功能不全时降低此作用。由肾小球将胰岛素滤过后,近端小管细胞将其摄取并降解在小管上皮细胞内,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具有较高的降解及清除胰岛素速度,胰岛素易聚积在患者体内,如果不能依据肌酐清除率对胰岛素用量相应减少,则可产生比较严重的低血糖[5]。因氮质血症容易使患者产生食欲不振症状并减少进食量,一般容易产生腹泻、呕吐,难以摄取足够的热量,此外,胰岛素若根据常规剂量注射就易引发低血糖。

消瘦型患者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胰岛素抵抗作用,胰岛素作用敏感性高,所以相对于肥胖患者而言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更高。该研究患者在病程上,低血糖组患者明显长于非低血糖组患者。患者病程较长容易产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肾病及神经病变导致的肾上腺素反应缺陷也将增加产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可能性。此外,病程较长患者相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而言,因治疗时间较长,对控制患者血糖指标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足,在一般情况下,易采用加大药量或将其它药物随意添加等治疗方法而提高低血糖的患病几率[6]。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防止糖尿病低血糖离不开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将有关糖尿病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常识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提高重视程度,才能使产生低血糖症状的比例明显降低。

[1]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5-337.

[2]黄列军,廖二元.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1-432.

[3]闫巍,王全录,郑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3,3(19):61-65.

[4]张守山.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引起意识障碍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10(8):89-93.

[5]李桂莲,李会燕.老年糖尿病肾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6):52-56.

[6]孙黎明.纠正高胰岛素血症并防止磺脲类药物过量导致低血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10,5(7):39-43.

R587.1

A

1672-4062(2016)08(a)-007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073

李冬梅(1981.11-),黑龙江绥棱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

2016-05-04)

猜你喜欢

低血糖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