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2016-02-13王长江

治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基层党建

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王长江

摘要: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多年,出现了很多地方的创新案例,体现了基层党建的新要求,但随着党建实践的向前推进,作为党建理论工作者,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基层党建的立足点问题,要清楚基层党建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基层党的工作凝聚人心、凝聚民心,推进国家繁荣才是目的,因此,应当明确地把基层党建的立足点放在如何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上。二是基层党建的着眼点问题,基层党建需要实现从过去更多偏向权力控制向更多着眼社会建设倾斜转变,如果仍然过于从强化行政管控上着眼,可能会出现越加强党的作用,越会使党和社会的关系紧张化的后果。三是基层党建的创新动力问题,广大地方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创新的动力依然存在,但这种动力比过去有所减弱,其中制度瓶颈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四是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正确理解这一概念,系统地、主动地开展和加强基层党建及其创新工作。

关键词: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问题探讨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力度普遍比过去增强了,出现了很好的势头。这是好事,说明党要管党的要求正在落到实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这也必然要求基层党建有更深层次的推进。深层次的实践,需要深层次的思考。纵观今天基层党建遇到的种种问题,需要基层党建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创新,也亟需我们对事关基层党建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这里,我就以下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关于基层党建的立足点问题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当前党的建设的明确目标。那么,用什么来判断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执政能力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党的自身建设是在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还是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或许可以为此建立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检测。这些年来,把各项工作都细化量化成若干指标的做法很流行,在党建工作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和体现。这种现象,自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在我看来,最根本的、不可替代的一个判断标准,还是老百姓认同不认同。你做了工作,老百姓认可,他们自然会说你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你把自己累得要死,“五加二”、“白加黑”,但老百姓不认同,即使自认为高和强,也是无用的。这个认同不认同,就是政治学所说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王岐山同志在最近一次讲话中引用了这一概念,其中体现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值得我们党建学者高度重视。

政治合法性,或者执政合法性,作为我们判断执政得失的重要指标,理所当然地也是判断基层党建成效的重要指标。基层党建自身不是目的。基层党建的目的是通过基层党的工作,凝聚人心,凝聚民心,推进国家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基层党建搞得好不好,要看在这方面做了多少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而不是把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放在一边,另立一套别的什么标准。实事求是地说,在实践中,我们对这一点重视不够。譬如,说到基层党建,有一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提高党组织的覆盖率,甚至“全覆盖”。实现党的领导,足够的覆盖无疑是一个前提。但是,党的工作的覆盖,不等于组织形式的覆盖。覆盖的目的不是要追求一个百分比。把组织覆盖本身作为目的,甚至以为覆盖了便等于解决了基层党建问题,有时往往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表面看,组织是覆盖了,实际上,强加的形式可能不但不发挥作用,还可能因为形式主义而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会降低人们对党的工作的认同度。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基层党建是立足在增强党的工作的政治合法性,还是宁肯牺牲合法性,也要维持形式上的所谓存在?答案显然应该是前者,而非后者。

所以,应当明确地把基层党建的立足点放在如何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上。明确这个立足点,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基层党建应朝什么方向创新。基层党建就是要多做老百姓认同的事情,少做和不做老百姓不高兴、不认同的事情。无论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还是农村党建、两新组织党建、企业党建、机关党建,都要围绕这一点来进行。

二、关于基层党建的着力点问题

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是基层党建的目的和题中应有之义,在今天的政治环境下已无异议。问题在于如何加强。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加强党的领导,实际上存在两条路径。一是自下而上,这是我们在领导民主革命的“革命党”时期发展创造出来的。通过基层党的工作,我们发动群众,争取民心,把群众变成了我们夺取政权、建设新国家的可靠力量。在取得政权以前,这是我们基层党建的主要路径。二是自上而下,即在已经执政的背景下,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引导,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政治任务上来。这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作为路径,确实有着不同的着力点。第一条路径本质上是通过做大社会,约束国家权力(对抗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状态下约束国家权力的特殊形式);第二条路径则是通过做大国家,利用权力来体现领导。任何一个政党,其实都是两条路径交叉使用,我们也不例外。但是,在实践中,两条路径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在取得政权以后,我们的发展主要采用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限制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认为放纵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导致社会阶级分化和阶级冲突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我们事实上是想通过用计划经济取代社会自主动力,朝着加强权力控制、削弱社会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一方向,使我们对自上而下的路径有了更强的依赖性。社会是被人为压抑的,社会自主发展缺乏足够空间,成了国家的附属物,基层党建则是权力控制而非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

市场经济显然要求重视另一条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对此有极其清醒的认识。市场经济的新定位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会带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变化,一个客观结果是社会的进一步发育、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推进社会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的组织化水平。社会的组织化水平越高,社会运行越透明,越容易稳定;越不透明,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越多。

这两条路径不能偏废,起着平衡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反思我们的基层党建,的确有一个如何从过去更多偏向权力控制向更多着眼社会建设倾斜的问题,有一个从由此造成的失衡状态回到平衡状态的问题。特别是在要提升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如果基层党建不能实现这种转变,仍然过于从强化行政管控上着眼,可能会出现越加强党的作用,越会使党和社会的关系紧张化的后果。对此我们应当有高度的警觉。

三、关于基层党建的创新动力问题

面临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基层党建需要探索和创新。那么,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政党是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人们为取得和行使公权力而建立的组织,自然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价值追求产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无疑是开展党的活动,包括进行探索创新的强大动力。过去,为了强调党的先进性,我们往往强调这一动力,但也往往因此而人为地拔高这一动力,乃至让不少人误认为这是唯一的动力。其实,除了这个动力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就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同样强大,而且更原始。

举党内民主为例。我们知道,前些年,基层对党内民主的探索曾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这种探索和创新的动力,首先是受中央“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论断的鼓舞。与此同时,摆脱党群关系紧张困境的愿望,其实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对基层干部来说,党群关系紧张意味着生存环境的恶化。这种恶化,集中体现在政府、党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下降上。当掌权者无论做什么都难以获得足够公众信任的情况下,接下来的逻辑就是:那么,让大家参与进来一起做如何?决策难获大家认可,就让大家一起来参与决策;干部任免难获大家认可,就让大家一起来参与选择。我认为,这就是一些地方尝试“公推直选”和开放式决策的根本原因。由这种动力提供的创新,它的根是扎在坚实的土地之上的,有时甚至比由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的动力更趋理性。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广大地方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创新的动力依然存在。但是,不能不承认,和过去比,这种动力显得有些减弱、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瓶颈带来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众所周知,所谓改革,本意是要改变现有的权力配置格局和体制机制。但改革进行了30多年,我们也产生了一种改革疲劳症,就是往往把改革也像其他工作一样,分配到各个部门,当做和常规工作一般无二的事情来处理。这种对改革进行过于行政化管理的方式,使得部门一方面也谈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降低改革的风险,导致的一个结果往往是把风险向下转嫁给改革者。大家想想,在改革者风险自担的情况下,如何指望人们去大胆试、大胆闯,为整个党的事业负起责任?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制度供给不足,平台不够,是今天的基层党建创新看上去动力不够强劲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关于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问题

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需要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从各个问题相互之间联系的角度去思考、认识、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中央提出“重视制度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遗憾的是,地方和基层的一些同志往往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在他们看来,顶层设计讲的是上层的事情,和基层无关。甚至认为,所谓顶层设计,就是由中央来制定一个详尽的、对各个地方和各个领域都适用的改革方案,由地方和基层去执行。在这个方案没有出台之前,地方和基层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既不要去进行什么探索,也不要去进行什么创新。这样一来,重视顶层设计反倒成了为官不为的借口。这显然是错误的。

什么叫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并非一个和行政体制中的高层相对应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所主张的系统方法,就是把任何对象都看做一个系统,思考的重点不在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而在诸要素之间的连接。说简单点,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的深水区状态,决定了思考任何问题都应该有系统性思维。

基层党建亦是如此,其深水区改革的错综复杂性质也正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很难再就基层党建谈基层党建。例如,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基层党的建设的一个很大问题。涣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又是相当一部分党员丧失信仰,丧失追求。但是,说到信仰危机,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对党员教育不够,以为加强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了。信仰问题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说明党员对我们理论的信任度下降,说明我们理论的说服力下降,说明我们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在下降,说明我们的理论创新不足。而理论创新绝不仅仅是基层党建的问题,它一定需要解放思想,而且只有使全党的思想都活跃起来,才能得到推动。

又如干群关系紧张。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固然和少数干部作风恶劣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远不止于此。谁都知道地方的强拆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党的执政形象,造成了党和群众的严重对立。然而,为什么强拆事件依然屡屡发生?在当事的领导干部身上,在被强拆的老百姓身上,都可以找到特殊的原因,但一个共同的因素是我们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引导和由此产生的压力机制。导向不变,这种现象就无法禁绝。这些年来中央一再强调需要改变这种考核方式,强调不唯GDP,显然是对这种现象进行系统思考而确立的理念。可以看到,这也不是一个靠基层党建能解决的问题。

以上谈到的四个问题不是基层党建问题的全部,在这里提出来,无非是想促进大家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现阶段探索基层党建所必需的。□

(责任编辑:熊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1-0036-004

作者简介:王长江,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一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理论与党的建设。

收稿日期:2015-12-02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基层党建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夯实基层国企党建基础工作实践与思考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