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2016-02-13高宇明兰西县兰河乡卫生院黑龙江绥化151575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分型血脂病情

高宇明兰西县兰河乡卫生院,黑龙江绥化 151575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高宇明
兰西县兰河乡卫生院,黑龙江绥化151575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学胰岛素水平和血脂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联系情况。 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3月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共有15例阴阳两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5例湿热困脾型、24例阴虚热盛型,对患者的血脂、空腹胰岛素、体重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探讨患者的病情和这些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四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多的是湿热困脾型患者,四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湿热困脾血脂异常患者最多。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好,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体重等指标来进行鉴别分析,患者湿热困脾类型是最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临床中比较多见,根据研究显示,现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约有10%左右[1]。糖尿病患者的脏器会出现衰竭现象,糖尿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性占据第三位的疾病[2]。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之症,是因为阴津亏损,燥热过盛所引起的疾病。根据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脂、体重、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和病情有紧密的联系关系[2]。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体重和胰岛素水平的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该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间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他们的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等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共选取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最小患者52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我们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了诊断[3],全部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超过了7.1 mmol/L,餐后2 h的血糖值超过了11.1 mmol/L;并且为这些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均确诊。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如下:有14例高血压症状,11例眼底病变,7例周围神经病变,6例心血管病变,4例肾病III期。使用了中医辨证分型,共有15例阴阳两虚,16例气阴两虚,25例湿热困脾,24例阴虚热盛。此次研究我们排除了心脑肾等器官病变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患者等,所有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临床中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该院将这些患者进行了4型划分,共有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型4型,分别记录患者的体质、脉象、舌像等情况,检测患者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和BMI指标,按照四型和相关指标来对患者的病情相关性进行研究。

1.3判断和评估标准

体质量指数(BMI):过轻:BMI<18.5 kg/m2;正常:BMI为18.5~24.99 kg/m2;过重:BMI为25~28 kg/m2;肥胖:BMI为28~32 kg/m2;非常肥胖:BMI>32 kg/m2。成人空腹基础胰岛素>20 μU/mL为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满足下列4条中1条或1条以上即可。总胆固醇:>5.17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男性>1.15 mmol/L;女性>1.55 mmol/L[4]。

1.4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χ2检验。

2 结果

四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多的是湿热困脾型患者,四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困脾血脂异常患者最多。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目前有较多的发病基数,该疾病会导致患者体型消瘦,食欲增加,而且存在多种合并症状,这些合并症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目前无特效药治疗,患病后需要终生接受治疗和病情控制,因此承受的痛苦比较大,我国现在约有10%的总人口基数的糖尿病患者,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和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联系,现在生活水平较好,饮食杂乱,生活不规律,所以导致了这类疾病的高发,该疾病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重视不注意,错过了最佳的防控阶段,所以进入后期治疗时,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患者难以承受。糖尿病患者的脏器会出现衰竭现象,糖尿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性占据第三位的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之症,是因为阴津亏损,燥热过盛所引起的疾病。根据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脂、体重、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和病情有紧密的联系关系。2型糖尿病会让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减退,虽然不是完全的失效,但是也会让患者的胰岛素发生变化,其效果减弱,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处于缺乏状态,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提升胰岛素的分泌量[5]。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后期必须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部分属于胰岛素抵抗患者,他们的体型肥胖,缺乏胰岛素敏感性,血液中胰岛素增加,补偿胰岛素抵抗,但是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所以胰岛素仍然处于不足的状态[6]。传统中医研究中将2型糖尿病作为消渴疾病来进行治疗,认为患者的发病时肾、胃、肺等部位的病变所引起的,病理为亏耗阴津,燥热偏盛[7],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以用三多一少来形容,并且其脏器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受到损伤,比较多见的合并症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等[8]。通过研究发现,血脂、血胰岛素和体质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中病情发展和变化的重要依据。现在在临床研究有很多的研究都是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体质量以及中医分型的,说明其受到了医学界较多的关注[9]。

此次研究是该院进行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期自身的血脂、血胰岛素、体质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根据结果表明,患者中湿热困脾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数量是最多的,各类型间的血脂异常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高胰岛素血脂患者的比例在四型间有显著差异性,肥胖患者的湿热困脾型数量最多,湿热困脾型的患者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些结果和李红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根据该文探讨分析我们了解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对患者进行血脂、血胰岛素和体质量等的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临床中湿热困脾型的患者数量最多,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分型来对症治疗。监测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以及体质量等指标能够为临床病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对患者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和病情防控方案,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降低临床糖尿病其他合并症的出现,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约患者的治疗费用,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推广使用。

[1]申涛,黄晓华,欧亚龙,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3):173-174.

[2]孙道崎,黄德芳,曹宏.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702-703.

[3]陆小强,周夫,梁敏青,等.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中旬刊):156-157.

[4]刘淼,王学美.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2):154-158.

[5]刘怀珍,吴守锋,谈佳佳.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 (5):122-124.

[6]王智明,周传礼,左文标.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敏感性等多指标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6(z1):178-179.

[7]沈秀辉.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216-217.

[8]陆向然,卞肖玲,张寿清.中西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289-291.

[9]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消渴丸联合其他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2例[C]//中国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高级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杂志社,2009.

[10]李红,彭建.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2):214-215.

R587.1

A

1672-4062(2016)08(a)-006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063

高宇明(1971.1-),男,黑龙江绥化人,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2016-05-03)

猜你喜欢

分型血脂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你了解“血脂”吗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