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机遇、挑战及路径探讨
2016-08-08周小柯
■ 周小柯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机遇、挑战及路径探讨
■ 周小柯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两大变局,一是由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引致的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二是多个在谈贸易协定影响下的世界贸易与投资格局重塑。两大变局正在进行中,两岸都不可避免身在其中,应该如何应对?毫无疑问,单独应对或者合作应对将会对彼此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互信互利基础上通过深化合作发挥优势互补效应,共同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携手提升两岸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将是最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的双赢选择,而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产业层面的成功整合是关键。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也是目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范围最广、层次最深的领域,该产业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额和两岸贸易额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产业合作工作小组推动的8个产业分组中,LED照明、无线城市、显示产业和电子商务4个分组都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范围。与此同时,伴随国际市场环境日趋严峻,以及两岸要素禀赋互补性进一步下降,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过去自发形成的“欧美技术及市场+台湾资本+祖国大陆劳动力”合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可以断言,电子信息产业是两岸最有条件也极有必要实现整合的领域。
一、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面临的机遇
(一)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主要国家再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通过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带动经济复苏。“再工业化”并非简单的回归工业,而是在全球化、电子化、信息化背景下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在此背景下,2011年和2012年,美国著名趋势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先后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构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于2012 年2月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德国产业界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1”提出“工业4.0”概念,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3”,由官产学界共同组成的“工业4.0工作组”对外发布《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目前,工业4.0已经成为德国国家战略。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于2013年10月推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5年9月,台湾正式推出《生产力4.0发展方案》。
尽管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提战略名称有所不同,但主要目的都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其实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带动全球制造业模式和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现有的地位及利益格局将重新洗牌,也自然会对两岸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本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深化和广泛推广应用,且两岸都在积极参与其中,将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契机。
(二)亚太区域经济整合
近年来,亚太地区各种形式的双多边、次区域、跨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如东盟自贸区建设,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的“10+1”和“10+3”合作,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中国推动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FTAAP),以及已经完成谈判的中韩自贸区和正在开展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亚太地区新一轮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亚太区域整合背景下两岸如何融入,这是两岸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时代课题,也为两岸产业整合提供了新机遇。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希望两岸共同面对全球经济新局,共同构筑两岸愿景,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习近平表示,两岸可以适时务实探讨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为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活力。2014年2月、6月和2015年5月、10月,分别在江苏南京、台湾桃园、台湾金门、广东广州举行了4次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正式会面,“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是会谈一个重要议题。就经济发展一般性规律而言,两岸以适当方式共同融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是大趋势,使得两岸产业整合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也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祖国大陆对外开放新战略
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布局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与建设。2013 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自贸区设立;2015年3月24日,中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形成了从南到北“连点成线”自贸区发展新格局。二是提出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又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并设立丝路基金。由57个创始成员国共同筹建的亚投行于2015 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12月29日完成工商注册,并于2015年4月启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今后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祖国大陆上述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布局,不仅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也为两岸经济更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新条件,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整合。
二、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的潜在挑战
(一)技术层面:核心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
电子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新技术尤其是重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可以说,谁在技术上拥有明显优势,就拥有整合相关资源和市场的能力。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仍比较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受技术层面制约;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工业技术研究院,曾一度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较强技术优势,但近年来其在该领域的优势也呈相对弱化趋势,尤其面临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强力竞争。
鉴于两岸都比较缺乏电子信息产业重大核心技术的现状,以及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具有投入资金多、研发周期长、市场风险高等特性,未来两岸业界能否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也给整合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二)经济层面: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多轨并行蕴含的不确定性
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对于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和新空间的同时,也蕴含有潜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的风险和变数。
目前,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呈现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谈判多轨竞争发展态势。祖国大陆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并倡导以更具包容性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整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融合作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实现路径;台湾则积极寻求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两岸成功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岸合作共同融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奠定了制度基础,但由于后续的两岸服贸协议受阻,客观上增加了双方合作共同应对区域经济整合的难度,迄今两岸仍未能在如何共同融入区域经济问题上达成一致认识或默契。由于美国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则有望在今年内完成,若两岸短期内不能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上达成共识,将会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也将影响未来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两岸产业整合。
(三)政治层面: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台湾“九合一”选举和“二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有很大差异,尽管民进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将“维持两岸现状”确立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并一再表示在台湾现行“宪政”体制下推动两岸关系,但其始终回避正面回答“九二共识”的态度也表明其试图模糊该核心问题,给自己保留充分大的解释空间。然而,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容模糊处理的。大体上可以判断,未来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空间比较有限,两岸经贸交流、产业合作的维持与深化将面临诸多非经济因素造成的困难和障碍,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新的不确定性。
三、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路径探讨
(一)建立并不断丰富完善产业共通标准
2005年起,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台湾华聚产业共同标准推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两岸轮流举行,迄今已连续举办12届,累计达成320项共识,发布39项共通标准(含修正1项)。下一步,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应加大协商力度,不断丰富完善两岸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共通标准,并共同努力将两岸产业标准变为国际产业标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二)以资本为纽带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长期以来,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企业大多采用独资经营形式,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投资也不例外。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调研分析报告,2013年度受访对祖国大陆电子信息投资的台商企业中,独资比例占87.62%;在以合作形态投资的企业中,也主要是与台湾企业(5.50%)和外商企业(4.13%)合作,与当地私营企业(3.67%)、当地国有企业(1.34%)和当地政府(0.46%)的合作相对较少。这表明两岸电子信息企业之间的合作到目前尚属于松散型。
独资的组织形态能很好适应互补型的市场环境,但却很难适应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正在成为制约台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制度障碍。环境的变化,客观上需要两岸电子信息企业以一种紧密的合作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现实的利益冲突,避免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合资或交叉持股的方式,促使两岸电子信息企业紧密形成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利益共同体,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解决两岸企业利益共享及合理分配方面的机制问题。
2013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企业组织形态
(三)进一步密切产业链分工合作
从贸易的视角来考察,过去十多年来两岸电子产品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呈现出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态势。就产业内贸易分工类型而言,考察期内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上以台湾占据优势地位的垂直分工为主,但两岸之间水平分工比例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两岸电子产品彼此的质量差距有所缩小,也意味着产品竞争性有所增强。
稳定发展的两岸产业链和合理的产业分工,有利于两岸产业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两岸经济关系健康发展。顺应两岸电子产品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以及产业内水平分工逐步加强态势,未来应推动两岸电子产品从资源互补型分工合作转向功能型分工合作;在两岸水平分工领域,两岸应加大产业协商政策力度,充分挖掘各自特色和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发展局面;两岸也应该共同投入,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同时重视和继续支持台商在祖国大陆发展。
(四)联合研发突破重大核心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创新主体开始采用开放式研发创新模式,通过向全球搜寻技术创新源、强化研发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运用风险基金与政府资源等方式,整合利用内部和外部研发资源,从而使研发活动充满并保持活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相互竞争有利于彼此研发效率的提升,但共同面临“低端锁定”发展瓶颈,有必要通过联合研发实现突破;为促进联合研发,两岸应首先明确研发合作基础,并在研发合作平台上取得更大突破,同时积极创新研发合作模式,开展开放式研发创新合作,共同探索走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四、总结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就机遇而言,主要包括全面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以及祖国大陆对外开放新战略;同时也将面临核心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多轨并行所蕴含的不确定性以及岛内政治局势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推动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可以继续从建立产业共通标准入手,以资本整合和进一步密切产业链分工合作为基础,以共同研发突破重大核心技术为核心,逐步实现全面整合发展。