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关系现状还能维持吗?
2016-02-13■吴宜
■ 吴 宜
两岸经济关系现状还能维持吗?
■ 吴宜
岛内“二合一”选举后,在民进党取得全面执政、岛内政局发生结构性翻转情况下,两岸关系再度走上十字路口,面临道路与方向的选择。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基础与最紧密的两岸经济关系,也处在重要转折关口,其内外环境正发生着广泛、深刻、复杂的变化。虽然蔡英文一再声称要“维持现状”,但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角度上看,不仅现状难以维持,还可能面临倒退。
一、两岸经济关系现状
从制度层面看。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及其成果,既是两岸经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又发挥着主要引领作用,是当前两岸经济关系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两岸“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迄今为止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协议,达成了2项共识及一系列共同意见,内容涵盖两岸经贸、金融、交通、医药卫生、核电安全、司法互助、气象合作、飞行安全等,清除了制约两岸经贸合作、人员交流基本障碍,拓展了两岸合作领域,不仅初步构建了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的规范和机制,更为两岸累积互信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根据2010年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11条所设立的非常设组织——“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为协商后续协议,也已成为两岸经济制度性协商重要平台。此外,“两岸产业搭桥活动”“两岸产业合作工作小组”等机制化平台展开运作,两岸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从无到有,其他许多领域也纷纷设立诸多机制化交流平台。
从市场层面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济关系在市场内生动力的推动下不断发展,2008年以来,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和平红利”外溢作用下,在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发展的推动下稳步向前,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格局。
一是两岸贸易规模平稳增长,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度高。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除受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2015年全球贸易衰退影响外,两岸贸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祖国大陆持续多年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顺差来源地。2008年至2015年,两岸贸易总额由1292.1亿美元增至1885.6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自台湾进口由1033.4亿美元增至1436.6亿美元,对台出口由258.8亿美元增至449亿美元。台湾统计数据也显示,过去8年来,台湾从两岸贸易中获得的顺差每年约700亿美元,累计近6000亿美元,若排除祖国大陆市场,台湾将面临严重的出口衰退和巨额贸易逆差。以2015年为例,台湾对外贸易总额2094.4亿美元,顺差515.58亿美元,其中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636.6亿美元,若无此,将出现121亿美元逆差。
二是两岸实现双向投资新格局。祖国大陆多年来一直是台商最主要对外投资地。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298个,实际使用台资626.9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不仅带动台湾产业升级,主要原材料从台湾进口还产生了“投资带动贸易”的效果,迅速弥补台湾对外(主要是美国)每年逾百亿的贸易顺差。祖国大陆对台投资方面,2009 年6月,岛内开放陆资赴台后,两岸终于实现双向投资,但因开放领域少、审批手续繁琐且管理收紧,陆资赴台投资进展缓慢。据台湾统计,截止2015年底,累计核准陆资赴台投资近800件,投(增)资近14.5亿美元。
三是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密切。自2008年7月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以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气氛带动下,两岸人员往来稳步扩大,总体规模已近千万人次。其中,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由2008年的32.9万人次增至2015年的415万人次,累计超过1300万人次,占台湾入境游市场的比例也由8.6%上升到40%。2010年起,祖国大陆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台湾入境游最大客源地;同年,台湾旅游观光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2008年以来,陆客每年为台湾创造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收入。
二、没有“九二共识”两岸经济关系现状难以维持
2008年以来,“九二共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两岸是一家人。在此基础上,两岸双方才有了政治互信,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进程才得以顺利推进,并逐步实现了两岸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的正常化和自由化,促进了两岸多领域合作与交流,使两岸民众有了更多接触和相互了解。民进党执政后,如果因蔡英文和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经济互动此前取得成果如何保持、两岸现状如何维持令人担忧。
届时,建立于“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恐将被迫中断,下设于“两会”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两岸经贸协商合作平台的运作也将直接受到冲击。由此将对两岸经济关系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一方面,过去取得的成果会受到影响。两岸双方已经达成的23项协议和2项共识的后续执行情况,将由于缺乏沟通、协商平台而大打折扣;两岸尚未完成的货物贸易谈判将搁浅。另一方面,当前的共同关切无法推进。包括如何深化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实现两岸产业合作互利双赢,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等。两岸经济关系“深水区”的重大议题,牵涉面广、层级高,只有两岸“两会”这样高层次的制度化平台,才能够整合各部门资源进行协商推动。总之,没有“两会”协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进程将被迫中止,这将使得两岸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同时,两岸关系气氛不佳,两岸经贸关系会自然冷却,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陆生赴台求学等都将有所降温。近期,陆客赴台人数下降,与旅客自身意愿下降不无关联。这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对台湾经济本身都将造成很大冲击,两岸关系现状不仅无法维持,还会出现“不进则退”的衰退局面。
三、民进党经济施政将破坏两岸经济关系现状
虽然蔡英文声称要维持“两岸现状”,但其不愿承认“九二共识”本身就是对两岸现状的破坏。与此同时,从其参选以来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及相关政策主张看,其未来经济施政基本路径是通过发展与美日欧紧密合作对接的产业、市场,提高“台湾经济的自主性”,以削弱两岸经济关系、降低对祖国大陆的依赖,这种“亲美离中”“从世界走向中国”的基本思维,不仅无法维持还将破坏两岸经济关系现状。
一方面,力图发展岛内相关产业,迎合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产业新一轮变革需求,却绝口不提与祖国大陆合作与对接。蔡英文提出将与美国实现在物联网、云端、大数据及通讯技术等产业的合作,重点发展包括绿能、亚洲矽谷、生物科技、“国防”、机械在内的“五大创新研发产业”,希望与美国建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以此“建立台湾经济的自主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以蔡英文的政策导向,姑且不论这些产业的推动基础、发展潜力和前景走势如何,两岸在相关领域中既有合作和未来发展都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祖国大陆“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两岸在诸多新兴产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另一方面,意图通过“新南向政策”及谋求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第二轮谈判,“绕开”祖国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多次提出将推动与东南亚地区全面合作的“新南向政策”,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投资、观光、文化等多方面伙伴关系,重点将强化与越南、缅甸、印度等地的贸易投资。同时,明确将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第二轮谈判作为拓展对外经济关系重点,并极有可能在进口美国猪肉等关键问题上向美国做出妥协以争取支持。这一“先国际后两岸”“重国际轻两岸”路线,不仅严重违背经济规律,而且破坏两岸互信。先前两岸经合会对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讨论恐将停滞,台湾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不会顺畅。而在祖国大陆经济转型调整、台商投资转移趋势日增的情况下,“新南向政策”和谋求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都有可能造成两岸经济关系弱化,同时也将阻碍台商有效参与祖国大陆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综上所述,两岸经济关系的现状维持及未来发展都离不开两岸政治互信,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两岸经济关系能否较好地维持下去,端看民进党和蔡英文能否理性看待两岸关系二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接受过去八年来的基础及其成果。否则,两岸经济关系现状无法维持,而这并非两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